河北山川红色之旅

章爱庆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0日,我们怀着敬仰与期待的心情,参加了上海游友俱乐部组织的“河北山川红色之旅”。次日清晨,列车缓缓停靠在石家庄火车站,华北大地的晨风拂面,开启了这段融合历史、信仰与自然壮美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甫一下车,我们便驱车前往千年古城——正定县。这座看似寻常的小城,实则底蕴深厚,曾为古代正定府治所,历史绵延千年。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这里曾是人民领袖四十多年前担任县委书记的地方,是他初心萌发、实干兴邦的起点,堪称龙兴之瑞,福地之源。</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头,一对古老的石狮静卧于岁月之中,斑驳的身躯上刻满风雨痕迹,仿佛守护着正定千年的荣光与沉寂,无声诉说着时光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屋檐之上,琉璃花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色彩斑斓却不失古朴,那一片片精心烧制的琉璃瓦,是古代匠人智慧与信仰的结晶,点缀着这座历史名城的天际线。</p> <p class="ql-block">赫赫有名的龙兴寺巍然矗立,香火缭绕,钟声悠远。作为北方重要的佛教圣地,它不仅承载着宗教的庄严,更见证了中华文化的绵延不绝,是正定古城的灵魂所在。</p> <p class="ql-block">寺中一尊彩色泥塑浮雕女菩萨,面容慈祥,衣袂飘然,神态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从壁上走下,普度众生。这不仅是艺术的巅峰,更是信仰的化身,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正定府古城楼下驻足留影,青砖灰瓦间透出历史的庄严。那一刻,仿佛穿越回那个车马喧嚣的府城时代,耳边回荡着古时的更鼓与号角。</p> <p class="ql-block">巍巍古城墙蜿蜒伸展,历经风雨仍坚挺如初,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岁月的沧桑与民族的坚韧。它不仅是防御的屏障,更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一座古塔拔地而起,造型别致,独具匠心。据说这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此类结构的塔,其建筑技艺独树一帜,堪称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我们踏上华北平原这片热土,心中充满缅怀与敬意。作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华北地势平坦、沃野千里,曾是日军机械化部队横扫的战场。面对装备精良的侵略者,中国军队虽难以正面抗衡,但英勇的人民创造了“地道战”这一智慧战法。八路军和游击队深挖洞、广联道,构建起四通八达的“地下长城”,打得敌人魂飞魄散。电影《地道战》的拍摄地——保定清苑冉庄,如今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铭记着那段不屈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村村相连,户户通地道,地下网络如蛛网密布,形成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战略优势。八路军神出鬼没,一枪换一地,让日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真正诠释了“你在明处,我在暗处”的游击智慧。</p> <p class="ql-block">“深挖洞”的号召响彻当年的冀中大地,每一锹土都凝聚着人民的智慧与勇气。地道不仅是避难之所,更是反击的通道,是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冉庄村口那棵老槐树,曾悬挂警钟,钟声一响,军民迅速集结,同仇敌忾。它是抗战岁月的见证者,是众志成城的象征,是冉庄人心中的英雄树。</p> <p class="ql-block">可惜,这棵承载无数记忆的英雄树已然枯死,但它的精神仍在风中回响,根植于每一名参观者的心中,永不凋零。</p> <p class="ql-block">远眺地道入口,隐蔽于民宅、水井、灶台之下,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令人惊叹于当年人民的智慧与胆识。</p> <p class="ql-block">步入地道,幽深曲折,凉意袭人。这条通往四面八方的地下长廊,曾是生命的庇护所,也是战斗的通道,它连接着村庄,也连接着希望。</p> <p class="ql-block">一张泛黄的照片记录下日寇暴行:被残忍杀害的儿童,眼神空洞,令人心碎。这是民族的伤痛,也是我们必须铭记的历史,警钟长鸣,勿忘国耻。</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军民齐心协力制作地雷的场景再现眼前。土法造雷,就地取材,每一颗地雷都凝聚着反抗的决心,是智慧与勇气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一锹一撅地挖土,汗水浸透衣衫,地道在黑暗中不断延伸。没有机械,只有双手与信念,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地下长城,书写了战争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一口普通的水井,竟是地道的出口。表面平静,内藏杀机,八路军由此神出鬼没,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真正实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如幽灵般穿梭于地下,从暗处出击,令敌人防不胜防。地道战不仅是一种战术,更是一种精神——人民的力量,无处不在,无坚不摧。</p> <p class="ql-block">9月22日,我们奔赴河北省著名山岳景区——白石山。此山以白色石灰岩为主,山体洁白如玉,故名“白石山”,素有“北方小黄山”之称,奇峰耸立,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不料天公不作美,一场骤雨突至,气温骤降。我们衣着单薄,登高之时寒风刺骨,大雾弥漫,十步之外不见人影,真可谓“高处不胜寒”,冻得瑟瑟发抖,却也更添几分探险之趣。</p> <p class="ql-block">挑战白石山,不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磨砺。云雾中攀爬,步步惊心,却也步步坚定,每一步都踏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征服的豪情。</p> <p class="ql-block">行至“一线天”,两侧峭壁如刀劈斧削,仅容一人通过,抬头只见一线青天,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山路十八弯,曲折盘旋,如巨龙蜿蜒于山脊之间。每转一弯,皆有新景,步步惊心,步步生景。</p> <p class="ql-block">唯有敢于攀登者,方能领略巅峰之美。白石山的险峻,考验着每一位旅人,也回馈以无与伦比的壮丽风光。</p> <p class="ql-block">奇山怪石林立,形态各异,有的如剑指苍穹,有的似兽蹲伏,仿佛天地初开时遗落的雕塑群,静默千年,守望人间。</p> <p class="ql-block">大雾笼罩,山影朦胧,宛如仙境。白石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恍若置身蓬莱,令人忘却尘世烦忧。</p> <p class="ql-block">9月23日,我们怀着崇敬之心来到河北省平山县——革命圣地西柏坡。这里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全中国的指挥中枢,是红色中国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在董必武故居前,我们驻足留影。这位共和国元勋曾在此生活工作,简朴的院落中,透出一位革命家的高风亮节。</p> <p class="ql-block">董老的卧室陈设极为简陋,一床一桌一椅,清贫如洗。正是在这般艰苦的环境中,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彰显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本色。</p> <p class="ql-block">三张八仙桌拼接而成的作战室,铺满全国军事地图。就在这里,党中央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八百余万,奠定了新中国胜利的基石。这里,是改写中国命运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会客室陈设朴素,却曾接待无数重要人物。在这里,他高瞻远瞩,谈笑间决定国家前途,展现了伟人的气度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办公桌上,笔墨犹存,仿佛主席刚刚起身离去。那一盏老式台灯,曾照亮中国革命的黑夜,指引前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一张罕见的毛主席吸烟照引人注目。烟雾缭绕中,他眉头微蹙,目光深邃,仿佛正思索着国家的未来,那一刻的沉思,重于千钧。</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卧室同样简朴,一张木床,几件旧衣,生活极尽节俭。伟</p> <p class="ql-block">9月25日参观游览了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东太行山,八百里太行山,委婉曲折,地势险要,自古以来都是战场,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壮士,东太行山都是含铁的砂岩,呈红色,远望过去,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9月25日我们驱车来到邯郸市涉县的娲皇宫参观游览,娲皇宫是相传女娲创造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9月26日,我们来到此行最后一个景点,广府古城。</p> <p class="ql-block">号称小赵州桥的弘济桥位于邯郸市广府古城附近,有着 1400 年历史,隋朝所建,跟赵州桥是哥俩,饱经沧桑,历史悠久!</p> <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瓮城,古代打仗,把敌人放进来,然后放下千斤闸,敌人就死路一条,逃无生路,古人说的瓮中捉鳖,就是这个成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