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的足印

红星闪耀

<p class="ql-block"><b>美篇号:340289334</b></p><p class="ql-block"><b>昵称:红星闪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凤凰山的足印</b></p><p class="ql-block"><b> 跨过一道低矮的木门,仿佛一步就踏入了历史。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就静默在这片山脚的黄土坡上,与不远处城市的喧嚣恍如两个世界。1937年1月,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央红军就是在这里安下了抵达延安后的第一个“家”。</b></p> <p class="ql-block"><b>  院子比想象中更为简朴。几孔依山而凿的窑洞,黄土的墙面带着风雨冲刷的痕迹,便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袖的旧居。室内陈设几乎到了极简的程度:一张土炕、一张木桌、两把椅子、一盏油灯,便是全部。我站在毛泽东的旧居里,目光落在那张宽大的木桌上,试图想象就是在这里,《实践论》、《矛盾论》等光辉著作一字字诞生,那盏小小的油灯,曾如何照亮中国革命的深邃黑夜。</b></p> <p class="ql-block"><b>  与领袖旧居相邻的,是红军总部作战研究室。墙上悬挂的军事地图已然泛黄,上面勾画的箭头与符号,依稀保留着当年的紧张与运筹。正是在这些朴素的窑洞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洛川会议、六届六中全会等一系列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会议,完成了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变。狭小的空间与宏大的决策之间,形成一种撼人心魄的张力。</b></p> <p class="ql-block"><b>  穿行其间,脚下是朴素的砖石地,耳边只有风声。这里没有宏伟的殿宇,没有精致的陈列,但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一种厚重的力量。它无声地诉说着一种信念:真正的伟大,往往孕育于最朴素的坚守之中。当全国抗战的号角从这里吹响,它所依靠的,正是这种“小米加步枪”背后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离开时回望,凤凰山在夕阳下轮廓温柔。这些窑洞如同历史的坐标,清晰地标记出一个民族在危难中奋起的起点。它提醒着每一个来访者,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永远是前行路上最珍贵的基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