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莫斯塔尔市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南部城市,位于内雷特瓦河畔,是黑塞哥维那涅雷特瓦州首府,波黑第五大城市,人口11万,主要居民为克罗地亚族。我们进入莫斯塔尔市后,步行前往莫斯塔尔老城,沿途街道干净整洁,在许多现代化楼房的中间,还保留有一些老式建筑,不时可以在这些老建筑的墙壁上,看到有当年战争时期留下的枪炮弹孔,战争阴霾好象还笼罩在这座城市里,并没有完全散去。</p> <p class="ql-block">莫斯塔尔圣母玛丽亚教堂是天主教堂,又称为:莫斯塔尔大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要信徒是克罗地亚族,一</span>座现代化建筑风格的新教堂,高大宏伟,其中建有一栋高107米的钟楼,被称为:莫斯塔尔和平钟塔,是莫斯塔尔市的新地标,之所以被称为“和平”,原来这座教堂是在旧教堂的原址上重建,旧教堂建于1866年,在1992年至1995年的波黑战争中,被毀于一旦,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于21世纪初重新建设,并且赋予教堂钟楼为“和平钟塔”的新使命,强调和平,和解与希望,让波黑人们从战争创伤中复苏,不同民族与宗教间实现真正缓解,教堂无疑承载着国家各民族走向和平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在教堂的一个侧门,一对新人刚刚从教堂证婚出来,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喜悦,教堂一遍又一遍为他们敲响祝贺的钟声,教堂外面围满了祝福的人群,掌声和欢呼声彼此起伏,人群里有一位男子不断向新人挥舞着一面克罗地亚的旗帜,而不是波黑国旗,代表着这对新人为克罗地亚族的身份,以及民族的自豪感,可以看出波黑这个国家民族意识相当强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都要显示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不禁要问,如果是二个不同民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婚,那么应该挥舞什么样的旗帜比较好呢?也许在波黑早就有答案,只不过我们这些外人不懂而已。</p> <p class="ql-block">莫斯塔尔大教堂的对面有一座山体石头裸露,山顶光秃,只见草地的十字架山,从山下可以看到山顶上有一座巨大的银色十字架,据说十字架建于1928年,高度为28米,宽度7米,是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士兵而修建,既一战无名战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波黑境内的内雷特瓦河从莫斯塔尔老城中间穿过,把老城一分为二,东岸主要是波斯尼亚族居住,西岸则主要是克罗地亚族的家园,波斯尼亚族信仰伊斯兰教,克罗地亚族信仰天主教,而塞尔维亚族信仰东正教。这是波黑最主要的三大民族,他们的信仰各不相同,使得世界观存在差异,造成他们在许多问题上产生不一样的看法,从而引发他们之间的矛盾和相互之间冲突,如何消除他们的分歧,就要看他们领导人的能力和智慧。我们走在内雷特瓦河西岸的老城街道上,再往前行走就可以到达莫斯塔尔老桥。</p> <p class="ql-block">莫斯塔尔老城街道两旁都是各种各样的商店,餐厅,咖啡店和酒吧等。商店内商品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许多商铺门口外面都摆放有商品供大家选购。今天天空正下着小雨,走在鹅卵石的路面,还是有些光滑,虽然是雨天,但是也不能够阻止人群前进的步伐,观看莫斯塔尔老桥和观赏老桥上跳水表演,才是所有游客心里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在莫斯塔尔老城街道上,可以看到前方不远处耸立有二座高高的清真寺宣礼塔,说明不远处建有穆斯林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今天莫斯塔尔老城街道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游人如织,各国各地的游客己经把老城街道挤得水泄不通,一位疲惫不堪的妈妈带着儿子坐在商店门槛上休息,母亲一脸都是精疲力尽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在莫斯塔尔老城的餐厅里,亨受了一顿莫斯塔尔当地特色美食切巴契契,其实就是烤牛肉卷,以及意大利通心粉。实话实说我们这些中国胃很难接受波黑当地的食物,特别是广东人,对食物要求又比较高,不会给波黑食物作出好评。但是我本人还是可以接受这些食物,也不会刻意去加以评论。</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老城街道西岸的尽头,通过台阶往下面河边方向行走,终于来到内雷特瓦河岸边。原来莫斯塔尔老城街道后面有一条与街道相平行的小河,河水不断流入内雷特瓦河,小河上盖有一座小的奥斯曼建筑风格单孔石拱桥。内雷特瓦河老城下游不远处,还可以看到有一座现代化建筑风格的钢筋水泥桥,这条桥可能就是莫斯塔尔市内汽车来往于内雷特瓦河两岸的主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莫斯塔尔老桥是横跨在内雷特瓦河上,连接老城两岸的一座步行桥,为奥斯曼建筑风格的单孔石砌拱桥,建于1566年,桥长27.34米,桥宽4.55米,因为老桥是单孔拱桥,所以在老桥中央形成一个圆拱高坡,就好象彩虹一样,呈现一道弧线跨过内雷特瓦河,老桥最高拱顶离内雷特瓦河面大约有27米高,两端桥头分别各有一座石砌的桥头堡。</p> <p class="ql-block">今天内雷特瓦河岸边挤满了观看跳水表演的人群,因为跳水的表演者是土耳其人的原因,我们从河边看到在老桥最高拱顶处,展示有一面土耳其的红色星月国旗,在河边跳水表演者的粉丝助攻团,也为他举起一面土耳其的国旗。</p> <p class="ql-block">莫斯塔尔老桥跳水表演开始于1664年,最初只是莫斯塔尔年满16岁的青年男子,他们用跳水仪式来表达自己已经成年。以后发展到每年1月1日莫斯塔尔许多成年男子为迎接新年的到来,通过跳水表演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好运连年!同时还可以展示他们的勇敢和强壮,以博取女性朋友的青睐。从1968年开始莫斯塔尔在夏天都会举行跳水的正式比赛,比谁跳到水面时能够激起最大最多的水花,至今已经成功举办超过458届,因此,莫斯塔尔老桥理所当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跳水圣地,波黑国家旅游胜地的一张名片。如今,这项扣人心弦的跳水项目,己经演变成旅游项目,游客只要支付10至20欧元,跳水者就可以为游客进行跳水表演,今天的跳水表演可能就是游客付费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跳水表演者从桥面一跃而下,跳到距离达27米的河水里,还是需要勇敢和胆量,并且还要懂得釆用保护身体的落水姿势,由于重力的作用,落水时身体内部的五脏六腑很容易被河水撞击,造成身体的伤害。因此,在场观看的所有人个个都是屏住呼吸,为表演者捏着一把汗,心里一直在默默祈祷他平安无事。</p> <p class="ql-block">莫斯塔尔老城是波黑贸易交易重镇和要塞,莫斯塔尔老桥就是内雷特瓦河在莫斯塔尔市内的交通重要要道,因老桥两岸宗教和族群的不同,而被称为东西方交汇的“十字路口〞。莫斯塔尔老桥就是维系着两岸不同民族和谐共生的桥梁,被视为莫斯塔尔繁荣昌盛和民族团结的象征。老桥历经了400多年历史,可是在1993年波黑战争中被炸毁。今天的老桥是战后2001年重新按原样建造,2004年修建完成后的新桥。由于老桥在民族和解,民族和平,以及民族文化上的重大意义,2005年莫斯塔尔老桥和老城一起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从莫斯塔尔西岸进入莫斯塔尔老桥,桥头前面建有一座桥门,门口是一个圆形拱门,拱门上方有一间小屋,小屋通过长廓与桥头堡连接,并且开有二个窗口,小屋上面挂有一枚波黑的国徽。可以看出这座桥门其实就是把守老桥的关卡,起到防御和守护作用。</p> <p class="ql-block">老桥入口旁边的角落里,放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有“不要忘记93”的英文字样,意思就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记,1993年11月9日莫斯塔尔老桥在波黑战争中被炸毁。莫斯塔尔老桥是莫斯塔尔两个民族联系的纽带,炸毁老桥无疑就是砍断两个民族的往来和联系,将会加深两个民族的隔阂。而老桥完好无损,就会促进两岸民族的来往,增加他们的友谊,重树两个民族的信任与和解,和平与希望,可见老桥在波黑民族关系上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因为老桥桥面有一个弧线圆顶的高坡,所以,大桥两边采用石板台阶,一级一级铺设在大桥表面,使得桥面只适合步行,汽车不好通过。</p> <p class="ql-block">站在莫斯塔尔老桥最高处,眺望莫斯塔尔老城东岸,在东岸市区内可以看到有一座高大的清真寺宣礼塔,巍峨挺立,鹤立鸡群,周围可能都是波斯尼亚族的居民住宅。</p> <p class="ql-block">这是莫斯塔尔老桥东岸的桥头堡,莫斯塔尔东岸桥头与西岸有所不同,没有桥门,而是桥面的道路直接与东岸老城街道相连通。东岸老城街道两旁也是建有很多商铺,并且这里的楼房外墙颜色比较鲜艳,甚至艳丽多彩。楼房前面占路经营相对没有这样严重,给我们印象比较整齐,没有太多杂乱。</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东岸街道远眺莫斯塔尔老桥,大桥矫健的英姿十分雄伟壮观,确实如同一道凌空彩虹,而老桥的人文历史和宗教文化价值,甚至民族团结的地位,才是真正令所有人惊讶和震撼,这就是莫斯塔尔老桥匪夷所思,不可思议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东岸街道,也可以看到西岸市区内耸立有二座高大挺拔的清真寺宣礼塔,说明西岸至少也建有二座穆斯林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莫斯塔尔老桥东岸的街道上,一位波黑的小鲜肉拿着一部古老相机,正在给游客拍照,当我路过他身边时,他突然送给我这张画像,原来他是把游客的照片印在一张黄色的纸张上,周围配上莫斯塔尔城市的介绍,好让你作为纪念品一样收藏,他偷偷把我偷拍入内,并且无私的赠送给我,实在令我感动和高兴。</p> <p class="ql-block">当晚住在莫斯塔尔郊外的酒店,可以远望附近一些现代化建筑风格的新村庄,也可以看到原汁原味古老的村寨。在一座老村庄的村口有一幅红色围墙,上面写有莫斯塔尔韦莱斯足球俱乐部1922年的字样,代表着全村居民可能是支持该足球俱乐部的粉丝。在前南斯拉夫时期,波黑三大民族都支持该足球俱乐部,波黑独立后,只有波斯尼亚族支持,由此可见,该村庄可能是波斯尼亚人的村寨。</p> <p class="ql-block">来到波黑亚布拉尼察小镇的内雷特瓦河战役纪念广场,广场位于内雷特瓦河畔,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坪,可以看到草地上放有几门陈旧的榴弹炮,建有一座内雷特瓦河战役纪念馆,纪念馆前面停放有一列当年的火车头和一节车厢。</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广场内雷特瓦河边的观景台上,看到内雷特瓦河上有一座横卧在河面的断桥,右岸的桥头已经与岸上路面分离,掉落在河面,左岸的桥头也<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岸边脱离,桥头朝天</span>高高的翘出地面。整座断桥在内雷特瓦河上形成120度的弯曲,这就是著名的亚布拉尼察断桥。</p> <p class="ql-block">亚布拉尼察断桥原来是一座钢铁骨架的铁路和行人两用大桥,在1943年,铁托游击队主力部队带着数千名伤员,被德军围追堵截撤退到此,大桥上面有德军阻挡,后面又有追兵,眼看就要被德军歼灭在这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铁托做出一个超出人们想象的决定,炸断大桥,假装北上,结果德军误认为游击队不敢过河,命令左岸德军北上堵截,游击队虚晃一枪后,当晚在内雷特瓦河上搭建浮桥,大部队胜利渡过内雷特瓦河左岸,终于逃出德军的包围,为最终解放南斯拉夫保存下了宝贵的人力资源。真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调虎离山,金蝉脱壳的战术成为了前南斯拉夫二战历史上著名的战术,该战役后来被拍成电影《内雷特瓦河战役》,又称为《铁托炸桥》,而且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p> <p class="ql-block">这是内雷特瓦河战役纪念碑,上面刻有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的题词。由于亚布拉尼察断桥具有特殊的历史原因,而被载入史册,永远保留,成为波黑人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3年前南斯拉夫发行的10第纳尔纪念币,就是以亚布拉尼察断桥为图案。断桥就是这样匪夷所思,不可思议的一直横放在河里,使得河面船帜无法通行,但是没有人可以去把它拆除。</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赶往萨拉热窝市的公路休息站里,遇到了不少波黑当地的骑行者,他们对中国人还是非常友好,也很包容,允许我们给他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波黑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到处都是绿水青山,所到之处都是景色迷人,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象,许多村庄都建在山脚下,被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让大家感觉非常安静舒适。</p> <p class="ql-block">来到萨拉热窝机场附近的布特米尔村,村内都是一栋栋漂亮的独家别墅,周围都配有漂亮的花园,草地和鲜花装饰着这里的一栋栋建筑,在蓝天白云衬托下如同一幅美丽的油画。谁会想到在波黑战争三年里,这个村庄却是战争中最前线,最繁忙,最紧张的地方,留下着许多波黑人难以忘怀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唯独这栋老式的二层楼房,与众不同,没有进行装修,也没有建有花园,与周围漂亮的房子格格不入,墙壁上布满了许多弹孔,地面上还留有炮弹炸过的弹坑,波黑人给这些弹坑涂上红色的油漆,就好像是一朵正在盛开的红色玫瑰,被称为“血色玫瑰”。让人惊讶的是这座老式楼房旁边树立有波黑国旗等,足以说明这座楼房的重要性,原来这是波黑国家隧道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1992年4月波黑战争爆发,波黑首都萨拉热窝遭受武装人员全城围困,长达43个月,成为现代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城市包围战,城内人员面临断水,断电,断粮的危险,如果不能够快速解决,城市很快就会不攻自破,如何解决危机,坚持战斗,这是摆在城内人员的首要任务。因此,城内人员在布特米尔村这家村民的楼房后院里,修建了一条从市区通往萨拉热窝机场,到达萨拉热窝城外的地下隧道,成功解决了这道难题。通过这条隧道,整城居民获得了生活的补给,战斗的物资,伤员的外送,城内武装人员的䃼充,以及坚持战斗的勇气和信心,所以,被称为“希望隧道”,这就是希望隧道的入口,入口不是很大,好象是一间独立的小屋。</p> <p class="ql-block">隧道建在12米深的地下,原来的隧道高只有1.6米,宽1米,昏暗积水,只能够半蹲前行,足足有800米长,隧道完全都是依靠人工用铁锹,镐头挖掘,耗时4个月完成。现在大家参观的隧道只有20多米长,都是经过修整之后,拓宽拓高的隧道,并且配置有明亮灯光,隧道的洞壁上挂着当年参与挖掘隧道人员的照片,摆放有铁锹,推车,以及当年运送的武器等。这条地下隧道与城内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成为了萨拉热窝与外界连接的唯一通道,无疑就是一条“生命隧道”,更象是一条通往光明和重生,希望和胜利的“地下之桥”。</p> <p class="ql-block">这是希望隧道的出口,外面摆放有锈迹斑斑的自行车,旁边还插有一个提示逃生方向的木板牌,原来当年萨拉热窝市内的居民,就是通过这隧道来到这里,然后骑着自行车,接照所指的方向奔往安全区域,最终得以保全性命。由此可见,“希望隧道〞也是匪夷所思,无法让人想象的地下“救命桥梁”!</p> <p class="ql-block"> 波黑莫斯塔尔老桥是民族和谐共生的大桥,萨拉热窝希望隧道更是走出绝望,迎接新生的地下生命之桥,战争是残酷的,永远没有赢家,受损的只有数不清的无辜百姓,珍爱和平,才能够保护生命,避免生灵涂炭,值得我们去进行反思和警醒。亚布拉尼察断桥是前南斯拉夫游击队在抗法西斯战斗中一个重大的历史里程碑和转折点,彰显出游击队的聪明智慧和足够胆量,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波黑这些桥实在是匪夷所思,不可言喻。“桥”不仅是战争的受害者,还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和平的倡导者,生命的捍卫者,民族和解的歌唱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