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院,《燕赵瑰宝熠中华》,冀藏国宝文物展

张玮拍摄(婉拒鲜花,接受点赞)

<p class="ql-block">自2025年5月至9月,河北博物院举办了“燕赵瑰宝熠中华-冀藏国宝文物展”,该展览首次聚齐了18件(组)河北省顶级文物,其中有6件被列入我国禁止出国出境展览文物名录。</p> “长信宫灯”,西汉,1968年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div>汉代灯具。灯上刻有铭文65字,宫女头部、屏板、灯盘等6部分可以拆装,既可以调节灯光,也便于清理灯内烟灰,被誉为“中华第一灯”。被列入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div> “长信宫灯”(局部) “刘胜金缕玉衣”,西汉,1968年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div>刘胜金缕玉衣全长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丝1100克。同时出土的还有铜枕、九窍塞、玉握和玉璧。被列入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div> “刘胜金缕玉衣”(局部) “中山王厝铁足铜鼎”,战国,1977年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div>战国礼器。此鼎为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外壁刻有铭文469字,是目前考古发现铭文最长的战国青铜器,被列入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div> “中山王厝铁足铜鼎”(局部)。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战国,1977年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div>战国案几。由四龙四凤组成案身,每条龙头上都托着一个斗栱,这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战国时期斗栱的应用实例。被列入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div>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局部)。 “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北宋,1969年定州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定州博物馆藏。<div>宋代礼佛用具。器形高大,纹饰精细,为目前存世宋代定窑体量最大的瓷器,也是研究中外文明互鉴的重要物证。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div> “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局部) “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东汉,1969年定州北陵头村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定州博物馆藏。<div>汉代礼器。和田玉雕制,由四块透雕玉片接插而成,是玉器中将人物、景物、动物组合在一起的最早实物,也是目前考古发现唯一的玉座屏。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div> “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局部) “错金铜博山炉”,西汉,1968年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div>汉代熏炉,工艺精湛,装饰华美,反映了汉代的信仰体系和古人求仙长生的美好祈愿。</div> “错金铜博山炉”(局部)。 “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战国,1977年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div>战国王陵规划平面图,该图使用了两种度量单位:尺和步,并标示1:500的比例,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有比例的建筑规划图。</div> “错金银铜版兆域图”(局部)。 “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战国,1977年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div>虎、鹿的形体塑造生动逼真、动静结合,被认为是动物主题装饰艺术的杰作。</div> “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局部)。 “中山王厝刻铭铜方壶”,战国,1977年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div>战国酒器、礼器。壶身铭文颂扬了中山国伐燕的战绩,特别提到了“皇祖文武,桓祖成考”等中山国国君的名号,填补了史籍中关于中山国君世系记录的缺漏。</div> “中山王厝刻铭铜方壶”(局部)。 “十五连盏铜灯”,战国,1977年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王厝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div>战国灯具。整体造型犹如一颗大树,主干由三只猛虎托起。设计精巧,工艺考究,是目前考古发现战国时期最高的灯具。</div> “十五连盏铜灯”(局部)。 “窦绾金缕玉衣”,西汉,1968年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div>窦绾金缕玉衣全长1.72米,用玉片2160片,金丝700克。同时出土的还有铜枕、九窍塞、玉握和玉璧。</div> “窦绾金缕玉衣”(局部) “透雕龙凤纹铜辅首”,战国,1966年易县燕下都老姆台遗址出土,河北博物院藏。<div>战国门环。纹饰精美,制作工艺繁复,采用浮雕、透雕和阴刻等技法,是目前考古发现形制最大的战国铜辅首。</div> “透雕龙凤纹铜辅首”(局部) “透雕双龙白玉璧”,西汉,1968年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div>汉代礼器。和田白玉雕制,两面精心琢刻谷纹,寓意五谷丰登、天下富饶。整件玉璧质地晶莹,温润如初,是汉代玉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div> “透雕双龙白玉璧”(局部) “龙螭衔环乳钉纹青玉璧”,东汉,1969年定州北陵头村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定州博物馆藏。<div>汉代礼器。和田青玉雕制,造型古朴、雕琢规整、纹饰考究,是目前考古发现最大最完整的出廓玉璧。</div> “龙螭衔环乳钉纹青玉璧”(局部) “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元代,1964年保定永华南路小学元代窖藏出土,河北博物院藏。<div>元代盛酒器。集造型、雕塑、绘画、釉色、烧造工艺等装饰艺术之大成,体现了元代瓷器烧造的高超技艺,目前国内仅存2件。</div> “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局部) “银首人俑铜灯”,战国,1974年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成公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div>战国灯具。外轮廓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纹饰刻画细腻,造型独特新颖,是战国时期高超工艺水平的见证。</div> “银首人俑铜灯”(局部) 馆内展陈 馆内展陈 馆内展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