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游漫记(四)

丫丫姥爷

<p class="ql-block"> 威海从烟台市行政区域划分出来并成为地级市不足四十年, 威海一名源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设立的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义‌,这一名称体现了明朝为防御倭寇侵扰而赋予的军事寓意,并沿用至今。从旅游体验上讲,城市整体形象威海比烟台印象深。但这不重要,对我来讲,因为威海有个刘公岛,这才是我历史记忆的关注之地。</p> <p class="ql-block">  据说,刘公岛是因为刘公刘母的善行传说被广泛纪念,形成岛名。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刘公岛是甲午战争的核心战场和北洋水师的基地,这里见证了1894-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的悲壮历史,也是北洋水师舰队全军覆没的终结之地。</p> <p class="ql-block">  刘公岛上的雕像是民族英雄邓世昌‌,雕像位于甲午战争陈列馆顶部,高15米,身着北洋海军服,手持望远镜,现在是刘公岛的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 依我看,中国一百多年的近代史从历史逻辑上讲,有四个事件决定了中国的国运。(一)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启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中华民族进入最黑暗的时代。(二)1895年的甲午战争,惨痛的战败使当时中国的精英阶层认识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不能拯救中国,并成为辛亥革命成功的重要因素。(三)1919年的五四运动,丧权辱国的21条激起了中华民族文化界、知识界、思想界空前的团结与抗争,产生了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的强大意识,其影响力足以影响了中国百年之久。(四)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也影响了东亚乃至世界的发展进程。由此而看,1895年的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坠入谷底的抗争,也是中华民族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觉醒。正如梁启超先生讲“‌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p> <p class="ql-block">  以大清北洋水师舰首和锚链为造型,开启了甲午海战博物馆(陈列馆)历史叙述序幕。这个馆应该是中国有关甲午战争的史料、证物、遗物最完整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刘公岛地阱炮台,由德国工程师汉纳根设计。炮台配备233毫米口径地阱炮,由德国克虏伯公司制造,射程10000米,在当时也是世界先进的海防大炮。现存遗址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地阱式近代海防炮台,1890年建成,造价20000英镑。</p> <p class="ql-block"> 北洋水师著名的定远舰原型复制舰,保留了原舰的基本形态。定远舰是清末北洋水师的旗舰,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1885年服役,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 ‌改舰排水量7355吨,航速14.5节,可在10节航速下续航4500海里。 ‌主武器为4门305毫米克虏伯主炮(备弹50发/门),副炮两门150毫米克虏伯炮、6门37毫米哈奇开司机关炮及鱼雷发射装置。炮台采用对角线布局,可实现多方向射击。 ‌作为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在黄海海战中重创多艘日舰,但因舰龄较长、维护不足,战斗中舰桥被震塌,丁汝昌受伤。1895年威海卫战役中,定远舰被鱼雷击中搁浅后被炸毁,标志着北洋水师覆灭。 ‌</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经是北洋水师的军港……,1895年甲午之战是“坚船”不坚么?是“利炮”不利么?非也!日本朝野上下觊觎中国数百年,明治维新后国力飙升、野心倍增,对华之战势在必夺。而大清朝野沉睡在天朝之梦,太后忙于修园,大臣和、战各异。然百姓袖手旁观,“江山是皇上的”。虽北洋水师上下殊死拼杀,如此之状,败局无疑。</p> <p class="ql-block">  红色的屋顶映衬蔚蓝的天空,连绵的海岸伴随着碧海波澜。矫健的海鸥翱翔在海天之间,载歌的游艇丽影飞舟与碧波为伴。</p> <p class="ql-block">  在刘公岛有我海军退役潜艇供游览。</p> <p class="ql-block">  潜艇内部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还有退役驱逐舰供游览</p> <p class="ql-block">  这是威海另一个旅游景区,是很好的海滨浴场,名字也好听——那香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