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名颖</p><p class="ql-block">美篇名:66485377</p> <p class="ql-block">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以《乘风》、《诗》、《鸭先知》和《少年行》四个单元,串联起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的峥嵘岁月。它不只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幅流淌着父辈血脉、凝结民族精神的史诗长卷,几代人初心不渝,在时代浪潮中默默耕耘、砥砺前行,以平凡之身书写不平凡的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四个单元中,《乘风》的壮烈与《诗》的浪漫,尤其让我深受感动。</p> 永远的乘风 <p class="ql-block">《乘风》由吴京导演,影片将我们带回到1942年冀中平原的抗日烽火中。吴京饰演骑兵团团长马仁兴,由吴磊饰演的儿子乘风担任通讯员。乘风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可以承担更重要的任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作为父亲的马团长,对乘风总有太多的不放心,由此引起乘风的不满,觉得父亲不信任他。在一次战斗前夕,乘风对父亲说:“你担心我怕死?”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我担心你不怕死!”严厉中藏着深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反扫荡战斗开始了,马团长率骑兵团主力带领乡亲们突围撤离,乘风带着发报机引开敌人,因为马团长发现,只要八路军一发报,就会被敌人发现行踪。所以虽有万般不舍,马团长还是把最危险的任务交给儿子乘风去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当马团长看到乡亲们已经撤到安全区域后,他马上发出信号弹,希望把敌人主力吸引过来。</p><p class="ql-block">谁知,敌人并没有上当,反而撞上了完成任务准备回撤的乘风和他的三个战友。四个八路军骑兵面对大批日军毫不畏惧,他们纵马冲向敌人阵营,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得知噩耗的马团长强忍悲痛,拳头紧握,此刻我能感受到他痛到极致的心。因为他对乘风说过,要死也要死在他的后面,否则他无法对乘风娘交代。现在乘风在他的前面牺牲了,让他情何以堪!</p> <p class="ql-block">此时,已经突围的乡亲们在骑兵团的保护下正在过河,几十艘渡船漂在河中驶向对岸。其中一艘渡船上,一名孕妇分娩产下婴儿,她还不知道,她的丈夫在此前的战斗中已经牺牲。<br><br></p> <p class="ql-block">日军投降后,马团长与当年被救的乡亲们重逢了。那位在渡船上分娩的孕妇,顽强地活了下来,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当年襁褓中的婴儿,如今已能满地奔跑了。马团长抱起这个孩子,问他母亲孩子叫什么名,当她回答:"乘风"!这一刻,我非常震撼!只见团长沉默了,他的脸上呈现出复杂的表情,既含着一丝悲痛,又感到欣慰,儿子乘风的音容笑貌仿佛浮现在他眼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这个名为“乘风”的孩子,不仅继承了英雄的名字,更将继承那种为了他人、为了未来而甘于牺牲的崇高品格。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父辈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他们的牺牲不是终结,而是新生的开始,他们的精神永存!</p> 天上的诗篇 <p class="ql-block">如果说,《乘风》展现的是战争年代父辈们轰轰烈烈的牺牲,那么《诗》单元则描绘了和平建设时期父辈们润物细无声的奉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由章子怡导演的《诗》,以1969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为背景,从少年的视角,通过一个航天家庭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父辈们在另一种战场上的坚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轩饰演的父亲施儒宏身为火箭工程师,承担着发动机与燃料配合的艰巨任务。当大儿子带着疑惑回家,说小朋友嘲笑他父亲是做鞭炮的,一旦爆炸就会死。施儒宏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我不是做鞭炮的,我的工作是在天上写诗。” 这句质朴的话语,饱含着他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也彰显出那份在艰苦岁月中坚守梦想的纯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科研条件极其简陋,工作充满危险与未知。然而,施儒宏和众多科研工作者们,怀揣着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赤诚之心,无畏前行。他们深知肩负的使命重大,事关国家的未来与荣耀,即使面临牺牲,也绝不退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父亲施儒宏在一次实验中因事故而不幸牺牲,章子怡饰演的母亲强忍悲痛,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的重担,坚守在科研一线,继续投身火箭研发。她对孩子们隐瞒了父亲的消息,当孩子问起父亲去哪里时,她总是以出差来推托,她告诉两个孩子:“你们父亲做的工作就像孔明灯,但比孔明灯大多了。母亲做的就是孔明灯中间的火”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番话,不仅是对航天事业的形象比喻,更是对父辈奉献精神的生动诠释。那孔明灯承载着梦想与希望,飞向浩瀚星空,而他们就是那点火者,用自己的光和热,点亮航天之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无数像施儒宏、郁凯迎一样的科研工作者,远离繁华,隐姓埋名,扎根荒漠。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全身心地投入到航天事业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国家的强大,他们默默承受着一切艰难困苦,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为航天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他们用双手托举起了民族的飞天梦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来,孩子们得知了父亲牺牲的消息,大儿子哭着说:“我的两个爸爸都没了”!原来,他的生父已经牺牲,是施儒宏夫妇收养了他。看到这里,我的鼻子也酸酸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诗》的最后,有一段画外音,是母亲郁凯迎和父亲一起在朗诵诗:“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燃料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东西;火箭是为了梦想抛弃自己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段诗,是众多航天人精神的形象写照。他们的生命在艰巨的任务中燃烧,无数次的失败与无数人的牺牲,验证了他们生命的价值。他们如燃料般默默奉献,点燃自己的智慧与青春,照亮中国航天事业之路。他们亲手设计的火箭,正是“为了梦想抛弃自己”的具象化身,通过逐级分离,一飞冲天翱翔星空。这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及其家庭的巨大牺牲。奉献与追求,这就是生命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诗》单元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它展现了父辈精神在平凡生活中的传承。两个孩子从对父亲职业的不解,到逐渐理解并最终继承这份事业。妹妹长大后成为航天员,沿着父母的足迹,在航天领域续写辉煌。这不仅是家族精神的传承,更是父辈奉献精神在新时代的绽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我和我的父辈》这部交织着家国记忆的电影中,《乘风》与《诗》两个单元以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叙事视角,共同诠释了父辈的深刻内涵。当银幕上硝烟散尽、火箭升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那种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以平凡之躯铸就非凡事业的精神品格,他们共同铸就了一座雄伟的丰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是一种精神洗礼。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父辈那一代人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换来的,也是他们所期望看到的。他们用默默奉献为我们铺就了通往未来的道路,让我们在和平与安宁中享受生活的美好。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那一颗颗明亮的星,仿佛看见父辈们在天上写下的诗,这份无价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b></b></p> 感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