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总有些叫人哭笑不得的尴尬时分。出门买个菜、扔个垃圾袋,一不留神把钥匙忘家里了,只好讪讪地打电话向家人“求助”;兴致勃勃去自驾游,刚出城区,猛然想起手机充电器和常用药还静静躺在家里床头柜上发呆,只得调转车头打道回府,老伴在一旁温馨的嘲讽道:“下次可别把自己也给落家里咯!”更有甚者,明明手机握在手里,却满屋子找手机;眼镜一本正经的架在鼻梁上,还焦急地问“我眼镜呢”;甚至拎着酱油瓶在厨房转圈,嘴里念叨“酱油放哪儿去了”……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生活小插曲,却像一根根细小的刺儿,悄悄扎进心田,让人不禁生疑:难道是“阿尔茨海默”已经悄然叩响了我的脑门了么?</p> <p class="ql-block"> 其实,岁月流转,人上了一定年纪,记忆匣门上的螺丝难免会有松动,如同头发染霜,秋叶飘零,无法避免,亦不可抗拒,这大慨就是生命的自然节律吧。我们可以感叹,但不必惶恐;可以自嘲,却无须焦虑。老话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到晚年,“烂笔头”或许会能重新派上用场——学会用清单式管理来打点生活杂章,正是我们送给自己的体面温柔。</p><p class="ql-block"> 寻一本小巧精美的记事薄,或在手机上设置一个“备忘录”,让“烂笔头”重新上岗。记下家庭大事,锁好关键数据,存妥那些舍不得遗忘的片刻温情。出门旅行时,列一张携带物品清单,临行逐一清点核对,像老船长起航前检查缆绳与罗盘,从容不迫,心中有数。这是我的经验分享,屡试不爽,让人安心踏实。</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来,“烂笔头”其实早已默默陪伴我们的大半人生。学生时代密密麻麻的笔记小抄,工作后写满日程的旧台历、备忘薄,厨房里贴着的家常菜配方……它像一位沉默的挚友,帮我们打捞那些即将沉入时间海底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如今,当我们进入暮年,晚霞漫天,岁月静好,更该珍视这“烂笔头”,让它帮我们记下晨昏琐碎,延缓记忆衰退,也记下暮年的诗和远方,读一篇美文后的心动,看一场落日时的心境,哼一曲家乡小调的心情,甚至梦中偶然掠过的、童年古巷口的吆喝声……闲时偶尔笔耕,寻点情绪价值,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最是“烂笔头”能致远,它不追求字迹秀美,也无须文采飞扬。它要的只是一张流水账式的清单,一种温柔的提醒,一份诚实的陪伴,即使记忆偶尔褪色,我们依然可以认真而有序地活着。</p><p class="ql-block"> 过尽千帆仍有梦,不惧岁月不惧风;人生自古谁无老,顺其自然度余生。愿“烂笔头”成为我们晚年生活的“记忆锚”,在时光的河流中,执一笔温柔,静守己心,安放岁月,为我们留下那些值得珍藏的日常与浪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