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揽胜(9)广州陈家祠堂

天涯共此时

<p class="ql-block">  2025年九月初,笔者因事赴粤并逗留12天,闲暇之余游览了惠州西湖、深圳的世界之窗和锦绣中华民俗村、广州的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越秀公园、 广州塔(小蛮腰) 景区、陈家祠和沙面岛等景区。所到之处大开眼界,印象深刻,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历。</p><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落成,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建筑装饰的高超技艺。</p><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是岭南传统建筑的代表,也是广府文化中祠堂文化的具象体现,是广州市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是观众了解广州、了解广府传统建筑艺术的必备打卡地。2008年,以陈家祠堂为馆址建设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制作:天涯共此时</p> <p class="ql-block">  △“古祠流芳”牌坊</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历时五年至1893年落成,由广东72县陈姓族人集资兴建,兼具宗族合祠与书院功能。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占地1.5万平方米,采用“三轴三进九堂六院”格局,主体建筑以长廊连接,形成外封闭、内开放的空间结构,兼具祭祀、议事与居住功能。‌‌</p> <p class="ql-block">  △广州木雕—刻龙纹大神亭,在古代中国,民间有在节庆日把神像或其牌位奉入神轿或神亭内,然后抬出庙沿街巡游,以求消灾赐福。</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的装饰艺术体现三雕二塑一铸一画‌:木雕(如《八仙过海》)、砖雕(如《刘庆伏狼驹》)、石雕(门廊石狮);陶塑(琉璃瓦脊)、灰塑(独角狮脊饰);铜铁铸(连廊栏板)、彩绘壁画(门神秦琼与尉迟恭)。</p> <p class="ql-block">  △潮州木雕—镂雕虾蟹笼,虾蟹笼是潮州木雕一绝,是由潮州著名木雕艺人陈舜羌之子陈培臣、徒弟李得浓共同创作而成。</p> <p class="ql-block">  △潮州金漆木雕—神龛,神龛是潮汕地区祠堂里供奉祖先牌位的重要器具,也是融雕刻、绘画和漆艺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其使用已有3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潮州金漆木雕—大神亭,此神亭是反映潮汕地区迎神赛会活动的一件珍贵实物。神亭髹漆贴金,精雕细刻各种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  △雕刻艺术品—百鸟朝凤,该作品出自潮汕地区著名木雕艺术家何长清之手。该作品共计五层通雕,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有凤凰、喜鹊等20种共124只禽鸟,还有岁寒三友的松、竹、梅,风月三昆的菊、莲、兰等。</p> <p class="ql-block">  △陈家祠堂的建筑工艺是岭南文化象征‌,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郭沫若题诗赞其“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p> <p class="ql-block">  △石湾陶脊‌:正脊陶塑由文如壁等名店烧制,题材涵盖历史故事与吉祥图案,人物动态仰视设计,立体感极强。‌‌</p> <p class="ql-block"> △聚贤堂是陈家祠(陈氏书院)中轴线的主殿堂,作为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承担着祭祀、议事和集会等核心功能‌,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岭南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著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