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砖灰瓦间触摸丹东红色记忆

海文

<p class="ql-block">文/海文</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145579</p><p class="ql-block">图 片;部分网络/深表谢意</p><p class="ql-block"><br></p> 丹东特色风景线 <p class="ql-block">  秋阳漫过辽东的山坳,把振安区同兴镇变电村的田埂晒得暖融融的,沿着村口蜿蜒的水泥路往里走,几株老槐树的影子里,一方青灰瓦顶的院落静静卧在山根下——这就是任国祯故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推开虚掩的木栅栏门,最先撞进眼里的是正房檐下那块褪色的木牌,“丹东市级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几个字,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却透着沉甸甸的分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院子不大,青石板铺就的地面裂着细缝,缝里钻出几丛青苔,像给时光绣了道绿边。东厢房的窗棂是老式的方格,糊着半透明的毛边纸,风一吹,纸角轻轻颤,恍惚能听见百年前的声响。</p><p class="ql-block"><br></p> 一张黑白老照片 <p class="ql-block">  正房七间,是典型的东北农家格局。跨进堂屋,泥土夯筑的墙面泛着浅黄,墙上挂着任国祯的黑白照片。青年时的他戴着圆框眼镜,眼神清亮,嘴角抿着一股韧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898年,他就出生在这屋里,后来从这里走出,去北平求学,在鲁迅的影响下接触新思想,再后来,成为丹东第一位中共党员 ,提着脑袋在东北、山东、河北等地开展地下工作。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他在沈阳的那段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br></p> 沈阳的岁月 <p class="ql-block">  1925年6月10日,沈阳十几所大中学校的学生两千多人,在奉天省公署门前请愿和示威游行,喊出“打倒英日帝国主义”等口号,任国桢就站在游行队伍中,用坚定的目光和激昂的呼喊为学生们鼓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壮大革命力量,任国桢以基督教青年会名义办暑期学校,亲自讲授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系统介绍马列主义和党的主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暑期学校结束后,他又组织“同志会”,发展苏子元、高子升等入党。同年8月,中共奉天支部成立,任国桢担任书记,沈阳地区的革命火种就此点燃。</p><p class="ql-block"><br></p> 门前井水见证历史 <p class="ql-block">  移步至正房南侧30余米处,一眼百年古井静静流淌,井口的砖石被岁月磨得光滑,俯身望去,井水清澈依旧,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里见证的风雨变迁——从任国祯在此接受启蒙,到他投身革命、奔走四方,这口井始终守护着这片孕育了英雄的土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任国桢离家时,就是用这井里的水灌了一壶,带着家乡的味道走南闯北。后来他牺牲在济南,年仅33岁,那壶水的滋味,大抵是他对故土最后的念想。</p><p class="ql-block"><br></p> 丹东地区播火者 <p class="ql-block">  故居内的陈列虽简约,却满含深意,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份份珍贵的文献,串联起任国祯短暂却光辉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早年求学,接触进步思想,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丹东地区革命的播火者,他辗转多地开展工作,为民族解放事业奉献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这些展品前,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这位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身影。</p><p class="ql-block"><br></p> 党员的光辉 <p class="ql-block">  1927年5月,奉天制麻株式会社300多名中国工人为要求发放和增加工资举行大罢工,任国桢得知后,立即派共产党员杨志云等人深入工人中,和工人代表一起制定斗争方案,领导工人坚持斗争27天,最终取得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而,敌人查出罢工与任国桢有关,在老精华眼镜公司将他逮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p><p class="ql-block"><br></p> 崇敬之心 <p class="ql-block">  走出故居时,夕阳正洒在院落的青砖上,温暖而庄重,这座普通的农家院落,不仅是任国祯生活过的地方,更承载着一段厚重的红色记忆,见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担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离开之际,我心中多了一份敬意与力量——那些镌刻在岁月里的红色故事,永远是我们前行路上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美丽的江城丹东,一道独特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在村外的田埂上,稻穗沉甸甸地低着头,远处的山岚被夕阳染成金红色。我想,这大概就是任国桢当年想要的中国——烟火寻常,山河无恙。</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