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华】庐山

平常人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平常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8272589</p><p class="ql-block">美篇图片:手机自拍</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古风悠扬抒情自由</p><p class="ql-block">美篇模版:秋之韵</p> <p class="ql-block">导语:金秋十月,红旗漫卷,我们迎来了祖国母亲的华诞。七十六载风雨兼程,七十六年春华秋实,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山河都镌刻着奋斗的足迹,每一段岁月都回荡着时代的强音。</p> <p class="ql-block">从小学到中学,我们在语文课本上,是在学习着著名经典古诗的过程中成长的。而发源、创作于“庐山”的著名经典古代诗词就有很多,如耳熟能详的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又如晋代诗人陶渊明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唐代诗人李白写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还有许多许多……。</p><p class="ql-block">在2025年在大地回春,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几位朋友,寻着庐山古诗提示的“美景”,追逐着古人诗歌的足迹,在今年4月下旬,我们相约来到了中国号称“三山五岳”其中之一的美丽庐山参观游览。此间我们参观了庐山风景区的:如琴湖、花径、仙人洞、小天池、含鄱口、三叠泉等著名景点的自然风光美景。</p><p class="ql-block">庐山的美,就像一幅幅画卷,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现将我在这些景点参观时欣赏到、拍摄记录到的一部分美景图片,再加上文字编纂成美篇文章以作纪念。并以此文章参加“锦绣华章 礼赞中国”有奖征文活动。</p> <p class="ql-block">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庐山以其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山体呈椭圆形,是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庐山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共有171座山峰、26座冈岭、20条壑谷、16个岩洞、22处怪石、22处瀑布和14处湖潭。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形成了壮观的瀑布景观。</p> <p class="ql-block">庐山的地质历史悠久,受到板块运动的强烈影响。在遥远的地质历史时期,庐山位于扬子板块的北缘,由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碰撞拼合,形成了庐山地区的雏形构造格局。中生代时期的燕山运动期间,发生了强烈的断块运动,使得庐山逐渐形成了断块山的雏形。</p><p class="ql-block">庐山的人文历史同样悠久,先秦时期就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这是庐山得名的由来。庐山浸润着厚重的人文古韵,历史上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曾登临庐山,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p> <p class="ql-block">庐山是中国四大避暑圣地之一,夏季气候宜人,是避暑疗养的胜地。庐山景区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2002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2007年被批准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庐山不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历史上国共两党领导人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留下了很多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到达我们此次旅行所住宿的“见山居”民宿,只见房子非常漂亮,非常宽敞、舒适,在门口的小院子里就可以看到庐山美丽风景的一角了。</p> <p class="ql-block">在民宿小阳台上放眼望去,只见对面庐山陡峭的山峰上覆盖着茂密的绿色植被,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远处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小山脉轮廓清晰可见,天空呈现出淡蓝色与白色云朵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那连绵起伏的山脉如同一条巨龙盘踞在天地之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望着眼前的庐山,真是有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稍事休息后,我们来到庐山上牯岭街小广场上浏览,只见广场上两块大石头并排放置于草地上,上面刻有“庐山”字样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志等文字说明。这不仅是对庐山自然美景的认可,更是对庐山深厚文化底蕴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来到“如琴湖”景区参观,这个湖因湖岸曲线玲珑,湖面酷似一把媚人的小提琴,加之湖边的石上有古人刻的“如琴”二字,微妙的结合,更具深意,故名“如琴湖”。湖的半边近靠花径公园内,又叫“花径湖”。由于湖坐落在西谷,又称为“西湖”。</p> <p class="ql-block">如琴湖在庐山西谷花径公园旁边,为人工湖泊,建于六十年代初期。湖面时而波光粼粼,时而平静如镜,湖心有一方小亭,白墙绿顶翘檐菱窗,南侧与回廊相接,清平素雅,与如琴湖极为般配。如琴湖的东南群山环抱,依山而建的民宅错落有致。如琴湖,涟漪泛碧,松柏缀岸,山峦倒影,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与“如琴湖”相邻的“花径”,这里海拔高1035米,曾经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花径”曾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大林寺桃花》</p><p class="ql-block">【作者:白居易】</p><p class="ql-block">【年代:唐朝】</p><p class="ql-block">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p><p class="ql-block">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p> <p class="ql-block">“花径”公园内外有许多只有在海拨一千米以上才能种植生长的高山杜鹃,正值花开季节,红色的、紫色的、粉色的、黄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万紫千红,开得可灿烂了,真是太漂亮了。</p> <p class="ql-block">花径两旁绿植茂盛,红色枫叶与盛开鲜花交相辉映,游人在花丛间漫步享受自然美景。</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乘坐景区的观光游览公交车前往“仙人洞”景区参观。“仙人洞”是庐山的著名景点,位于锦绣谷南端的“佛手岩”下。“仙人洞”高、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名为“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他就是在此修道成仙的,每当云雾缭绕之时,洞内仙气飘飘,令人神往。清朝时这里被改称为仙人洞。</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更是使“仙人洞”名扬四海。“仙人洞”外乱云飞渡,右侧的观妙亭下有一块游仙石凌渊突出,奇险无比,站在这里可以观赏锦绣谷全景。以下为毛泽东主席写下的著名经典诗篇:</p><p class="ql-block">《题庐山仙人洞照》</p><p class="ql-block">【作者: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时间:1961年9月9日】</p><p class="ql-block">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p><p class="ql-block">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p> <p class="ql-block">同行的三位美女站在石碑旁合影留念,背景是一块刻有“仙人洞”三个红色大字的大石头。</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石阶向上攀登,在茂密的树林间行走,周围的环境宁静自然,充满生机活力。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似乎带着岁月的痕迹,让人不禁想停下脚步,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巅观景台上,极目远眺,那壮丽的山脉景色尽收眼底。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仿佛在诉说着庐山的古老故事,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一个石阶通往山洞入口处,两侧各有一尊狮子雕像守卫,洞口内供奉着佛像并点燃香火,游客们正在参观或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石碑上的文字介绍了“仙人洞”的历史及特色景点,包括佛手岩、纯阳殿等,并标注了一个标志图案作为景区识别标记。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粉红杜鹃攀附于仙人洞道旁的庐山岩石之上,枝叶繁茂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餐后,我们前往庐山“小天池”参观游览。“小天池”位于庐山牯岭北面,是庐山一个著名的自然风光景点。“小天池”以其终年不溢不涸的池水而著称;此外,池后的山脊上屹立着一座建于1936年的喇嘛塔,增添了一丝宗教色彩和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诺那塔院为我国南方少有对外开放的密宗道场,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为无染和尚创建,初名法海寺,也叫小天池寺。小天池山海拔1213米,是庐山第八高峰,山势巍峨,青翠秀丽,于殿堂前可见一圆形水池,即小天池。</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览诺那塔时,天上阳光灿烂,站在山上远眺诺那塔方向,白塔在山峦起伏的群山中,屹立于簇拥的绿树丛,在蓝天、白云的烘托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构成了一幅美丽壮观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小天池不仅是观赏日出、晚霞和云海的绝佳地点,还因其秀丽的自然风光而受到游客的喜爱。小天池附近山顶上的的望江亭为游客提供了极佳的视野,可以远眺长江的壮观景色。</p> <p class="ql-block">沿着诺那塔上山的小路可到山顶上的天池亭,登亭远望,在天气睛好时可东见浩瀚鄱阳湖,北见长江若带,西见田园如画,南望牯岭山城。</p><p class="ql-block">据说,在天池亭观晚霞和云景,别有奇趣,有时云雾弥漫,游者背阳而立,偶尔可见云雾屏幕上出现围绕人形的彩色光环,称为“宝光”,俗称“佛光”。有时云海翻腾,可见东南山峰的“瀑布云”。</p><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的时候太巧了,天上艳阳高照,从观景亭望向长江和鄱阳湖方向,只见漫天遍野的云雾也即“云瀑”。</p> <p class="ql-block">参观“小天池”之后,我们乘景区交通车前往“含鄱口”参观。“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海拔 1211米,左为五老峰,右为太乙峰。山势高峻,怪石磷峋,形凹如口,正对着鄱阳湖,似乎要把鄱阳湖一口吞下似的,故名“含鄱口”。</p> <p class="ql-block">“含鄱口”西侧,为著名的冰川角锋“犁头尖”活象一块犀利的犁头,耕耘着茫茫云海。含鄱口对面为庐山最高峰“汉阳峰”,北面为庐山第二高峰“大月山”,南面为庐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山麓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湖光山色,相互比美。</p> <p class="ql-block">含鄱岭上有一座圆型亭阁式楼台,这就是庐山观日出的胜地“含鄱亭”。游客踏着熹微的晨光登上望鄱亭,依栏远望着呈现鱼肚白的天际。不一会儿,一望无涯的鄱阳湖上,拉开了红色的天幕,天幕上金光万道,紫霞升腾。轻扬天际的密密云层,在霞光的印染下,如同一大片重重迭迭的金色金鳞。蓦地,一轮旭日从烟波浩渺的湖面喷薄而出,染红了蓝天、绿水、远山、近岭。倚亭四望,浩浩荡荡,胸襟顿时为之开阔。这里是看鄱阳湖日出的绝妙佳境,每当晨光微曦,天水一色,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金光万道,绚丽多彩,景色迷人。这里也是观看庐山云雾的佳地,游客常一饱眼福,定使你留连忘返,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伟人毛泽东及国家领导人当年就曾多次来到“含鄱口”,看庐山美景,观鄱阳湖壮观,并留下难得的珍贵照片,给我们以深深的美好记忆。</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在观“含鄱口”庐山、鄱阳湖壮观美景后,写下下面这首经典诗篇:</p><p class="ql-block">《七律·登庐山》</p><p class="ql-block">【作者: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时间:1959年7月1日】</p><p class="ql-block">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p><p class="ql-block">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p><p class="ql-block">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p><p class="ql-block">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p> <p class="ql-block">参观“含翻口”之后,我们又前往庐山最著名的景点“三叠泉”参观游览。小学的时候我们语文课本上就有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的诗词描写庐山瀑布美景:</p><p class="ql-block">《望庐山瀑布》</p><p class="ql-block">【作者:李白】</p><p class="ql-block">【年代:唐朝】</p><p class="ql-block">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p><p class="ql-block">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p> <p class="ql-block">庐山“三叠泉”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南的九叠谷中,是庐山瀑布的代表之一。“三叠泉”的瀑布垂直落差达到208.86米,分为三叠,分别被称为上级瀑布、中级瀑布和下级瀑布。这种独特的三层瀑布景观使其得名“三叠泉”,并且被誉为“庐山第一奇观”。</p><p class="ql-block">“三叠泉”的形成与庐山地区的地质变迁密切相关,特别是“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对地形的影响。这些地质运动导致庐山地壳的抬升和水系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今天所见的“三叠泉”瀑布。</p> <p class="ql-block">“三叠泉”于宋绍熙二年被樵者发现,主要景点有锦绣谷、三宝树等。水流从五老峰北悬崖口落下,冲击三级盘石而形成“三叠”。“三叠泉”四季景色各异,一般在春末夏初时水量较大,可以看到飞流直下的瀑布,是观赏“三叠泉”的最佳时机。而仲夏和严冬时雨水较少,看到的则是秀气柔美的水帘。</p> <p class="ql-block">“飘如雪、断如雾、缀如流、挂如帘”!它随着季节和雨水多寡的变化而不同,暮春初夏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轰然疾下,震天动地;仲夏严冬,雨水较少,则水帘如丝,轻盈柔美,春夏秋冬,各有千秋。“三叠泉”的壮丽,曾引起当时已离任的朱熹的向往,请人将“三叠新泉”绘成一图,挂在堂上时时欣赏,以弥补他“未能一游其下,一快心目”的愿望。诗人曾为之讴歌赞美,宋代诗人白玉蟾《三叠泉》诗云:“九层峭壁划青空,三叠鸣泉飞暮雨”、“寒入山谷吼千雪,派出银河轰万古”。</p> <p class="ql-block">立于泉下盘石向上仰观,但见抛珠溅玉的“三叠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幅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经阳光折射,五光十色,瑰丽夺目,恰似银河九天飞来。立于“观瀑亭”可又俯视三叠。听瀑鸣如击鼓,吼若轰雷;见瀑像喷晶抛珠,水洒溅玉,连垂素练,落入深谷。仰看与俯视各蔚壮观,自成美趣,故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p><p class="ql-block">经过这次旅游,开了眼界,学习了不少新的知识,亲眼目睹庐山自然风光美景确实美丽,真的是乱云飞渡,巧夺天工,神鬼莫测,鬼斧神工,瞰人心魄;许多美景、包括鲜花、树木,壁立万丈悬崖之上,都不是人工所能为之,庐山是大自然赠予我们中国人的礼物,太美太震瞰了……!让我们大家共同珍惜和保护好庐山这个大自然馈予的宝贵遗产和财富。</p><p class="ql-block">大美庐山再见!有机会再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