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盛开牡丹花

岸芷汀兰

<p class="ql-block"> 国庆前夕金秋九月,北京地质学院的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温情与怀旧气息。1965届地球物理勘探矿系(物探系)的校友们,怀揣着对母校的眷恋与对同窗的深情,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重返这片曾经留下青春足迹的土地,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毕业60周年返校聚会。</p><p class="ql-block">‍ 他们中有曾经担任国家部委的部门负责人;有的曾主政一方的地质局领导人;有的是总工程师;甚至现在还是国务院的参事。总之,他们都是在冶金、石油、煤矿等地质勘探行业获得成就的地大人,他们是行业翘楚,祖国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多,阳光洒在教五楼——物探楼前,20位年过八旬的校友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抵达。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孩童般的喜悦,他们笑呀、跳呀,相拥在一起,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风华正茂的年代。在校院领导及年轻志愿者的细心陪伴下,他们缓缓走向那栋熟悉的教学楼,每一步都踏在往昔的回忆路上。</p><p class="ql-block"> “白发同窗踏故园,满眼皆是旧时情。”当校友们来到物探楼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赵志丹、副校长武雄及地信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早已在此等候。他们热情地迎接每一位校友,亲切地交谈着,仿佛是久别重逢的家人。随后,大家在物探楼前集体合影,快门按下的一瞬间,定格了“60年再聚首”的珍贵画面,也定格了这一刻的幸福与感动!</p><p class="ql-block"> 走进二楼会议室,校友们落座后,便迫不及待地观看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宣传视频。屏幕上,母校的今昔变迁、发展成就一一呈现,引得校友们频频点头,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和感动的泪水。赵志丹校长的致辞更是让现场气氛热烈起来。他用真挚的话语回顾了1960年那批学子怀揣“为祖国找矿藏”理想入学的青葱岁月,讲述了他们毕业后奔赴祖国各地,在艰苦的地质勘探一线默默奉献的光辉事迹。他动情地说:“校友们,你们是母校最宝贵的财富,你们的奋斗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代地大人砥砺前行。”这番话如同暖流,流淌在每一位校友的心间,他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回应着校长的深情厚意。</p><p class="ql-block"> 校长承诺母校将持续做好校友服务,搭建更多交流平台,让校友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也能与母校紧密相连。副校长武雄紧接着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状况,当提到母校已经“上高地”,还要“上高原”“攀高峰”,向着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时,校友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中满是期待。</p><p class="ql-block"> 聚会的高潮在校友代表闪淳昌宣读1965届物探系毕业生给母校的信时到来。信中,校友们用质朴而真挚的文字倾诉着对母校、师长、同窗的感恩之情:“甲子轮回,岁月峥嵘。当我们1965届的学子们再次踏进母校,白发与记忆交织,脚步与心跳共鸣。六十年风雨兼程,我们从热血青年变成耄耋老人。但母校的教诲、师长的嘱托、同窗的情谊,始终铭刻在心。”这封信,是校友们对母校深情的告白,也是他们对青春岁月的缅怀。</p><p class="ql-block"> 为了这次相聚,曾经是中南局掌舵人,已年届85岁的校友蔡汝湘在上海家中,每天坚持站立泼墨五六个小时,硬是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为每位同学和老师绘制了一幅牡丹图。他代表物探系六五届校友向母校赠送了他亲手绘制的国画——牡丹盛开。画中的牡丹娇艳欲滴,象征着母校的繁荣昌盛。赵校长代表学校亲手接画、合影留念,并称赞蔡汝湘的画工精湛。副校长武雄则代表学校向校友代表曹随意赠送了学校精心准备的礼物,这份礼物承载着母校对校友们的牵挂与祝福,也让返校聚会自始至终充满了深情厚谊。</p><p class="ql-block"> 校友与母校互赠礼品后,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海英、院长邹长春等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向校友们详细介绍了学院60年来的发展成就。从早期的传统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到如今涵盖深地探测、智能地球物理、新能源地质调查等多领域的前沿学科布局,以及在南极考察中的卓越贡献,学院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校友们的关注与支持。校友们一边观看,一边赞叹,为物探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到由衷的高兴。</p><p class="ql-block"> 返校期间,校友们还专门参观了校史馆。“初创岁月”“地质报国”“学科发展”“校友风采”等展区,仿佛是一扇扇时光之窗,带他们穿越回那些难忘的岁月。他们一边参观,一边与讲解人员交流互动,分享着自己当年的故事,忆芳华,续情谊。当他们来到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八个大字前时,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再次合影留念。这八个字,早已融入他们的血脉,成为他们一生坚守的信条。</p><p class="ql-block"> 校友们还利用难得的返校时间专程去看望了老师们。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来到老师们的家中,亲切地问候,衷心祝愿恩师们健康长寿。师生重逢,那份深厚的情谊在岁月的沉淀下愈发醇厚。他们围坐在一起,回忆起当年的课堂趣事、野外实习的艰辛与收获,笑声与感慨交织,温暖了整个校园。</p><p class="ql-block"> 在校园的角落里,校友们也积极互动交流,分享着毕业后各自的经历和晚年的美好生活。他们特别关注如何加强自我修养,保持身心健康,互相交流着自己的体会和经验。有的校友拿出珍藏的老照片、笔记本,与老同学相互签字留念。那些泛黄的照片、密密麻麻的笔记,记录着他们的青春岁月,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与奋斗。笑声与感慨交织,同窗情谊,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最后,在依依不舍的分别时,校友们相互祝愿身体安康,相约在2030年,即进入母校70周年时再相见。他们紧紧握住彼此的手,眼中含着热泪,却带着坚定的信念。六十年风雨兼程,一甲子情谊愈醇。此次聚会不仅是一次老友重逢的温暖相聚,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p><p class="ql-block"> 当年,他们以青春丈量祖国山河;今日,他们用白发诉说赤子初心。正如一位校友所说:“地院是我们永远的家,地质报国的精神永远年轻。”这份跨越六十年的牵挂与传承,必将在新一代地大人心中续写新的地质华章。</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后记:我也曾经是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的一名地质队员,蔡汝湘叔叔是我的领导。当他把聚会的照片发给我的时候,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样一群白发苍苍的人,平均年龄达到86岁,他们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北京地大,向母校、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工作,这场面太让人感动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让蔡叔叔把资料转给我,我连夜为他们编辑了这个《美篇》,作为一个晚辈对长辈的敬重!我也把我曾经写的《山鹰》献给所有的长辈们。</p><p class="ql-block">‍ 《山鹰》</p><p class="ql-block">‍爱与群山比高,</p><p class="ql-block">‍乐在云海穿行,</p><p class="ql-block">‍您翱翔于千山之岭,</p><p class="ql-block">‍您沸腾于河谷森林。</p><p class="ql-block">‍千山高,</p><p class="ql-block">‍高不过您的脚板。</p><p class="ql-block">‍万水宽,</p><p class="ql-block">‍挡不住您的奋进!</p><p class="ql-block">‍您终年搏风击雨,</p><p class="ql-block">‍用犀利的目光,</p><p class="ql-block">‍鸟瞰山岭。</p><p class="ql-block">‍在您飞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有了矿山万家灯火;</p><p class="ql-block">‍在您飞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有了今日钢厂林立;</p><p class="ql-block">‍在您飞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大地献出油田万顷。</p><p class="ql-block">‍是您</p><p class="ql-block">‍撑起祖国的脊梁。</p><p class="ql-block">‍是您</p><p class="ql-block">‍将血液注进了地质事业。</p><p class="ql-block">‍是您啊!</p><p class="ql-block">‍为祖国献出了身心。</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您</p><p class="ql-block">‍伟大的地质队员,</p><p class="ql-block">‍人民授予您响亮的名字,</p><p class="ql-block">‍山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