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家庭联欢会

青山绿水 合好

<p class="ql-block">  中秋日,夜幕降临,星光点点。母亲正在厨房忙碌,锅里的油花偶尔溅出,落在贴墙的报纸上,晕开一小片油渍。父亲则把平时舍不得用的圆桌搬出来擦得锃亮,桌面上的花纹清晰可见,就连桌腿的纹路都浸着暖融融的祥和。</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了儿时每年的中秋家庭联欢。每年都在这个屋子、这片客厅里开场。家庭联欢流程很简单,都是自报奋勇表演节目。这,却藏着全家人最真切的烟火气息。我们弟兄三个,我是老大,每年的联欢会都由父亲指定我来主持。临近中秋,我总要提前好几天单独和家人沟通琢磨节目。到时盼着给家人添份一份热闹。</p><p class="ql-block"> “开饭喽!”母亲的声音刚落,我和父亲、弟弟、妹妹便围坐到桌旁。餐桌上很快摆满了家常菜:鸡蛋韭菜炒烧饼、黑木耳炒肉片,还有特意给父亲做的糖醋排骨。最惹眼的是桌中央那盘“妈妈牌”豆沙、枣泥月饼———母亲没读过书,便在月饼上画“1”标豆沙馅,画“2”标枣泥馅,简单又好认。父亲以饮料代酒,率先举杯,杯子相碰的脆响里,他笑着说:“今年收成比往年好,有粮食,心里就踏实!”话音刚落,妹妹举着半块月饼凑过来,非要喂父亲一口,甜得父亲开怀大笑,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p><p class="ql-block"> 饭后的联欢会,在父亲的二胡声里拉开序幕。母亲跟着父亲的二胡节奏哼起《好运来》,唱腔虽然不算准确到位,却让整间屋子都暖了起来。接着,他俩又表演了老节目《老两口学毛选》,熟悉的调子惹得我们直拍手。</p><p class="ql-block"> 轮到弟弟表演,他却把大家领进了自己的卧室。抬头一看,天花板上垂着十多根细绳子,全部穿过同一个纸质水杯,绳尾都系着带有分量的小卡片———上面写着各种奖品:一元、五元现金,一块月饼、一支铅笔、一个文具盒等等,还有的写着“谢谢你的参与”。这是一个“剪绳子大挑战”!弟弟三言两语讲完游戏规则,大家瞬间兴奋起来,都盼着能剪出大奖。</p><p class="ql-block"> 我们排好队:父亲、母亲、我、弟弟、妹妹,挨个剪绳。父亲第一个拿起剪刀时,我们都踮着脚、探着头,眼睛紧紧盯着桌面,连呼吸都轻了些。“咔嚓”一声,五元现金落了下来,我们齐刷刷喊:“哇,真棒!”可轮到母亲,剪出来的却是“谢谢你的参与”,我们又笑着叹:“嗨,运气差了点!”欢笑声里,绳子一根根减少,大奖却迟迟没出现,每一次卡片落下,都裹着兴奋与紧张。直到弟弟宣布游戏结束,我们才拿着各自的卡片,乖乖地去兑奖桌领取属于自己的小礼物。</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抢先妹妹一步,开口讲了一个家庭里的情景画面:年青的小李子加班到子时,都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所住小区。在小区楼下,他抬头却发现自家窗户还亮着一盏暖灯。他乘电梯快速来到门口,就掏出钥匙开门。玄关处总是摆着一双熟悉的棉拖,厨房里飘来热汤的香气。沙发上,妈妈正披着毯子翻看旧照片,爸爸还在敲打着键盘搞文学创作。</p><p class="ql-block"> 等妈妈把热气腾腾的汤端上桌,小李子忽然明白,每天让他再累都想赶回家来的原因,正是这个藏在家庭日常里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我停了停,接着又说:“这个家庭小故事说明了点什么呢?”正在妹妹托腮思考之时,弟弟脱口而出“家和”俩个字。弟弟还说:“不论时间再晚到什么时候,只要家庭和睦,都愿意回家”。这时,父母、妹妹和我都开心的笑了,肯定了弟弟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下一个节目该轮到妹妹了。她站起身,带着小表情朗诵了一首诗:“祝语融融满庭芳,家和业顺福绵长。人圆月下共浅酌,们言笑里话安康。中秋良夜清辉洒,秋意渐浓桂酒香。快把相思寄明月,乐享今朝好时光。”念完,她得意地说,这是一首藏头诗哦,连起来就是“祝家人们中秋快乐!”大家恍然大悟,都笑着给她竖起大拇指。</p><p class="ql-block"> 窗外的圆月渐渐爬高,月光透过窗户,落在每个人脸上。弟弟突然指着窗外:“你们看!月亮上好像真有了嫦娥和玉兔!”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那轮圆月里,竟真的多了几分童话里的模样。父亲见状,又给我们讲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温柔的声音裹着月光,格外动听。</p><p class="ql-block"> 夜深之时,联欢会渐渐收尾。父亲还不忘给我们弟兄三个发个红包,红包上印着金黄色的字:“中秋快乐,平安喜乐”。</p><p class="ql-block"> 其实中秋的家庭联欢,不过是家人间的自娱自乐。可这份快乐,藏在围坐吃饭的热闹里,藏在分食月饼的甜蜜里和吃月饼时身边的人群里,更藏在彼此陪伴的团圆里———这样的夜晚,才是中秋最珍贵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