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巩义青龙山风景区</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9.15</p> <p class="ql-block">来巩义的第三天,没有下雨,早餐后包车前往仰慕已久的巩义清净之地——青龙山慈云寺。抵达景区后工作人员还未上班,询问得知也可以走上去,且仅需两小时左右,当即决定徒步上去,坐车回来,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无比的英明正确的。</p> <p class="ql-block">一进景区,就被满眼的绿色给治愈了,毕竟好风景都在慢慢走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顺着公路往上走,大概 20 分钟就到了青龙关,这里是慈云寺的第一道山门,巍峨雄壮。</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后,顺着旁边楼梯走上去,顿感凉风习习,向远处眺望,群山层峦叠嶂,房屋错落有致,云雾缭绕,如同仙境。</p> <p class="ql-block">向着慈云寺的方向继续走,路的右侧应该是健身步道,上面还有“你真棒”,“加油”、“冲呀”等字样,一路都是鼓励,耳边有鸟叫声、流水声、还有风吹树叶的莎莎声。</p> <p class="ql-block">路的正中间一块巨石,把道路自然的分成了左右两个方向。</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在回音谷休息一下,拍拍照。两边的山壁上郁郁葱葱,山谷间还有溪流飞瀑,特别灵动。</p><p class="ql-block">而且这地方也太好玩了,对着大山随便喊一声,回声就能在山谷里来回飘荡,听得清清楚楚, 如标语所示,在呐喊中为自己加油,所有烦恼一扫而空。</p> <p class="ql-block">参禅石由两块古朴的石壁相对而成,石壁上刻有佛像,右侧石壁老僧跌坐莲台,眉目低垂,衣袂飘飘如行云流水;左侧石壁是三五个僧众合掌而立,姿态恭谨,似在聆听佛法真谛。</p> <p class="ql-block">相传这里曾是高僧歇脚悟道之地,后人刻石纪其神韵,石上"参禅"二字浑厚自然,"礼佛诵经"四字清朗俊秀。</p> <p class="ql-block">沿着公路一路前行,边看景色 ,边拍照累了就停下来休息。</p> <p class="ql-block">青山翠柏,曲径通幽,渐入佳境,这段柏林小径在远山的衬托下更有韵味,隐隐看到了绿树掩映下的红墙,这里是网红打卡点钟慈线。</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隐藏于青山绿树间,庄重又宁静。</p><p class="ql-block">根据寺内碑文记载,慈云寺始建于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比白马寺还要早,是由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创建的民间第一寺院,被称为“释源”和“佛教祖庭”。</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慈云寺是在明朝寺院的原址上修复和重建,完整的保留了当时的建筑格局,中轴线上由南往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华严阁、白衣阁,还有左右对称的钟鼓楼等。</p><p class="ql-block">寺内丰富的碑刻记载了佛教的发展历史、寺院的兴衰、佛教宗派沿袭与变迁、农民活动情况、兵役制度、行政建制等,其中最珍贵的当属释迦如来双迹灵相图和五十三峰圣迹之图了。</p> <p class="ql-block">释迦如来双迹灵相图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由住持南宗顺重刻,此图是佛教早期信仰物,由唐玄奘法师自西域带回,目前全国保留下来仅三块。</p> <p class="ql-block">五十三峰圣境之图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临济宗二十五世觉顺重刻,该碑展示的是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建寺理念,提出了诸如祖林、僧侣活动等重要信息,以诗歌形式表达了五十三峰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从慈云寺出来再走不多远便祖林了,据记载,祖林原有塔基、底座,塔高七级,不知毁于何时。现在的祖林于2008年启动建设,是安葬和纪念创建慈云寺的汉传佛教的两位创始人摄摩腾和竺法兰之所,很震撼。祖林主体为塔式建筑,塔内安放一尊睡佛,两座副塔为纪念摄摩騰、竺法兰之塔,分别安放二祖塑像。三塔建筑结构全部为青龙山优质石材,且每块石头上都刻有佛像。</p> <p class="ql-block">从祖林出来,跟一主播徒步去往青龙潭、青龙瀑布打卡。时间有限,坐在返程车上,道路蜿蜒曲折起起伏伏,眼前的风景飞速倒退,庆幸是徒步上来的,不然得错过好多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