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

锦上添花

<p class="ql-block">  不知什么时候,我对“写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我深刻体会到写课就是在思考,就是在行动,只有在思考与行动中才能突破自我,才能把点滴的教学感悟,化成思想的雨露。然而繁琐的班主任工作,消耗了我太多的宝贵时间……</p><p class="ql-block">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已三年有余,我每每在备课时,总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在这三年多的实践中,我有没有“以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追求?”“有没有运用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有逻辑联系的整合和重组,设计出与之相应的情境任务?有没有整合相关学习资源?在经历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没有得到发展?”……</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就以五上第三单元“呼应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谈一谈我粗浅的做法。</p> <p class="ql-block">  这一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了解和学习民间故事,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们每一个少年儿童义不容辞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关键词就在于这个“创造性”,基于对大单元内容的整体解读,准确定位单元的学习任务群是“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p><p class="ql-block"> 确定了单元核心任务群,厘清了大概念之后,就要根据单元选编内容,层次分明地分解子任务。精读课文《猎人海力布》承担的子任务就潜藏在课后习题二里,“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这道题是教师教学的扶手,也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它意味着本课所承担的子任务就是,通过“转换角色进行创造性复述故事”。为什么要“转换角色”复述故事,怎样转换角色复述故事呢?我们可以把“交流平台”的内容整合过来,创造性复述故事就会让老故事泛发新的生命力,充满新鲜感。以海力布的口吻讲述,就是把自己设想成海力布,以主人公的口吻讲述,会更加亲切,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明白,无论是以海力布的口吻,还是以乡亲们的口吻讲述,都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读到了好的故事,总会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学会分享,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本领,这就是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  那么精读课文《牛郎织女一》又承担着怎样的子任务呢?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清晰地了解部编版教材的特点,才能用好它,发挥出它的优势。课后习题二这样写到: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的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p><p class="ql-block">*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p><p class="ql-block">*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p><p class="ql-block"> 这道题的编排实际上就已经告诉了我们本课承担的子任务就是“通过展开想象、丰富情节来进行创造性复述故事”。那么如何通过发挥想象、丰富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呢?我们可以和口语交际进行内容整合。让学生明白,要想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p><p class="ql-block">*丰富故事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如,织女第一次见到老牛时会说些什么;细致描绘人物形象,如,牛郎在地里是怎么耕种的。</p><p class="ql-block">*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就会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这样,两个子任务——转换角色进行创造性复述和丰富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以逻辑清晰、层次递进的发展梯度有效地落实了单元核心学习任务群——创造性复述故事,通过单元内容的整合,使各板块之间形成了合力,用任务驱动实现了“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了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我坚持阅读,因为我知道,一个语文老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她解读教材的高度;我坚持写作,因为写作让我体验到一种酣畅淋漓的快乐;我坚持思考,因为我要用思想点亮我可爱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作者:张兴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