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美篇昵称:春江东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美篇号:2454092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字:春江东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图片:网络(致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章 走遍黔山黔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西渡乌江</b></p> <p class="ql-block"><b> 1、石阡会议</b></p><p class="ql-block"> 按照长征前的刘家坪会议计划,红2、6军团向黔东石阡、镇远、黄平地区转移,目的在于争取创建新的根据地,以继续发展革命形势。便水战斗之后,红2、6军团在西进过程中却发现,黔东地域相对狭小,乌江、舞阳河等河流纵横,缺乏足够的战略回旋余地,不利于红军发挥其机动灵活的运动战特长。更不利的是,蒋介石正调集湘军、桂军、中央军以及黔军等超过十五个师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向该区域合围过来,其中郭思演纵队甘丽初第93师已由贵定、黄平往东北推进到余庆、施秉、镇远一线,<span style="font-size:18px;">郭汝栋纵队第26师、新编第8师集结东边的铜仁,并与</span>樊嵩甫纵队第79、28师等连接向西截剿,郝梦龄纵队沿乌江由南向北开往沿河、思南、余庆。如同撒开了一张大网,再耗下去对红军十分不利。</p><p class="ql-block"> 在黔东,红军又击溃了郭思演纵队李必蕃第23师,溃兵躲进深山,费了很大劲才得以收拢。但是连续的消耗,特别是由于便水战斗中红军伤亡较大,加之十多天持续不断的大雪,天寒地冻,粮食、弹药、人员补充十分困难,部队急需要休整。1936年1月9日和12日2、6军团分别占领江口、石阡,进行短暂补充休整。</p><p class="ql-block"> 但是石阡一带居民比较稀少,经济落后,地瘠民贫,物产不丰,人口也相对稀少。</p><p class="ql-block"> 19日,军委分会在石阡召开会议,决定放弃刘家坪会议确定的在石阡、镇远、黄平建立新苏区的计划,继续南下西进,争取渡过乌江,在贵州西部创立根据地。 </p><p class="ql-block"> 西渡乌江进入黔西的设想,红2、6军团在会议召开前极有可能已经向红军总部汇报过,所以 1月7日,张国焘、朱德以“军委”的名义致电贺龙、任弼时、关向应,提醒“乌江下游障碍大,上游障碍小”,同意2、6军团西渡乌江;11日向两军团通报国民党军追堵部署情况;18日朱德、张国焘明确同意红2、6军团西打黔境,以广大地区的运动战,取得机动;23日,进一步指示“佯攻贵阳,转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地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群众、地形均可作暂时根据地</span>”。</p> <p class="ql-block"><b>2、巧渡鸭池河</b></p><p class="ql-block"> 1月20日,红军由石阡西进,21日进入位于其西南的余庆县境内,突破郭思演第93师设在河坝场、玉龙溪的封锁线。封锁线碉堡纵深达三十里,第93师日夜守护,夜晚在沿途生起烟火照明, 给红军突破封锁线带来了不小困难,23日红军主力才全部过完,伤亡二百多人。</p><p class="ql-block"> 就在红2、6军团突破封锁线之际,周恩来致电朱德、张国焘转任弼时,通报国民党军贵州追剿部队的战斗序列,要求告知与2、6军团联系密码,被张国焘以红2、6战斗紧张,电台忙为由拒绝,仍坚持由总部转发。其隔绝中央与红2、6军团联系,控制两军团的意图非常明显。</p><p class="ql-block"> 红2、6军团突破河坝场、玉龙溪封锁线后,继续挥戈大踏步南下。24日克瓮安,25日绕过牛场的正面,26日袭取平越(今福泉),歼灭樊嵩甫纵队第99师邱行湘加强步兵营一百多人。</p><p class="ql-block"> 红军南下后,追击的敌人主力此时均被甩在东北两面,贵阳城空虚,守城的只有甘丽初第93师和保安大队。27-28日,红军绕道平越后,分别袭取贵阳城东的龙里洗马河、羊场和城北的斑竹园、扎佐,作预备围攻贵阳的态势,以进一步调动乌江守敌。</p><p class="ql-block"> 一年前,蒋介石堵截中央红军长征部队时,曾经被毛泽东的兵逼贵阳搞得晕头转向。此时的贵阳绥靖主任兼前敌追剿总指挥薛岳也是如此,他既怕丢了贵阳,又怕红军过乌江,但权衡之后,还是将第99和第23师调回贵阳,重点加强贵阳的防守,另外准备调动遵义的陈沛、裴昌会、郝梦龄三个师,南渡乌江堵截红军。</p><p class="ql-block"> 红2、6军团利用贵阳以西防务较弱的机会,绕过贵阳城北,向西北疾进,31日速取贵阳西北的修文。为了防止乌江以北之敌南渡,贺龙又派出17师的小股部队向北,造成从息烽过江的态势,并放出将进攻遵义的风声。</p><p class="ql-block"> 由于有黔军1935年元旦乌江防线被中央红军突破,丢了遵义的前车之鉴,重庆行营主任兼贵州省主席顾祝同害怕红2、6军团故计重施,抢占遵义,再往川南,过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只同意派郝梦龄第54师一个师出遵义过乌江截击红军,但郝部被红17师击败后就退守息烽、修文一带。解除了右翼顾虑的红2、6军团,趁着黔西北地区敌人兵力薄弱,乌江上游的鸭池河防务空虚,遂再次改变方向,直奔鸭池河渡口。鸭池河是通往黔西的必经之路和天然屏障,控制渡口至关重要。加之刘建绪对于出省追剿不积极,跟在红军后面追击的只有敌第99和第23师部分兵力。</p><p class="ql-block"> 2月1日,由从各师抽调的一百二十多名侦察员组成先头部队,连夜冒雨疾进,在茶店歼灭小股守敌后,控制了鸭池河六广老街渡口(鸭池河渡口的一部分),在鄂西忠堡战斗中被俘的敌第41师师长张振汉的帮助下,在陡峭深险水流湍急的鸭池河上,成功架设起浮桥。午后,红2、6军团主力相继赶到,当地船工热情相助,又开辟了新的渡江通道。当日下午,红2、6军团全部顺利地渡过了乌江。直到傍晚,国民党第23师和第99师才赶到了乌江东岸,发现红军已经沉船拆桥赶往黔西,不得不望江兴叹。</p><p class="ql-block"> 1月25日,2、6军团曾提出一、四方面军配合今后行动建议。28日,红军总部就2、6军团的行动方针提出两个方案:一是在黔、滇、川与敌开展运动战,四方面军予以配合;二是入川与四方面军会合。</p><p class="ql-block"> 巧渡鸭池河,打开了通往黔西北的大门,为红2、6军乘胜进军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实现创建川滇黔新的革命根据地第一个目标,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建立和守卫川黔滇根据地</b></p> <p class="ql-block"><b>1、建立</b><b style="font-size:18px;">川滇黔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 红2、6军团渡过乌江之后,2月4日顺势攻克黔西。当樊嵩甫99师会同郝梦龄54师追至时,红军已西进并于6日占领大定。2月7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在大定成立,贺龙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红2、6军团暂时有了立足之地。</p><p class="ql-block"> 占领大定后,红军又在曾在滇黔联军任职营长、毕节专区清乡司令席大明领导的地方武装的帮助下,赶走国民党毕节专员莫雄等及保安队,不费一枪一弹进占毕节。席大明后来担任共产党领导的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军撤离毕节后,他继续在赫章、杨家湾一带坚持半年多的游击战。1936年11月在杨家湾被捕,于毕节大校场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2月9日,红2、6军团将“争取在川黔滇边创立根据地”的想法向红军总部作了汇报。12日总部指示,“暂不宜渡江,即在黔滇川湘鄂广大区域作运动战,争取你们的新根据地”。总部1月28日电提及的第二方案暂时被搁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曾经过黔西,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广大群众有良好的影响,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朱德、张国焘也曾向2、6军团介绍贵州“地形、群众、天气均有利于我袭击敌人,争取广大的运动战”。</p><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离开贵州后,蒋介石趁势赶走王家烈,让其结拜兄弟和高级幕僚吴忠信主持黔政。因代表蒋介石的吴忠信与当地势力之间天然存在矛盾,又因吴在“剿匪”、“剿共”中实施大戒严、打搜捕、清乡、清城政策,民怨沸腾。尽管吴1936年初辞职,但负面影响一时无法消除。一些民变武装和“新黔军”运动中的部分官兵同中共地下组织有联系,对开展武装斗争,发展和壮大红军极为有利。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2、6军团到来后,积极<span style="font-size:18px;">宣传抗日救国,</span>继续打击豪强、惩戒劣绅,救穷人于水火之中,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p><p class="ql-block"> 周素园先生是贵州辛亥革命的领导之一,他研究马列,是一位开明绅士。他不仅自己参加了红军,还利用他和云龙、孙渡的关系,给他们写信让他们在威宁、昭通一带按兵不动,为红军赢得二十天时间在毕节休整补充。大定一家被服厂的工人为红军赶制了一千多套军服、一百多条棉被和近千条子弹袋。在大定的一次战斗后,红17师有四十七名伤员被抬经苗族新寨,全寨三十几户人家在首领杨以沙带领下守在路边,争着要让出自家的床铺安置伤员。对红军他们悉心照顾,为他们治病、放哨。因伤势恶化而光荣牺牲的伤员,苗家群众用最隆重的葬礼进行安葬,为他们修建了“红军坟”。</p><p class="ql-block"> 2月14日,根据贺龙、任弼时指示,地下党领导的各种武装联合成立了贵州抗日救国军,共三个纵队、两千三百人左右,周素园先生担任总司令。各县苏维埃和乡、镇、村的红色政权也随之建立,仅黔西北地区当时共建立了八个区苏维埃临时政权,九十多个乡村苏维埃政权和救国会。在黔西北高原上第一次出现了人民政权。<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时的《香港日报》曾称赞,贺龙红军为“救国救民的王者之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红军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休整,扩充了五千多名新战士。在之前两个多月的行军作战中,红军伤亡、掉队、逃亡有三、四千人,在川滇黔边终于得到了补充。当3月份2、6军团离开毕节时,主力人数“比在桑植出发时增加约3000人”,年近六旬的周素园坚持参加红军,最后一直走到了陕北。</p><p class="ql-block"> 红2、6军团的指战员们回忆长征的战斗历程时总是说“在贵州的黔大毕,是二方面军长征途中的黄金时代”。对于常年奔走的红2、6军团来说,有近二十天的时间能够在黔大毕休整补充,无疑令他们终身难忘。周素园先生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b>2、三重堰战斗</b> </p><p class="ql-block"> 红2、6军团占领黔(西)、大(定)、毕(节),建立新的根据地,让蒋介石坐立不安,他当然不能容忍红军在长江以南立足。他从南京飞到贵阳,调集八十个团的兵力,亲自布置“围剿”,命令顾祝同指挥万耀煌、樊嵩甫、李觉和郝梦龄、郭汝栋部为进攻部队,傅仲芳第99师和孙渡纵队东西夹击,川军杨森、李家钰部沿江布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红2、6军团占领黔西时,万</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耀煌</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纵队三个师从遵义进至打鼓新场(今金沙),先头进至军事要地三重堰(今黔西市重新镇),防堵红军北上进入遵义,郝梦龄纵队79师紧随其后,第99、23师逐步向鸭池河东沿岸靠拢。从东北两个方向围堵红军。</span></p><p class="ql-block"> 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万耀煌曾率部一路跟踪追击,历经湘、桂、黔、滇、康、川等省,此前他正在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作战,经验丰富,此番被蒋介石钦点入黔,<span style="font-size:18px;">寄予厚望</span>。2月5日后,贺龙、萧克率红4、6师和17师向三重堰方向迎敌。</p><p class="ql-block"> 当时红军估计万耀煌部可能南进,红6师和17师便到樱桃坪以北设伏,红4师留在沙窝。万耀煌主力探知红军已有准备,便固守三重堰按兵不动。2月9日,萧克率红6军团17 师50团1营进至三重堰附近主动诱敌,其余部队准备对敌形成夹击。1营先头部队在龙洞沟(今英雄桥)一带与三重堰出击之敌相遇。敌凭借八角庙居高临下的地形,进行火力封锁。为减少伤亡,1营退到枷担湾。万部追至,双方发动对攻,战至夜幕降临,伤亡均较大。红6师18团参谋长贺崇禄不幸牺牲。</p><p class="ql-block"> 2月10日,为了进一步调动敌人,创造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条件,<span style="color:rgb(1, 1, 1);">红17 师占领打鼓新场,红2军团主力则绕到三重堰东北面设伏,意图调动万敌回援时予以打击。然而万耀煌并没有因为红6军团占领打鼓新场而后顾,却乘红军主力转向东北方向,正面兵力薄弱的机会,突然于2月14日联合郝梦龄部袭占了黔西县城,把被红军阻于东岸的敌第99师和第23师接应过了鸭池河。鸭池河西双方力量的天平一下子倾向国民党。打鼓新场战斗中,红 17 师师长吴正卿在率队进攻一土豪屯粮的坚固城堡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4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吴正卿,1912年出生于河北保定,宁都起义后参加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红6军团17师49团2营营长、团长、师长等职,多次参加了保卫湘赣苏区的斗争,为苏区的开辟和巩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失去黔西后,红2军团17</span>日转进到大定,进行善后。18日,万耀煌、郝梦龄部死死咬住,跟着进攻大定。红6师急进大定东北的革左,于黄家坝夜战郝部第54师、新编第8师,击溃其先头团,击毙其团长,迟滞了敌人的行动。次日,万、郝部占领大定,并立即沿毕节至清镇公路疾进,企图消灭红军于毕节城,形势千钧一发。 20日,红17师在新任师长刘转连带领下从打鼓新场回师大定六龙场,与红18师53团和4师、5师各少部会合后,转至将军山附近,伏击从大定出发往毕节的敌13师先头敢死队六个连,将其包围后全部消灭,敌营长武宗琦开枪自杀。形势稍缓解。</p> <p class="ql-block"><b> 3、守卫将军山</b></p><p class="ql-block"> 将军山位于大定县城西北,离大定县城北约十五里,是贵州通往黔西北和连接四川、云南的必经之道,数十座巍峨的山峰从南向北一字排开,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国民党军想守住大定和进攻毕节必须首先夺取将军山。萧克和刘转连指挥战士们在山上据险构筑工事,严守阵地,使之成为敌人进犯毕节不可逾越的鸿沟。2月26日,敌99师到达后,会同曾在此吃过亏的郝梦龄部再次组织向将军山大举进攻。红17师在完成阻击任务后利用晨雾,又误导敌人对着红军原先占领的高地打了数小时枪,雾散后才发现是一出“空城计”。正当他们以为红军早撤退,大着胆子进至离将军山四十里的响水河西岸雨堵丫口时,萧克命令51团出击,差点全歼敌99师师长傅仲芳亲自率领的一个先头594团。天黑,红军撤出阵地,向毕节开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红6军团激战将军山的同时,红2军团直属队和红6师进到了鸡公山,红4师到了沙树坪。2月20日,红军估计黔西敌第99师可能增援大定万耀煌部,即设伏于羊场、乌溪西,争取歼灭援敌之一路,因敌第99师原地未动,红军当晚撤回六龙场。23日,贺龙判断樊嵩甫纵队当日可到飘儿井,决定以军团主力出飘儿井以东迎击,但因敌已先到飘儿井,红军即改变原定部署,转赴打鸡阆、坝子寨一带待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就在红军待机期间,敌情迅速发生变化。不仅樊嵩甫纵队紧紧尾追,郝梦龄纵队也正从另一个方向向红2军团主力所在地逼近,企图与樊嵩甫部形成夹击之势,红军面临着被合围的危险。次日,红2军团果断撤出,向西北方向转移。26日,两军团集结到毕节附近。敌追击部队越聚越多。</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乌蒙大回旋</b></p> <p class="ql-block"><b>1、西进乌蒙山</b></p><p class="ql-block"> 红2、6军团在黔、大、毕地区英勇作战,虽予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但由于三重堰战斗的失利,加之敌其他四个纵队也已逼近,致使黔西、大定在数天内得而复失。2月27日,中共川滇黔省委和中革军委分会共同研究决定,退出毕节,放弃在黔大毕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军委分会还决定首先转移到黔南的安顺地区,争取在那里创立临时根据地,准备于将来抗战时局大变动时,再东进到湘黔边境活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但当时国民党军个师和一个旅在东、南两个方向集结围攻,使得红军无法直接进入安顺;长江北岸也有大批川军防堵;龙云也早指派孙渡从昆明陆续调集八个团另两个营和两个补充队开往滇东北,形成了一个上有飞机侦察、轰炸,下有前后堵截、左右夹击的局面。因此,红军退出毕节后便进入了乌蒙山区,在崇山峻岭中来回穿梭,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回旋战。</span></p><p class="ql-block"> 莽莽乌蒙山,连绵起伏于云南东北和贵州西部,长五百里,沿东北-西南方向由滇延伸入黔,西邻金沙江,东近鸭池河和南北盘江,毕节、大定、镇雄、彝良、昭通、会泽、宣威、威宁、赫章等地都属于乌蒙山区。“地无三尺平”的地貌特征,再加上云贵高原的高海拔,红军穿越其中不仅要摆脱敌人的追击,还要忍受天寒地冻、地广人稀、补给匮乏等诸多困难,面临的考验极其严峻,整个过程异常艰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进入乌蒙山地区的红军,先沿着毕(节)威(宁)大道向西前进。27日</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夜间,总部来电通报东北方向敌情和蒋介石已知2、6军团西进威宁动态。</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3月2日,两军团在野马川召开紧急会议,进一步研究以赫章为中心,寻机歼敌,</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然后利用乌蒙山特殊的地理地形掩护东返,进入安顺的可能性,认为赫章回旋余地小,</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最终作出全部撤出毕节,进军滇东的决定。3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向总部报告已撤出毕节和会议决定。在野马川,红6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到一个在毕节新编入的部队检查工作时,在七星关蹚水渡河时,不幸溺水牺牲。</span></p> <p class="ql-block"><b>2、以则河战斗</b></p><p class="ql-block"> 3月4日,红军继续沿毕威大道西进至妈姑地区,准备向威宁以南往可渡河方向前进,经狗店子进入南北盘江地区,但此时李觉纵队已赶至水城、威宁地区,侦察也报告狗店子驻有滇军的消息;郭汝栋、郝梦龄部也已进至东南。南下的路被截断的可能性已经很大,红军于是折向西北,突然转往滇东北镇雄、彝良、盐津。重庆行营为阻止红军从盐津方向渡过金沙江,<span style="font-size:18px;">急忙派</span>川军第123师南出川滇边的牛街地区堵住红军往盐津的去路。由于乌蒙山的掩护,连日来樊嵩甫、万耀煌、郝梦龄部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空军飞机的指引下</span>,也只能零零碎碎了解一些的红军行踪,在山中转得晕头转向。此时,除樊嵩甫纵队外,其余已被红军拉开一段距离。</p><p class="ql-block"> 7日,红军进至黔滇边奎香一带,2、6军团决定将最近的樊嵩甫纵队董钊第28师作为打击目标。8日,天刚刚蒙蒙亮,红4师和16师、17师从奎香回转到以则河以北山地伏击该敌,并以红5师到恒底游击,钳制樊纵队第79师。敌28师到以则河的只有两个加强连约三百人,被红军伏击全歼。敌企图在川滇边聚歼红军的计划破灭,但以则河战斗也暴露了红军主力的行踪。9日,红 2、6 军团第二次转至奎香地区后,向东面的镇雄西南的大山深处前进。</p><p class="ql-block"> 重庆行营的顾祝同得悉红军行踪消息后如获至宝,又急将追击队伍全部东调。除让樊嵩甫纵队79师和99师继续紧追外,还令郝梦龄、万耀煌两纵队火速赶往镇雄以南,其他纵队走大路取捷径,寻找红军主力决战。</p> <p class="ql-block"><b>3、得章坝突围</b></p><p class="ql-block"> 进入乌蒙山以来,经过十多天的翻山越岭来回奔波,这时双方都已经十分疲惫。<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民党军落伍和逃跑的不断,就连自湖南一路追击过来都很积极的李觉纵队,此时也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span>为了更好地迷惑和躲避敌人,转入大山深处的红军不是抄近路从鲁家寨子、以古镇往镇雄,而是克服疲劳,先向东北经牛场,沿深谷狭路羊肠小道向东南绕行,拟从镇雄以南突出敌人的包围,穿过毕威大道再去安顺。但顾祝同咬上后岂肯轻易松口。</p><p class="ql-block"> 3月11日,红军开始遭到多路敌军的围攻。在赫章桃园、镇雄巴溜交界处,红军俘获万耀煌部的两名逃兵,逃兵交待先头部队已进至镇雄,万耀煌将率后梯队第13师经赫章得章坝(今哲庄镇)前往镇雄。红2、6军团领导决定在得章坝击败第13师,打通南向安顺的通道。</p><p class="ql-block"> 12日,红4师11团在左、12团在右向得章坝进攻,红6师在11团左侧准备侧击。红11团很快消灭了国民党两个连;红12团直接冲进了万耀煌的指挥部,万只身逃脱;红6师则将行进中的敌后梯队拦腰截断。经过激战,战斗打成了相持的局面。红军未能实现全歼第13师主力的,而且郝梦龄纵队也在顾祝同的命令下北上赶往支援。红2、6军团向南的通道没能打开,再次转向西行。深夜,主力在红17师掩护下撤离战场。</p><p class="ql-block"> 白天,18团政委余秋里、团长成钧在率队赶往得章坝干沟梁子支援时,与跟进的樊纵队第99师先头部队不期而遇。在向敌发起进攻时,一颗子弹对着团长成钧飞了过来,政委余秋里感觉不妙,伸出左手猛地推开团长,子弹击中他的左臂,鲜血直流。余秋里拖着这条伤后一直未愈的胳膊,翻雪山、过草地,走完了长征。9月到达甘南,左臂坏死,不得不进行截肢。</p><p class="ql-block"> 13日,红军在得章坝西南的财神塘又遭遇郭汝栋部,激战一天未能取胜。这时的红2、6军团遭遇到了长征途中最大的危机,四周是郝、万、李、樊四个纵队和郭部十多个师,包围圈越来越小,敌并在附近的山头上构筑了防御工事,红军被困在毕威大道北面的彝良、镇雄间狭小地区。连续的行军作战,加上山上人烟稀少,战士们早已饥肠辘辘,筋疲力尽。荒山野岭,不时听到野兽的嚎叫声。</p><p class="ql-block"> 为了突破包围,军委分会进行了政治动员,战士们进行了轻装,长征时带的两门炮被埋了一门(另一门山炮跟随红军被带到了陕北,现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战士们心里明白,这是一场凶多吉少的突围行动,<span style="font-size:18px;">气氛悲壮凝重</span>。大多数文件被烧毁,机要秘书稚嫩的脸被火光灼烤得滚烫,心中却寒意十足。</p><p class="ql-block"> 当日夜晚,阴雨霏霏,寒风瑟瑟。此时,虽然敌主力大多被调往了红军的东面和北面,南面只有疲惫不堪的李觉纵队守在毕威公路的赫章附近。红2、6军团沿着泥泞山路隐蔽前行,但这回他们并没有往南走,而是出人意料地从樊嵩甫纵队和郭汝栋部之间的结合部,向西北方向突围出去。途中与郝梦龄纵队发生激战,歼敌二百余人。14日,全军突出重围,随即转向西南,走了一百三十余里,将敌四个纵队和郭汝栋部全部甩在后面,突围成功。15日20时,率队进至柯猓(今可乐)村的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致电红军总部,报告突围情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跳出包围之后的红2、6军团第三次进入奎香地区。随后立即兼程南进,在昭通、威宁之间穿越孙渡纵队的防线,直趋滇东。17日,到达威宁的得胜坡后,急转直下,进入宣威境内。两天后,顾祝同才接到孙渡报告,随即命令大军追击,但为时已晚,挡在红军面前的只有实力较弱的滇军。龙云“送客”式的“追剿”和周素园先生在滇军的影响力帮了红军,这也是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3月22日,红2、6军团进抵滇东宣威东北的来宾铺、徐屯一带,进一步获得机动空间。</span>十多天来,两军团全体指战员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克服饥饿疲劳,机智勇敢,不怕牺牲,成功跳出了敌十多个师的包围。<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自此,乌蒙山大回旋胜利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红2、6军团再次凭着一副铁脚板,从东到西,几乎踏遍贵州的山山水水,硬是把敌人彻底拖垮!</p> <p class="ql-block"> 感谢阅读,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