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钟山下,千年一窟-北石窟寺随拍

夜未央

<p class="ql-block">图片:夜未央</p><p class="ql-block">文字:夜未央</p><p class="ql-block">地点:甘肃省庆阳市北石窟寺</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9月29日</p> <p class="ql-block">  连绵的阴雨天气断断续续己经一个多月了,终于在国庆长假前两天短暂放晴,难得有个好天气!</p><p class="ql-block"> 窝着的感觉真难受,是该出去踏个秋了!恰逢宝鸡来的棋友马昭发老师、杨虎老师,于是与棋友孙振华老师乘着午后慵懒的斜阳,一行四人直奔北石窟寺!</p><p class="ql-block"> 汽车在黄土大塬上一路向南到达董志镇,再折向西,很快就抵达塬边,沿着陡峭的山路,下到沟底,在蒲河与茹河交汇处的覆钟山下,北石窟寺就静静地横卧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公里处的覆钟山下,蒲河与茹河交汇处东岸,是陇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遗址,与平凉泾川南石窟寺并称为“陇东石窟双璧”,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北石窟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由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开凿,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代表着佛教艺术在陇东地区的兴盛 。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持续增凿与修缮,形成了现存窟龛308个、石雕造像2429身、壁画90余平方米的庞大规模 。其发展深受丝绸之路文化影响,融合了平城、洛阳、长安等地的佛教艺术风格,同时兼具陇东黄土高原的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 北石窟寺造像题材丰富,涵盖七佛信仰、弥勒崇拜、阿弥陀净土等,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佛教思想与社会风貌。其雕刻技艺融合西域犍陀罗风格与中原传统,如北魏造像的褒衣博带、唐代造像的华丽璎珞,均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窟内现存152方题记与8通石碑,记录了历代开窟、修缮的历史细节,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p><p class="ql-block"> 北石窟寺自1959年重新发现后,历经多次抢救性保护与修复。1963年成立文管所,2002年升格为文物保护研究所,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推进数字化保护与研究 。近年来,通过搭建防雨棚、加固危岩、环境监测等措施,有效减缓了黄砂岩风化速度 。作为敦煌研究院管理的六大石窟之一,其保护成果被纳入“敦煌文化守望者”计划,成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重要节点 。</p><p class="ql-block">​ 北石窟寺以其跨越千年的艺术积淀与丝路文化印记,成为研究中国佛教艺术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珍贵实物例证,被誉为“黄土塬上的时光雕塑”。 </p> <p class="ql-block">北石窟寺正门</p> <p class="ql-block">简介牌</p> <p class="ql-block">门口台阶和浮雕</p> <p class="ql-block">眺望镇原茹河方向</p> <p class="ql-block">院内随景</p> <p class="ql-block">戏楼内</p> <p class="ql-block">壁画</p> <p class="ql-block">献殿基地</p> <p class="ql-block">  由于正在维修,因此无法全部参观,开放的仅有165、222、240等三窟,随处的脚手架,也影响了拍照,好在开放的三窟也算是精华所在了!</p> <p class="ql-block">  165窟(北魏):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洞窟,高14.5米、宽21.7米、深15.7米,以七佛造像为核心(均高8米),辅以胁侍菩萨、弥勒、阿修罗等造像,四壁浮雕佛传及本生故事(如“舍身饲虎”“割肉贸鸽”),被誉为“中国最大的七佛洞窟” 。窟内北魏造像呈现“秀骨清像”风格,衣纹流畅,神态庄重 。</p> <p class="ql-block">简介</p> <p class="ql-block">165窟</p> <p class="ql-block">165窟门外雕像</p> <p class="ql-block">胁侍菩萨</p> <p class="ql-block">弥勒菩萨</p> <p class="ql-block">骑像菩萨</p> <p class="ql-block">  222窟(唐代):佛殿式洞窟,正壁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南北壁满开佛龛,造像小巧玲珑,刀法娴熟,是盛唐世俗化造像的代表 。</p> <p class="ql-block">简介</p> <p class="ql-block">一佛二弟子</p> <p class="ql-block">佛龛</p> <p class="ql-block">肃然</p> <p class="ql-block">  240窟(北周):典型的北周洞窟,平面长方形,覆斗顶,造像融合北魏秀骨清象与隋唐丰满富丽的过渡风格,是研究佛教艺术转型的重要实例 。</p> <p class="ql-block">北周风格</p> <p class="ql-block">佛者仁心</p> <p class="ql-block">脚手架林立</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三窟后,由于二层、三层无法观看,于是就顺着出口方向走出寺内。</p> <p class="ql-block">圣泉</p> <p class="ql-block">天气晴好</p> <p class="ql-block">  来到寺外,向西跨过蒲河大桥便是镇原地界,一派田园景象,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蒲河沟谷</p> <p class="ql-block">河对面</p> <p class="ql-block">覆钟山下</p> <p class="ql-block">心境自然</p> <p class="ql-block">蒲河</p> <p class="ql-block">进入镇原</p> <p class="ql-block">二河相交古丝路</p> <p class="ql-block">  浮生难得一日闲,今日与三位老师同游北石窟寺,赏自然美景,高谈阔论,思想放飞于天地间,图文记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