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才清晨五点钟,小孙女便像只雀儿似的将我唤醒。天还墨着,她的眼睛却亮晶晶的,盛满了对雁荡山飞拉达的期待。上初三的她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这次挑战她心心念念了许久。刚上初一的小孙子也被这热情传染,硬要一同前往。于是,我们祖孙三人便在晨曦微露时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从仙居到雁荡山飞拉达,要两个半小时车程。一半是高速,另一半则是蜿蜒在群山间的村道,水泥路面虽平整,却七拐八绕。山道蜿蜒,我握着方向盘的手有点疲劳的感觉——真是岁月不饶人啊,精力到底不如从前了。后座上的两个孩子却兴奋地望着窗外的峭壁、山涧和偶尔掠过的一抹云彩。</p> <p class="ql-block">八点半,我们准时抵达。抬头望去,千仞绝壁直插云霄,这便是飞拉达——意大利语“铁索道”的音译。它保留了野外攀岩的惊险刺激,却让普通人也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驰骋悬崖,获得精神享受。</p><p class="ql-block">挑战分四档,前两档因年龄限制我们无法参加。我给身手矫健的孙女选了T档,我和小孙子则选了C档——那是夹在山缝间的一段体验线。</p> <p class="ql-block">去活动区要先爬半小时山坡。九月的日头仍烈,到攀岩处时,我们已大汗淋漓。平台上多是年轻人,个个朝气蓬勃。工作人员仔细检查着装备:安全帽、防滑手套、专业登山装备——这些都是保命的行头。</p> <p class="ql-block">小孙女像只灵巧的岩羊,率先上阵了。我和小孙子在出征前来了一个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崖边仔细端详这飞拉达——铁索、钢钎、脚蹬,在阳光下闪着冷峻的光。一条条蜿蜒的线路,就这样紧紧贴附在几乎垂直的岩壁上,下面是令人眩晕的深渊。这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隐喻?每一步都需要踏稳,每一次放手都必须确认有所依托。</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是个黝黑的小伙子,他仔细询问了我的身体状况。得知我已六十八岁,他神色凝重起来:“老爷子,如有不适,马上叫停。”我点点头,心里却泛起一丝不服输的劲儿。</p><p class="ql-block">小孙子虽初次尝试,但他却信心满满毫无惧色。看着他们,我也跃跃欲试。</p><p class="ql-block">系好安全索,踏上第一步。</p><p class="ql-block">我的脚底是高空山谷,风在耳边呼啸。踩在钢丝上的瞬间,脚下突然发软,不由自主地颤了起来。那铁索冰冷的触感透过鞋底直抵心房。我低头看了一眼——群山变得渺小,而我的手掌已沁出冷汗。</p><p class="ql-block">“爷爷,加油!”远处传来小孙子的喊声。</p><p class="ql-block">我试图移动第二步,腿却像灌了铅。生命的本能在这一刻苏醒,它提醒着我的年纪,我的局限。曾经,我也如这两个孩子般无畏;如今,却在这悬崖上,与自己的衰老直面相对。</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没有挣扎,只是平静地对着前方的工作人员摇了摇头:“我不行了。”</p><p class="ql-block">他们迅速帮我撤离。回到平台时,孙女已经轻盈地走在岩壁上,身影在蓝天映衬下格外动人;小孙子也小心翼翼地向前移动,每一步都踏实。</p><p class="ql-block">一位年轻教练给我递来水,微笑着说:“老人家,能上来试试就已经很了不起了。飞拉达本来就有体重和年龄的限制,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停下,也是一种勇气。”</p><p class="ql-block">我坐在阴凉处,看着孙辈们继续他们的征程。忽然明白,生命的不同季节,各有其挑战与风景。他们的挑战在征服悬崖,我的挑战在接纳自己。就像这雁荡山的岩石,历经亿万年的地质变迁,才磨砺出如今的峻峭——时间赋予我们力量,也教会我们认输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等孩子们成功归来,脸上洋溢着征服的喜悦,小孙子兴奋地描述着“壁立千仞”的险峻,小孙女则分享了她如何克服恐惧的时刻,她说今后一定要挑战难度更大的等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归途上,夕阳把山峦染成金色。我开着车,内心平静而充盈。今日雁荡山给予我的,不是征服险峻的豪情,而是一堂关于界限与接纳的课——在人生的秋天,承认极限,或许比突破极限更需要勇气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青春,就该像他们那样,在峭壁上驰骋,把惊险变成风景,把挑战化作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