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游记(四)

天开海岳

<p class="ql-block">出了兴国禅寺,阳光正好洒在历山苑的门楣上,蓝绿色的彩绘在光线下显得格外鲜亮,那块写着金色大字的匾额仿佛镀了一层佛光。我站在台阶前,看着几个游客缓缓走入,仿佛走进了一幅缓缓展开的古画。这里没有山门的肃穆,却多了一份园林的雅致,像是古人把诗意一砖一瓦地砌进了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拾级而上,六十六级台阶不长不短,走上去时脚步渐渐沉了下来,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每一步都像在翻一页历史,从喧嚣走向静谧,从尘世走向传说。听说舜帝曾在此耕作,如今我们踏上的,或许正是他当年走过的山径。</p> <p class="ql-block">登上高处,舜祠静静伫立。一尊雕像端坐中央,身披橙蓝相间的华服,双手合十,冠冕高耸,神情庄重得让人不敢直视。他不像在受人供奉,倒像是在默默守护这片山林。我站在不远处,忽然觉得,所谓圣贤,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以一种静默的方式,活在后人的记忆与敬意里。</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轻松许多,转眼便到了弥勒苑。阳光穿过树叶洒在金佛身上,像是为他披了一件流动的袈裟。那尊弥勒佛笑得开怀,一手持念珠,一手轻放膝上,仿佛世间烦恼皆可一笑置之。我绕着佛像走了一圈,心里竟也跟着轻松起来,像是被那笑容感染,把一路的疲惫都卸在了风里。</p> <p class="ql-block">这尊金佛巍然如山,通体金光闪闪,在阳光下几乎让人睁不开眼。它不似其他佛像那般低眉垂目,而是坦荡荡地笑着,像是在说:“来吧,坐一会儿,不必着急。”我仰头望着,忽然觉得,信仰有时并不需要多么沉重,一个笑容,就足以让人内心安宁。</p> <p class="ql-block">听人说,这尊弥勒佛高三十米,光是身子就有二十一米,底座又抬高了九米,像是把欢喜从地上一直托举到云端。数字本是冰冷的,可当它属于这样一尊佛像时,竟也有了温度——那是人们把希望堆叠起来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佛像背后的岩壁上,雕刻着弥勒的生平故事,一幅幅画面像是古老的连环画,讲述着他如何从凡人修成未来佛。阳光斜照在石刻上,轮廓分明,仿佛那些人物随时会从石头里走出来。我看得入神,竟觉得那不只是信仰的图解,更像是一段段人间的寓言。</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是四窟万象。门前那块红底金字的牌匾格外醒目,写着“四窟万象”四个大字,气度不凡。一位穿深色衣服的男子站在门口,面带微笑,像是在等待什么,又像是刚从某个故事里走出来。石雕分列两侧,树木掩映,整个院子静得能听见风穿过树叶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四个石窟,分别复刻了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和云冈石窟的精华。走进去,仿佛穿越了大半个中国,从黄沙漫天的西域,到中原腹地的峭壁,每一尊佛像都带着不同地域的呼吸与温度。它们被浓缩在这片山间,像是一场跨越千年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偏殿,我见到了一尊明代的韦陀菩萨像。他身披铠甲,手持长矛,目光如炬,仿佛下一秒就要踏步而出,护法降魔。那铠甲的纹路清晰可见,连金属的冷光都仿佛能触摸到。他不是慈悲的化身,却是守护的象征——有时候,信仰也需要一位威严的守门人。</p> <p class="ql-block">四大天王分列两侧,个个怒目圆睁,铠甲森然,像是随时准备镇压一切邪祟。他们守护的不只是佛堂,更是人心中的那份敬畏。我站在他们面前,竟不敢大声呼吸,仿佛一出声,就会惊扰了这千年的庄严。</p> <p class="ql-block">三尊佛像并排而立,中间那尊最高大,两侧稍矮,却同样气度不凡。他们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却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壁画在身后铺展,色彩虽经岁月侵蚀,仍能看出昔日的辉煌。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真正的永恒,不是不朽的身躯,而是不灭的注视。</p> <p class="ql-block">一尊戴冠的佛像端坐于前,面容慈祥,双手结印,仿佛在无声地开示。他头顶的冠饰精致得令人惊叹,可最打动我的,却是他微闭的双眼和嘴角那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那不是表演出来的慈悲,而是从内心流淌出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昏暗的石龛中,一尊金佛静静矗立,右手抬起,左手平放,姿态优雅得如同在演奏一首无声的梵音。壁画在身后斑斓闪烁,光影交错间,仿佛有无数故事在低语。我站了一会儿,心也跟着沉了下来,像是被这寂静温柔地包裹住了。</p> <p class="ql-block">两尊佛像并坐于洞窟之中,背景壁画描绘着佛陀的生平,色彩虽已斑驳,却仍能感受到当年的华美。他们双手结印,神情安详,仿佛时间从未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我坐在石阶上,看着他们,忽然觉得,修行或许就是学会与时间和平共处。</p> <p class="ql-block">一尊站立的佛像头戴宝冠,双手合十,背景是拱形的石壁,四周绘有彩画。他不像在等待信徒,倒像是在为谁祝福。我站在他面前,也学着双手合十,那一刻,没有祈祷,只有一种纯粹的平静。</p> <p class="ql-block">特写的佛像呈黄色,双手合十,表情宁静。墙壁上的花纹繁复而古老,像是某种失传的密码。我凝视着他,仿佛听见了千年前的诵经声,轻轻回荡在这山间。</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的涅槃像在这里被复刻,巨大的卧佛安详地躺着,姿态如“狮子卧”,沉静而有力。他不是在死亡,而是在一种更深的觉醒中。弟子与菩萨围绕四周,构成一幅“举哀图”,可那哀伤里,又藏着解脱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一块说明牌静静立着,讲述着这尊卧佛的来历与意义。我读着文字,忽然觉得,死亡在佛教中不是终点,而是一次转身,一次从尘世到永恒的过渡。</p> <p class="ql-block">两尊石雕人物姿态生动,一个高举手臂,一个后仰持物,表情夸张,仿佛在演绎某个古老的传说。石质粗糙,风化痕迹明显,可正是这些裂痕,让它们看起来更像活过千年的人。</p> <p class="ql-block">雕像立于洞穴之中,肌肉线条分明,神情威严,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不说话,却用姿态讲述着力量与信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尊坐佛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持经卷,背后有光环,两侧还有小佛相伴。灯光聚焦在他身上,仿佛整个洞窟的光都只为他一人点亮。我站在阴影里,忽然觉得,无畏不是没有恐惧,而是明知恐惧仍能安然端坐。</p> <p class="ql-block">佛像雕刻在岩壁上,右手持法器,左手垂放,袈裟的褶皱如流水般自然。光线柔和,照出岁月的痕迹,也照出匠人的心意。这样的作品,不是雕刻出来的,是用虔诚一点一点磨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佛像在石窟中央,右手抬起,似施无畏印,衣褶流畅,细节惊人。周围还有无数小佛像,像是众星捧月,又像是众生同行。我仰望着,忽然觉得,伟大从来不是孤立的。</p> <p class="ql-block">有人站在佛像前,双手合十,静静祈祷。那一刻,他与佛之间仿佛有无形的线连接着,不是求财求官,而是求一份内心的安定。</p> <p class="ql-block">我也双手合十,闭上眼。心忽然静了下来,像一池被风吹皱的水,终于恢复了平静。千佛山的风穿过耳际,带着草木的气息,也带着千年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一尊立佛右手抬起,掌心向外,左手垂下,袈裟的纹理清晰可见。他不怒自威,却又慈悲满怀。这样的姿态,既是在护佑,也是在开示:放下执着,便是自在。</p> <p class="ql-block">卧佛安详地躺着,周围环绕着站立的佛像,像是在为他送行,又像是在聆听他最后的教诲。洞壁斑驳,岁月留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