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十天疼折腾记

平凡的光木雨林

<p class="ql-block">昵称:平凡的光木雨林</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634622</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 身体的痛感从不会凭空隐匿,它总在不经意间埋下伏笔,等着某个时刻以更汹涌的姿态席卷而来。就像2025年那个黏腻的夏末,一场看似寻常的痛风,一次习以为常的注射,谁能料到竟会牵出四十多天的煎熬?这一切的序幕,都要从那个不起眼的小硬块拉开……</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中旬,夏末的热浪仍执拗地盘踞在空气里,连呼吸都裹着层化不开的燥热。我的痛风毫无征兆地“爆发”——那痛哪里是寻常酸胀?分明是涨潮的海水顺着关节缝猛灌,又沿着骨头缝往四肢百骸里钻。想弯腰捡件东西,膝盖疼得直打颤;静坐不动时,关节里像有把小锤子在“咚咚”轻敲;夜里更难熬,被褥被冷汗浸得发潮,翻个身都要咬着牙强忍,只能睁着眼望窗外,从墨黑夜色等到鱼肚白的黎明。</p><p class="ql-block"> 村里埭口中心岔路的“家庭诊所”里,老赤脚医生是咱这儿公认的“活菩萨”。谁家孩子烧得脸蛋通红,老人腿疼得咧嘴直哼,或是伤风感冒、农忙时被镰刀划了口子,第一脚准往他那儿迈。我撑着墙、咬着牙挪过去时,他刚放下手里转动的药箱子,笑着起身:“老毛病又犯了?快坐,给你扎两针止疼,见效快得很。”</p><p class="ql-block"> 连续几天的臀部注射,起初针眼处只是有点酸胀,像被蚂蚁轻轻叮了一下——庄稼人哪会怕这点疼?我压根没放在心上。可等痛风的锐痛慢慢退去,注射处竟鼓出个硬块,摸着像揣了颗晒干的小石子,按一下还透着股闷疼。</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日子,我成了“土豆不离身”的人。每天清晨先削土豆片,薄得能透光,牢牢贴在硬块上用纱布缠紧,两小时一换。看着土豆片从水灵的嫩黄,渐渐蔫成皱巴巴的暗褐色,总觉得它把皮下的肿痛也一并吸走了些。晚上睡前再烧壶滚水,把毛巾浸得冒着热气,拧到半干往臀部一焐,热气顺着皮肤往里钻,那股闷疼倒真能缓解片刻。可土豆换了一筐又一筐,水壶底烧得发乌,硬块却像生了根似的,不仅没变软,反倒硬得更瓷实,干活时弯腰都得绷紧腰杆,生怕扯着那处疼。</p><p class="ql-block"> 熬到8月底,硬块虽不碍着走路,却像块小石头硌在心里,疼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我终于扛不住,让邻居曹卫标陪着,开着电动四轮车去了启东市第四人民医院。彩色多普勒超声室里,冰凉的耦合剂抹在皮肤上,探头轻轻一挪,屏幕上便显出一团模糊的阴影。拿到报告单时,我盯着“左侧臀部46×21mm低回声区,边界欠清、回声不均”那行字,反复看了三遍才敢相信。医生指着屏幕叹口气:“得去市医院查,他们设备全,能看透里头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后来经启东人民医院儿时伙伴、中医科徐学刚主任介绍,我找到了外科主任诊断。主任拿着片子眉头微蹙,语气认真:“这是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可能是药物没吸收透彻,也可能是你体质对这药敏感,说不定注射角度也偏了点。”他顿了顿,在病历本上一笔一画写着,又抬头叮嘱:“现在没法处理,你多盯着点,啥时候皮肤颜色变浅,或是出现流脓流水的情况,再来找我们。”</p><p class="ql-block"> 这话像给我判了“等待刑”。土豆片、热毛巾没停过,疼得实在熬不住就嚼片止疼药,可那疼却像甩不掉的影子——白天在厨房烧饭,翻炒时腰腹一用力,它就从背后隐隐扯着疼;夜里更糟,躺下去没十分钟就疼得坐起来,只能靠着床头等天亮,连窗外的虫鸣都觉得刺耳,像在跟着起哄添乱。</p><p class="ql-block"> 9月28日深夜,一阵钻心的胀痛突然把我从梦里拽醒。摸黑伸手一按,满手黏腻的湿意,慌忙开灯一看,硬块处破了个小口,红肿的脓包亮得吓人,疼得我浑身发抖,声音都带着颤。</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女婿听说这事,立马从县城开车来接我,往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赶。幸好前几天肝胆胰脾外科副主任医师王雷打电话说:“咱附院的护士团队处理这个最有经验,我帮你打了招呼。”到了医院,靠着这层关系,很快就找到对应的护士。她们轻轻掀开纱布一看,当即严肃起来:“得马上手术引流,再拖就要感染了!”</p><p class="ql-block"> 手术室里,麻药慢慢漫过疼痛,我能感觉到护士轻柔的清理动作,还能听见脓肿切开引流管里“滋滋”的吸脓声——奇怪的是,悬了四十天的心,反倒在这一刻落了地。手术结束后,护士笑着跟我说:“大爷,排出的脓液有100多毫升呢,这下就舒服了!”她们一边仔细帮我贴好纱布,一边反复叮嘱:“每天来换药,千万别碰水,伤口长好快得很。”</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日,我依旧在南通大学附院换药。护士拆开纱布时,特意跟我形容:“您这脓水排得猛着呢,声音跟自来水‘哗哗啦啦’流似的。”这天竟又排出了50多毫升。</p><p class="ql-block"> 这场从一颗“小石子”开始的折腾,前前后后耗了四十多天,终于画上了句号。现在回想起来,要是当初发现硬块没消时就及时找大医院,哪会受这么多罪?也总算彻底明白:身体上的疼,从来没有“忍忍就过”的道理,再小的不舒服也别含糊,信科学、听专业的话,才能把小毛病掐在苗头里,少遭些罪。</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30日</p><p class="ql-block"> 改写于2025年10月1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