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9日,晴。</p><p class="ql-block"> 早上离开霞浦直往宁德三都澳而去,旅游其次,故地寻梦才是目的。三十多年前曾经戌守海岛,从这里真正开启了军旅生涯,三都、飞鸾、沙埕、下白石,都曾留下青春的汗水。逐梦年少,归已白发,唯有初心仍在。忘不了每天攀登数百级石阶到山上值守,忘不了傍晚和兄弟们在菜地耕锄,忘不了除夕夜站在舰艉站岗值更,更忘不了那身蓝那身白,还有驰骋大海的豪迈。今天,我终于又回到了梦想启航的地方,熟悉的路、陌生的脸,但风的味道、海的味道没变。</p> <p class="ql-block"> 车到礁头码头停车场,购买了上岛的船票,每位10元,几十年了票价没怎么涨。记得当年大学毕业到部队报到,从福州乘中巴一路辗转,到礁头时天已黄昏,最后一班登陆艇已经开走了,只能望着对面的海岛兴叹,最后幸运搭上老百姓的渔船才上了岛。</p> <p class="ql-block"> 如今有往返的快艇,三十分钟一班,航程十分钟左右,快捷便利。</p> <p class="ql-block"> 上了码头,发现原来的一些营房还在,码头上的凉亭也没拆,当年曾站在那里眺望远方,如今只能远远地看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走了,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物是人非,老营区是进不去了,就到老街上去走走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 老街道结构走向没有变化,两旁盖了一些新房,店铺丰富了许多,一些政府机构如镇政府、派出所还在原来的位置,只是翻盖成了新的大楼。在街角的小吃店要了两碗拌面一碗扁食,一口下去还是原来的味道。老板娘说这店已经开了四十年,我想当年说不定在她店里吃过饭,但我早已想不起她曾经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老街还保留着一些老石头屋,颇具岛上特色。记得山上有一个老教堂,不知还在不在?一路找寻过去,终于看到那座教堂还有后面的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天主教堂,为西班牙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932年,由西班牙多明我会神父建造,由梵蒂冈罗马教廷拨款修建。</p> <p class="ql-block"> 教堂附近有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福海关税务司旧址,</span>建筑采用双层正方脊顶与拱形门窗,呈现晚清西洋风格。房子周边原来是营房,现在已空无一人。</p> <p class="ql-block"> 站在教堂前广场远眺,原来的三都农场就在山下,只不过早已荒弃在那里,记录下曾经抓革命促生产、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匆匆足履走不完寻梦路,沿着青春的足迹继续找寻吧。出了岛往飞鸾而去,当年的海军四四二医院早己合并搬迁,诺大的营区空空荡荡、杂草丛生。</p> <p class="ql-block"> 办公楼前草比人高。</p> <p class="ql-block"> 院区大门残破不堪。</p> <p class="ql-block"> 依稀看到半山腰的天线杆。<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年我和兄弟们在这里驻守,每个月都要把阵地上的杂草小树清理干净,上山的498级台阶数了一遍又一遍,晚上坐在山头上无聊地望月亮数星星,那些场景还历历在目。还有那片水泥球场,曾经挥洒多少青春汗水,尽情激扬青春热情,如今成了老百姓的晒谷场,让人唏嘘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 别了,老屋。再见了,我的老军营。故地重游不是固守陈规,随着改革强军,必然会有变化、会有取舍,再深的感情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如今看到我们海军走向深蓝,不断发展壮大,作为一名老兵甚感心慰。吾辈仍须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