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道

爱心小屋

<p class="ql-block">案头砚池泛着微光,宿墨在清水里晕开时,倒像极了老子说的“道生一”。狼毫饱蘸墨汁,笔锋未触纸前,腕间已有一股气在流转——这气不是蛮力,是心与手的默契,恰如“道法自然”里藏着的从容。</p> <p class="ql-block">提笔落纸,横画要如平水漫流,不能急着铺陈;竖笔得似孤松立崖,需藏住下坠的拙劲。有时候笔锋失控,墨色在纸上洇出意外的晕染,起初总想着补救,后来才懂,这“失控”本就是道。就像四季有枯荣,江河有曲直,书法里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对当下的接纳。一笔写坏了,下一笔总能顺着前笔的痕迹调整,如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不刻意强求,反而能在顺势中寻得生机。 </p> <p class="ql-block">最妙是写到忘我的时候。眼里没有“字”的形态,心里没有“好”的评判,只觉得笔是延伸的手指,墨是流动的思绪,纸是承载呼吸的原野。笔锋转折处,像山路绕着溪涧;飞白留白时,似云雾漫过峰峦。这时才明白,古人说“书为心画”,原是把内心的“道”,借着墨痕铺展在纸上。</p> <p class="ql-block">收笔时墨已将尽,最后一笔轻提,纸上留下淡淡的飞白。望着满纸字迹,忽然想起庄子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书法的道,从不是笔法的堆砌,而是在起笔、行笔、收笔间,学会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与天地的节奏共振——墨干了,道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