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的母亲》华儿

徐根华(琨塔)

<p class="ql-block">  忆我的母亲 华儿</p><p class="ql-block"> 这几日,天空时常飘起淅淅沥沥的雨。雨丝轻柔绵长,沙沙作响,像是天地间最温柔的私语,总能浸润心田,引人无限遐思。</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雨声也悄然拨动了心底那根最深的弦-好想我的妈妈。2000年11月4日丑时,母亲永远地离开了。二十余载光阴流转,她安眠于苏州清泉公墓的山腹之中。可她的音容笑貌,她日常的一举一动,却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仿佛从未远去。重温与母亲有关的点滴记忆,万千思绪便涌上心头。母亲啊,您这一生,何曾有过片刻的清闲。</p><p class="ql-block"> 不忘妈妈的情。母亲包的馄饨,那叫一个香,是我一生最温暖的念想。那馄饨皮薄馅足,在滚烫的锅中如白蝶翻飞,出锅时热气腾腾,碗里浮着嫩绿的葱花、金黄的蛋丝,汤清味醇,一口下去,鲜香瞬间裹满舌尖,仿佛把整个童年的幸福都吞进了肚里。每逢年关,母亲最是辛劳。外面要忙工作,家里又要洗涮扫尘、准备年饭,累得直不起腰,脸上却总挂着笑。她看着我们兄妹四个在门口外放炮仗,眼里漾出的欣慰比烟花还亮。那份忙碌中的从容,成了我心中“年味”最深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针线活可好极了,真是巧手天成,每一针每一线都恰到好处,她总说:“衣服旧了不怕,但不能邋遢。”我们兄妹四个穿着她拾掇的衣裳,虽不崭新,却总干净体面,那每一针每一线里,藏着她不让儿女受半点委屈的倔强。</p><p class="ql-block"> 如今,母亲已不在。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刘和刚那首《拉住妈妈的手》,那句“哭着喊着妈妈呦我要跟你走”,唱尽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母亲走后,我们成了在深夜独自思念的人,而她留下的味道、她的笑容、她的坚韧,却如暗夜里的钟声,时刻敲打着我的心:勿忘母恩,勿失其情。</p><p class="ql-block"> “妈妈,岁月在我的心脏上挂上了一口夜半的钟” ——这钟声不再是时光流逝的叹息,而是您为我敲响的警醒与激励。它时刻提醒我,生命短暂,必须争分夺秒,奋力前行。而“我从您那里获得的躯体和骨血,正在滚烫发出沸腾的声”,这沸腾之声正是您赋予我的生命力量在呐喊,它灼热而澎湃,驱动我冲破迷茫,直面挑战。</p><p class="ql-block"> 是您 妈妈,在我因学历普通、技能不足而在工厂岗位上感到无力时,用最朴实的话语坚定我的信念:“知识能改变筋骨,努力可重塑命运。”您说,咱不怕起点低,就怕心气倒。于是,无数个夜晚,当工友们在休息娱乐时,我伏案苦读,备战成人高考。那“夜半的钟声”仿佛您温柔的督促,伴我度过一个个挑灯夜战的晚上。每当疲惫袭来,想起您辛勤劳作的身影和期盼的眼神,我血脉中那份源自您的坚韧便再次“滚烫沸腾”,支撑着我坚持下去。</p><p class="ql-block"> 得知我考上夜大的消息,母亲高兴极了,那份喜悦如同积蓄已久的泉水,瞬间奔涌而出,“我有两个儿子是大学生了!我有两个儿子是大学生了!”逢人便说开场白,母亲的欣喜若狂,是母爱最直接、最滚烫的流露,里面包含了过往所有的付出、担忧以及此刻无与伦比的欣慰与骄傲。</p><p class="ql-block"> 求学之路并不轻松,需要兼顾工作和学业。是您告诉我:“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目标终将达成。您曾教导我“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这激励我独立钻研,大胆尝试,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步被称道“徐先生”,最终成为企业里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骨干。</p><p class="ql-block"> 妈妈,您给予我的不仅是生命,更是那股永不服输、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这份“肯气”(勇气与决心),已融入我的骨血,化作我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妈妈,我想你了。老舍先生说得真切:“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母亲离去,我们便成了深夜里独自咀嚼思念的人。别让忙碌成了薄情的借口,别让等待酿成永远的遗憾。年轻人都该时常停下匆匆的脚步,给母亲打个电话,或者抽空回家看看。多留点时间给她,陪她聊聊家常,听听她的唠叨。愿天下母亲都被岁月温柔以待,愿每一份思念都有着落。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叫过、喊道一声“妈妈”。今天让我叫一声“妈妈!”此刻我非常想你……。</p><p class="ql-block">‍ 2025.09.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