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唐朝(五十五)

陈年九

<p class="ql-block">: 也谈唐朝</p><p class="ql-block">: (五十五)</p><p class="ql-block">: 安禄山</p><p class="ql-block">: (上)</p><p class="ql-block">: 安禄山出生于唐睿宗长安三年(703年),粟特族,本名叫康轧荦山。因为他的父亲死得早,母亲带着他,改嫁给右羽林将军安波至的哥哥安延偃,改名安禄山。《新唐书》载:“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也,本姓康”。安禄山在小的时候,生活极为凄惨。据《新唐书》记载,他出生的晚上,“赤光傍照”,望气者看到有妖星的光芒直入安禄山家穹庐,范阳节度使张韩闻讯,派人搜查他家,幸亏安禄山被人藏了起来,才侥幸地躲过一死。</p><p class="ql-block">: 安禄山母亲是个巫师,父亲死得早,家境十分贫困。因为贫穷,安禄山很小时便四处流浪,曾给人当过奴隶,放过牛羊,人们骂他为“冕奴”。</p><p class="ql-block">: 母亲改嫁后的安禄山,生活稍有改善。安禄山生活的范阳,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因为生活的需要,安禄山长期穿梭在范阳各地,因而学会了多种少数民族的语言,这为他以后管理此地的少数民族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 成年的安禄山为了生活,穿梭在各少数民族之间做点贸易,当上了为商人们相互沟通介绍的“互市牙郎”。</p><p class="ql-block">: 开元二十年(732年),安禄山受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赏识,当上了“捉生将”。所谓“捉生将”,就是专门侦探敌情,活捉敌人活口的下级军官。张守珪命安禄山和他同乡史思明一起抓活口,安禄山以骁勇出名,又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不久升为偏将。因表现出色,很讨张守珪的欢心,被张守珪收为义子,这是安禄山命运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 安禄山因为英勇骁战,职务慢慢在升迁。安禄安因为常常袭击契丹,多次诱杀奚、契丹的酋长,得到了玄宗的赏识。加上安禄山讨好唐朝官员,官职节节高升。</p><p class="ql-block">:天宝十年(751年)八月,安禄山奉命,以两镇节度使的身份,统领幽州、平卢、河东三道兵马,共计六万余人,进攻契丹。安禄山以奚人二千骑兵为响导,日夜兼程三百余里,企图打契丹一个措手不及。朔方军节度使阿布思原为突厥降将,一直和安禄山不和。安禄山在进攻契丹前,便命令阿布思引骑兵援助。阿布思惧怕自己被安禄山算计,趁安禄山立足未稳,发起叛乱,突然攻击安禄山的部队。加上安禄山部队长途奔袭,兵士疲惫,在叛军与契丹军的夹击下,安禄山大败,死伤殆尽,大将阿思德战死,平卢兵马使史思明逃进山谷,安禄山座骑中箭,逃至师州,幸平卢守将史定方率兵援救,安禄山才得以逃脱。</p><p class="ql-block"> : 张守珪闻安禄山惨败,本应处死安禄山,但又难以割舍父子之情,因此把安禄山送至长安玄宗面前,任玄宗处置。张九龄力劝玄宗斩首安禄山,玄宗考虑张守珪是功勋卓著的边将,安禄山又是张守珪义子,因此决定给张守珪一个面子,解除安禄山一切职务,将安禄山放归幽州。玄宗的这一决定,造成了大唐的千古之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