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察隅秋行纪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藏东南的察隅,一直比较神往。十五年前,老领导去当地挂任主官,曾约定抽空去看他,却因故未能成行。去年四月,定好了机票,又因临时有事而作罢。9月中旬,得知即将开启察隅之行时,一度将信将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4日一早坐网约车到机场。</p><p class="ql-block"> 航班正点起飞,约两个半钟后,飞临世界屋脊。从机窗俯瞰,下面龙盘螭踞,峰岭逶迤,沟壑起伏,斗折蛇行。大片大片的云朵在天幕上徜徉,忽尔铺就一张宽大松软的絮毯,忽尔翻掀起滔天巨浪,忽而滚卷千堆岚雪。云卷云舒间,机翼飞掠过一座座冰山。令人惊愕的是,珠峰近在咫尺!蛰伏在青天云海间的珠峰,如一条银色的巨蟒,苍凉冷峻,雄浑孤傲,磅礴厚沉,似乎随时伺机而动,翱冲九霄。飞机在进入林芝界后逐渐下降高度,地上的群峰、河谷、冷杉林在窗外交相闪现,如一幅急速展开的轴画,大开大合,让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航班沿雅鲁藏布江河谷低空飞行,准点着陆在林芝米林机场。出闸到候机楼外,天气晴好,阳光寻常猛烈。前来接我的同事,两个月前来此支教,但肤色几与高原藏胞相近,有些不敢相认。简单对接寒喧后,驱车直奔察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察隅距林芝500多公里,山高路险,单程需要两天。</p><p class="ql-block"> 沿尼洋河东行,两边“青山相对出”,开阔的河谷地上,青祼等庄稼己收割完,大部分田地己翻犁,露出松软的黑土。仍留存的小片草场,泛着青黄,三五成群的牦牛,甩动着尾巴,在草地上悠闲地啃食,一派的田园牧歌景象。车入318国道,过林芝镇,沿盘山公路盘桓而上。道路变得曲折窄狭,弯道见多,超车不易,只能慢慢蠕行。地势抬升,海拔渐高,景随路转,两边的植被,忽而是云杉冷杉林,忽而为高山草甸和灌木丛,渐渐地又变成高山苔藓与裸岩,可谓“倏忽经四季,须臾不同天”。持续爬行二三十公里后,抵达色季拉垭口,这里海拔超过5000米,在观景台上可眺望南迦巴瓦峰。是时天朗气清,南迦巴瓦峰上白雪皑皑,云遮雾绕,如垂眼的卢舍那大佛,端庄而神秘。据说不是人人都有这份幸运,若天气不好,就难睹其风采。网上见过其日照金山时的美姿,此时自是难得一见。山头的玛尼堆上,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走到近旁拍了几张照,几步下来,气喘吁吁,力短气乏,似有高反,同伴中有人己有感觉,嘴唇乌紫,急着吸氧。此地看来不宜久留,大家赶忙启车离开。沿南坡下行,道路同样弯曲险峻,车如在半空漂移。林下的壑地,有大片的牧场,如山间碧波荡漾的湖。偶尔有苍鹰在天空盘旋,忽而天上,忽而林间,翻飞无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鲁朗镇是沿途的一个站点,为广东援建的文旅项目。小镇规模宏大,可远眺南迦巴瓦冰川,有“瑞士风情小镇”之称,是著名的网红打卡地,人气很旺。但其建筑袭用传统的藏式风格,与“瑞士风情”似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反倒是这种风格,与当地山水浑然一体,互搭成趣。镇南临扎鲁塘措湖,湖面颇大,水平如镜,有成群的鱼儿游弋。沿湖边栈道慢行,远处的冰峰若隐若现,如少女蒙着面纱。雪线下的山腰,覆布着高大的冷杉云杉林,如守护湖边的忠诚卫士。湖西的谷地,是一大片草场,绵延至天际。秋天的牧草通体泛着金黄,相连成片,织就“金色牧场”,看着特别梦幻。四周的冰峰牧场、丽日游云、藏式楼群,倒映于湖中,构成一幅绝妙的静物画,驻足画前,感觉时间似乎也停滞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午后从鲁朗镇出来,约半个小时后,发生了一“小插曲”。国道318沿线风景曼妙,是网上的当红热线,车友中有“此生必驾318”之说,因而交通特别繁忙,自驾骑行者众多。车过一小桥,对面驶来一槽罐车,会车之际,槽罐车后突闪入一摩托车,车手加油猛进,想超越而过。其正处槽罐车视野盲区,槽罐车司机对摩托车手的所为无感,故并未减速缓让。我们的司机尼玛看到情势危急,忙减速停驶,但摩托车手此时其非但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从两车中的空隙中冲过,结果被卡压于两车之间。当时坐在车上我听到车辆相撞发出的巨大撞击声,第一判断就是此人难逃生天。據下车察看,见骑手被抛到我们车后一米远的道路上,摩托车则倒向对向的车道上,车箱、挂包等散落一地。忙上前大声询问其状况若何,不期其居然应答无事!再看地面,果然没见一丝血迹。此人真命大矣,是摩托车的右前保险杠先撞到槽罐车的外档板,而后巨大的撞击力将其抛出,救了其一命!更魔幻的是,冒进的骑手居然是一个女的!因掉了队,遂急不择路。事故善后耽搁了一些时间,几方还是较快达成了协议。摩托车手负全责,尼玛和槽罐车司机也未为难她,按照其提出的标准接受车损赔偿。二人都是当地藏民,看起来相当淳朴。女孩来自重庆,经此一劫,有惊无险,自是最好的结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抵近波密。通麦特大桥前后的路段,车多路窄,急拐弯多,压线、越线行驶的车辆不少,避让时车辆颠簸不止,如小舟在汪洋中摇荡,而且路况复杂,一些路段直接开凿在半山的石壁上,不时有小石块滑落下来。路的右边则是断崖绝壁,壁底深处,是奔腾咆哮的帕隆藏布江,江流湍急,波涛翻滚,稍有不逊,就会坠入悬崖,车毁人亡。从林芝出来己开了200多公里,天色向晚,为安全起见,我们当晚在波密安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次日9时从波密出发,穿县城而过。波密县城规模较大,楼房颇新,多为藏汉合璧,县未成年人保护和老年日照中心在路边很是拉风,临街的店铺中,有不少四川人开的餐馆。接续东行,沿途森林遍布,山间白云飘荡,不时有冰川跃入眼帘。有些冰川己全部融化了,褐紫色的山顶的,光秃秃的,如洪荒之境,不少山谷,还能望见冰川蚀痕。318国道川藏线被网友称为“最美的国道线”,行至其上,两边山高林密,水深湖阔,山谷间草地、山林、冰川、村落等场景来回不停切换,如行至在一幅铺展的巨大的美卷中。沿途设有不少观景台,供旅友观赏打卡拍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车过乌然湖,爬坡盘桓上行,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苍凉而壮美。进入察隅县界,一大片绵延起伏的高山冰川群,雄巍挺拔,横亘天际,令人惊艳。忙叫司机停车,下来一番酣畅淋漓的拍照。远处的冰川,绵延不绝,如洁白的哈达,盖覆在山巅。冰川之下,褐红色的山腰上,大片的乱石堆,寸草不生,昭示着生命生存的禁限。山脚下,冰川融化的雪水汇流成河,在平缓的山谷草甸中蜿蜒流淌,昼夜不舍。山河壮丽,憾人心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翻过海拔5000米的德姆拉山垭口,沿坡弯曲下行。山高谷深,水流激越,居高俯望,落差巨大,荡气回肠的峡江图景,令人称绝。车至谷底,不时见到朝圣的信众,沿路边一步一叩首,勇毅而虔诚,将理想践行在每一个膜拜的动作中。还有三三两两结伴步行的朝圣者,她们手持木杖,口诵经文,身穿反光衣,日夜不停跋涉,脸上却毫无倦意,那份投入和执着,让人感受到信仰的无穷力量。牦牛也上路凑热闹,摇摇晃晃的,丝毫不惧来往的车辆。不远处,散布着藏民的村落,四周是小片的田畴,用木栅栏围住,里面种的玉米吐着长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临近察隅县城区附近,藏民的院落渐渐多起来,一些人家的窗台上、院墙上,绽开着玫瑰、芙蓉等花朵。县城位于察隅河谷中,四周奇峰峻耸,高入云霄。城区沿河而建,天际线较为逼仄,街道不宽,楼房较新,多为十层以下的建筑。其规模不大,与深圳一个社区大小无异。 我们在援藏工作队简单吃过午餐后,去县城的一所学校和幼儿园走访。非常巧的是,主方的两位领导,都来自内地,居然都是我的乡谊。他们通过公务员招考而来,己在当地安居扎根,其中一人还娶了位藏族媳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察隅与内地有3个小时时差,晚上9点左右天才黑。走访后时间尚早,主方安排我们去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车在河谷间穿行,察隅河水湍急向下,同向而随。两岸群山夹峙,松木成林,较宽阔的地段,辟作良田,种着水稻、茶叶、猕猴桃、葡萄、甘桔等农作物。当地海拔只有2000多米,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河谷吹入,带来大量的降水,使此地适宜水稻等亚热带作物生长,当年的地理课本上,察隅就有“西藏的江南”之誉。要去的沙马村临近中印边境,被称为“边境红色第一村”。沿盘山路右行至终点处的土路,深圳援藏工作队在半山坡上修建了一瞭望塔,墙上嵌着“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等三行红色标语。登塔眺望,金色的田畴,稻浪翻滚,一派丰收景象,谁能想道,一公里开外的地方,就是边防前哨呢?用高倍望远镜瞭望,河岸的左侧,为印方实控区,其己修建了哨所和移民安置点,猕猴桃图案样的国旗耸拉着,并未张展。后方远端,是成片的树林,据说印方建了军用机场。河之右岸,有约二十米左右宽的高大的人工林带,林中我军的沙马哨所,依稀可见。因中印此段国界尚未堪定,因而未立界碑,也未象其他边境口岸那样建有国门,双方暂以实际控制区为界。1962年中印战争的弄瓦之战中,我方曾夺回弄瓦河谷,后因后勤补给不济而放弃,使沙马哨所以南的大片区域仍为印方所领。近年来双方在边境时有摩擦,但一直没突破实控区。察隅县的地图,一直将弄瓦等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地区,标注为其辖区范围。该地域资源丰富,风光旖旎,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双方都势在必得,看来要彻底解决争端,绝非易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6日一早去烈士陵园献花。烈士陵园为深圳援建,修建标准较高。纪念馆内布局不错,展示的老旧片非常珍贵,通过比对可看出察隅历史上非常落后,基本处于刀耕火种的状态,当地民众大多居住在木屋草寮中,难怪在县里见不到稍古老的建筑。此外,陈列的中印战争中被俘的印度士兵的照片,也有珍贵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而后与主方座谈,向对方了捐赠款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一点半左右,启车返程。</p><p class="ql-block"> 途经古玉乡次龙沟,为新开发的文旅项目,但道路等配套设施尚未完善。停车探望,只见群峰兀起,岭雪皑皑,云蒸雾袅,宛若瑶池。冰峰由南绵延至西,充塞天际,巨大的冰川如白玉覆盖在山顶,圣洁而冷谧,如隐者在静静垂视着人世的浮华。山壑间的冰瀑如白练,不时折射出冷光,间或发出巨大的断裂声响。北峰独秀,顶上的冰川己溶化,露出禇红色的山顶,其下碎石满坡,较大黑石滚落至山脚,保留着混沌年代的记忆。群山间的谷地,是一断裂的斜坡,坡上碧草茵茵,有成群的牦牛在吃草。半坡有牧民的木屋,屋后开满野花,当为牧民所种。坡顶南临万丈深渊,下面是一巨大的断裂带,壑谷中有一近乎椭圆形的湖,可能是冰川刨蚀后形成的。湖水幽蓝,深不可测,如镶嵌在山间的一块巨大的翡翠。湖周围,长满了高大的冷彬林,如翡翠的缀饰。躬身走上坡顶,以地为席,呷一口地道的酥油茶,任清风拂面,听冰裂发出的天籁之声,感天地之空渺,亦如当年东坡之月下泛舟赤壁,长抒人生之概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7日由波密至林芝,行程300多公里。尼玛不断超车,胆大而心细。下午三点,车停雅尼湿地公园旁小憩。该湿地公园位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其内河汊纵横,碧波荡漾,河柳依垂,四周群峰竞秀,山河气壮。服务区的匝道边,立有一尊陈渠轸和西嫄的铜像,用以镌记二人由林芝东归湖湘历经千辛穿越大漠雪原九死一生的悽婉的爱情故事。之前曾看过陈渠轸《艽野尘梦》书评的帖文,在西嫄的故乡重温此故事,感受自不寻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临川先生在《游褒禅山记》中曾感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秋日察隅之行,自非取决于“志”,但“力”和“不怠”当不可或缺。往返四日,行色匆匆,大部分时间都在车上度过,不停地在高山峡谷间颠簸穿行,虽饱受劳顿之苦,但也得以饱览沿途山川形胜所呈现的壮丽景色,近距离领略到高原冰川、奇峰、峡江和森林、草甸等场景的壮美,并深切感受到藏地文化所蕴含的不同气象。返深次日,获知始祖鸟与蔡国强以“艺术”之名在喜马拉雅山举办“升龙”烟花表演,感到莫名的愤怒。藏地的自然原始景观,蓝天、悠云、冰川、森林、草甸等等,都是上天馈赠给我们的不可复制或短期内难以再生的宝贵资源,愿我们能倍加热爱和珍惜,决不可再借“开发”“建设”之名而行践踏破坏之实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30日于湾区西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穿行途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色季山垭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金色牧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通麦大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德拉姆山口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察隅街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沙玛瞭望塔</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