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王城公园的青石阶上,我踏着露水未干的小径走入园区。红瓦飞檐的传统建筑前,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摆放最后一组花卉造型。那是一对由万寿菊与一串红拼成的祥狮,昂首摆尾,仿佛随时要跃下基座,在秋风中舞动一番。石阶两侧的盆栽菊花层层叠叠,粉的、黄的、白的,像打翻了的调色盘,却又井然有序。一位穿白上衣黑短裤的工作人员蹲在花丛边调整角度,她身后蓝天如洗,远处现代楼宇静静伫立,传统与现代在此刻悄然对话。</p> <p class="ql-block">“第十八届王城金秋菊展”几个大字挂在主殿前的横幅上,鲜红夺目。两只用各色鲜花扎成的舞狮雕塑立于门前,狮鬃由橙红相间的秋英勾勒,眼睛是两颗晶莹的玻璃珠,在阳光下闪着灵动的光。它们张口吐舌,前爪高抬,仿佛正伴着鼓点腾跃。几位园艺师还在给狮尾补种紫菀,细密的花枝让整座雕塑更显丰盈。这不仅是展览的门面,更是手艺人心血的凝结——每一朵花都经过计算与排布,只为在开幕那天绽放最完美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横幅换成了“第十八届王城金秋菊展”,数字格外醒目。十八年,足以让一株小菊苗长成花海。我绕过主殿,看见一组卡通造型的大型花雕正在收尾:一个圆头圆脑的萌虎咧嘴笑着,身上披满金黄与深紫的雏菊,另一只则是一只抱着南瓜的小狐狸,花瓣细密如绒。孩子们最爱这样的设计,去年就有小朋友抱着花狐狸不肯走。如今它们还未正式亮相,却已引来路人驻足拍照,笑声在秋风里轻轻荡开。</p> <p class="ql-block">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巨型花卉雕塑,盘旋如云龙,通体由蓝、绿、橙三色小菊拼接而成,龙鳞分明,龙须飘逸。它横跨在古建前的水池上方,头顶还悬着一枚金灿灿的“珠”——那是用铜丝缠绕黄菊蕊制成的艺术装置。阳光穿过龙身缝隙,在地面投下斑驳光影。远处高楼林立,而这里却仿佛穿越回旧时庙会,热闹却不喧嚣,喜庆中带着几分庄重。</p> <p class="ql-block">那对龙形花雕越看越有气势,龙身蜿蜒,似从花海中腾起,爪牙清晰,目光炯炯。它们并不对称,一龙昂首向天,一龙回首顾盼,像是在守护这片秋日盛宴。红墙金瓦作背景,龙影与飞檐交错,恍惚间竟分不清哪是真哪是幻。听说这批花材是从外地空运而来,为的就是赶在布展结束前完成这场“双龙戏珠”的视觉大戏。</p> <p class="ql-block">转角处,两个卡通人物花雕正被工人固定底座。一个是翠绿的小精灵,头顶粉花,眼睛大得像玻璃弹珠;另一个是雪白的月兔,耳朵卷曲,怀里抱着一束紫菊。它们的笑容夸张又可爱,像是从童话书里跳出来助兴的嘉宾。几个路过的小孩指着它们叽叽喳喳,家长笑着答应展会开幕一定带他们来玩。这些花雕不只是装饰,更是连接童年与自然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我蹲下身,细看一簇粉菊。花瓣层层叠叠,边缘微微卷起,像少女烫过的发梢。阳光斜照,每一片都透出柔光,粉中带白,白里透晕,宛如水墨晕染。旁边还有黄与红的品种,交织成一片花浪。它们虽未登上大型花坛的C位,却是最动人的底色——没有它们,再宏大的设计也会显得空洞。</p> <p class="ql-block">狮子雕像披上了新装,不再是冷冰冰的石兽,而是被五彩花瓣包裹的“花狮”。它们蹲坐在展台两侧,口中衔着菊花串成的花环,额前缀着金箔小铃铛。横幅高悬,游客虽还未入场,已有几位摄影爱好者架起三脚架,等待最佳光线。他们说,最喜欢拍布展时的瞬间——那是美尚未定格前最生动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红墙映蓝天,金顶耀秋光。几位游客提前来探路,站在廊下仰头看横幅,讨论着往年菊展的盛况。有人记得十年前那组“清明上河图”花艺长卷,有人怀念去年的“嫦娥奔月”主题灯饰。而今年,据说会有更多互动装置和夜间光影秀。菊花依旧年年开,但人们总能在熟悉的风景里,找到新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穿过花径,一座彩虹拱门赫然眼前。它由各色菊花编织而成,从红到紫渐变过渡,像一道落在地上的虹桥。拱门后是摩天轮的轮廓,在晴空中缓缓转动。现代游乐与古典花艺在此相遇,竟毫无违和。再过几天,这里将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情侣拍照的热门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士站在花拱门前调试手机角度,她身后摩天轮缓缓旋转,花影婆娑。她不是游客,而是园区宣传组的工作人员,正在试拍预热视频。她说,今年想突出“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让每一张照片都像明信片。阳光正好,风也温柔,连镜头里的花都在微笑。</p> <p class="ql-block">一朵粉白相间的菊花静静绽放,花瓣细密如丝,中心深粉,向外渐淡至纯白。它被单独种在陶盆里,像是被特意供奉的艺术品。栏杆外,几位园艺师低声讨论着明日的布展流程。这朵花虽小,却让我停下脚步——美有时不在宏大,而在这一瞬的凝视与心动。</p> <p class="ql-block">橙黄渐变的菊花在盆中盛放,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叶片油绿发亮,衬得花朵更加鲜艳。它们被整齐排列在展台边缘,作为主花雕的陪衬,却毫不逊色。一位老师傅正蹲着修剪枯叶,动作轻柔,仿佛在照料婴儿。他说:“花也有脾气,你对它好,它就开得精神。”</p> <p class="ql-block">洁白的菊花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花瓣细长卷曲,如舞者甩出的水袖。它立于红盆绿叶之间,纯净得让人不忍靠近。远处树影斑驳,建筑轮廓模糊,唯有这一抹白,清晰而坚定。有人说是“菊之魂”,我倒觉得,它是喧嚣中的一句低语,提醒我们慢下来,看看眼前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朵白菊,花球饱满,花瓣紧密如织。它被摆在灰色地砖上,背景简洁,反倒更显高雅。我不禁想起古人赏菊时的清谈雅集,如今虽少了焚香抚琴,但那份对自然之美的敬意,依旧藏在每一盆花、每一片叶的精心打理之中。</p> <p class="ql-block">黄色菊花卷曲的花瓣上还挂着水珠,晨露未晞,晶莹剔透。阳光一照,整朵花仿佛镶了金边。它是昨夜浇水后留下的礼物,短暂却动人。这样的细节,往往只有布展时才能捕捉到——那是花与人共同呼吸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一朵粉菊尤为特别,花瓣由中心的粉红向外渐变为纯白,放射状排列,宛如小型烟花定格在空中。它被种在红色花盆里,绿叶衬托,格外抢眼。设计师说,这是今年新培育的品种,取名“霞绽”,寓意秋日朝霞般绚烂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粉色菊花中心泛绿,卷曲的花瓣像小姑娘扎的蝴蝶结。它藏在花丛深处,不争不抢,却自有风韵。旁边木质架子上摆满待放的盆菊,静待明日登台。这些花,有的将成为主角,有的只是背景,但每一朵,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这场秋日盛会。</p> <p class="ql-block">黄菊盛开,层层叠叠,中心紧实如拳,外围舒展如裙。绿叶托举,阳光加持,整朵花像个小太阳。它们是菊展的主力军,数量最多,也最耐看。一位志愿者笑着说:“老百姓就爱这种热闹的黄花,看着喜庆。”</p> <p class="ql-block">阳光洒在一朵黄菊上,花瓣明亮通透,仿佛能看见光线在纹理间游走。背景虚化成一片绿雾,唯有它清晰突出。这样的构图,像是大自然亲手完成的摄影作品。我不由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份未经雕饰的美。</p> <p class="ql-block">白菊淡黄花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