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开远,一场献给岁月的仪式——用身体说话,用色彩传情,把千年的风华,跳成今天的欢歌。

刘跃武(归来仍是少年)

<p class="ql-block">我站在排练厅的镜子前,看着满墙的红色横幅,上面写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心里忽然涌起一阵踏实的暖意。这颜色太熟悉了,像小时候过年时家门口贴的春联,像母亲缝在嫁衣上的金线,也像此刻我们身上这套红得发亮的演出服。我轻轻抚过胸前的麦克风,耳边仿佛已经响起那句唱了无数遍的“我❤中国”,不是口号,是心跳。</p> <p class="ql-block">合唱的声音从谱架后传来,整齐得像一阵风掠过麦田。女声清亮,男声沉稳,我们穿着统一的服装,站成三排,像一队即将出征的战士,只不过我们的武器是歌声。指挥的手势一扬,旋律便如河水般流淌开来。那一刻,谁还在意歌词是不是背得滚瓜烂熟?我们只是想把心里那份沉甸甸的热爱,一字一句,唱给这片土地听。</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的红裙转起来时,像一朵朵盛开的牡丹。她们的手臂舒展,长袖翻飞,脚下的节奏轻重有致,仿佛踩着大地的脉搏。我坐在后排,看着她们在金色刺绣的光影里舞动,忽然觉得,这哪里是表演?分明是一场献给岁月的仪式——用身体说话,用色彩传情,把千年的风华,跳成今天的欢歌。</p> <p class="ql-block">她们手里的红丝带在空中划出弧线,像一条条流动的河。动作整齐得让人屏息,仿佛被同一种心跳牵引着。背景的红旗静静悬挂,却比任何声音都响亮。我站在侧幕,看着这一幕,忽然明白:所谓“歌舞开远”,不只是舞步要走得远,歌声要传得远,更是心要朝着更明亮的地方,一路奔去。</p> <p class="ql-block">笑声从舞台中央炸开,几位姑娘挥着手里的花束,蹦跳着转圈,脸上的笑容比灯光还亮。那位敲琴的蓝衣男子也忍不住跟着节奏点头,手里的槌子敲得格外起劲。这不是排练,这是庆祝——为一场雨后的晴天,为一次久别的重逢,为所有值得举起花束的平凡日子。</p> <p class="ql-block">她坐在角落,手鼓一响,整个空间都安静了。那声音不响亮,却极有分量,像从地底传来,敲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她微微笑着,手腕轻抖,鼓点如雨滴落在屋檐。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也是这样,一边打鼓一边哼着听不懂的调子,却让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安稳了。</p> <p class="ql-block">戏剧的张力在舞台上炸开。那位披着白斗篷的军人抬手一指,声音铿锵;身旁的女子长袖一甩,眼波流转。他们不是在演故事,是在把故事变成血肉。我看着他们的眼神,忽然觉得,那些课本里的历史,原来真的有人用生命在演绎。</p> <p class="ql-block">中间那位姑娘举着红旗,像举着一团火。她手中的彩球飞旋,裙摆如浪,背景的标语在灯光下格外清晰。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无数个这样的舞台,在城市的角落、在乡村的礼堂、在公园的清晨——人们用舞蹈记住方向,用歌声传递信念。</p> <p class="ql-block">她们头戴花环,手捧花束,像从春天里走出来的精灵。中间那位拿着麦克风的姑娘,声音清亮地报幕:“下一个节目,扇子舞《花开盛世》。”台下响起掌声,有人笑着喊“加油”。这哪是什么正式演出?分明是一场邻里间的家宴,只不过,我们用最隆重的方式,招待了心中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扇子一开,满台生风。红与黄的绸面在空中翻飞,像一群振翅的蝶。她们的脚步轻盈,手势如画,每一帧都像从年画里走出来的景。我站在后台,看着她们的背影,忽然觉得,传统从未走远,它就藏在这一开一合的节奏里,藏在我们不肯放下的执念中。</p> <p class="ql-block">她唱到高音时,眼眶微微发红。那不是技巧的炫耀,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背景的标语静静悬挂,而她的声音,像一条河,把所有人的心都连在了一起。我忽然明白,为什么我们要一遍遍排练——不是为了完美,而是为了在某个瞬间,让歌声真正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她的戏服绿得像春水,头饰上的流苏随着唱腔轻轻颤动。麦克风举到唇边,一句“家国天下”唱得千回百转。台下有人低声跟着哼,有人悄悄抹眼角。这戏,唱的不只是故事,是血脉里传下来的那份执念。</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讲台前,手势有力,声音坚定。墙上的标语不是装饰,是她每一句话的注脚。她说:“文化要传承,也要走出去。”台下坐着的年轻人频频点头。我看着她,忽然觉得,这场歌舞,不只是表演,更是一场接力——有人唱,有人听,有人记,有人传。</p> <p class="ql-block">灯笼亮起来的时候,整个舞台都暖了。她们手捧红灯,缓缓前行,像一队提灯的使者。灯光映在脸上,照出笑意,也照出认真。这灯,不只照亮舞台,也照进人心——照见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照见对这片土地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粉色的裙摆整齐地摆动,像一片温柔的云。他们面前的乐谱架上,音符密密麻麻,可唱出来的,却是最简单也最动人的“我爱你,中国”。没有华丽的编曲,没有炫技的高音,只有真诚。而真诚,永远是最动人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舞台中央,披肩的流苏在光下微微闪动。她说:“我们跳舞,不是为了掌声,是为了记住——记住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底气。”台下安静极了,连窗外的风都放轻了脚步。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场歌舞,是一封写给中国的长信,而我们,都是执笔的人。</p> <p class="ql-block">二胡声起,如泣如诉。扬琴的音粒洒落,像月光下的露珠。他们坐在台前,白发苍苍,手却稳如磐石。观众静静地听,有人闭眼,有人轻拍膝盖。这不只是演出,是一场跨越年龄的对话——老一辈把记忆交给我们,我们用新的方式,继续讲述。</p> <p class="ql-block">台上的老人穿着红裙粉衫,笑得像过节的孩子。讲台上那位穿白衬衫的男子正介绍智能设备,语气亲切得像在拉家常。墙上的标语写着“智能化居家设备展示”,可我看到的,是科技与温情的握手——老去的身体,依然被时代温柔以待。</p> <p class="ql-block">她们唱到副歌时,声音交织成一片海。红裙与民族风的黑白衣裳站在一起,像一幅流动的画卷。没有谁比谁更重要,只有和声在空中缠绕,升腾。我忽然觉得,这大概就是“开远”的意义——不同的声音,走向同一个远方。</p> <p class="ql-block">她们手里的红绸在空中划出弧线,动作整齐得像一个人。墙上的标语在灯光下格外清晰:“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可此刻,没人觉得这是任务,只觉得,这是心之所向。我们用舞蹈,把信念跳成节奏,把理想舞成风景。</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墙前,双手比划,讲解着什么。墙上的党徽在光下泛着微光。她的眼神专注,像在传递一件珍贵的礼物。我忽然明白,歌舞不只是舞台上的事——它也可以是一堂课,一场对话,一次心与心的靠近。</p> <p class="ql-block">她依旧在唱,手帕在指尖翻飞。头饰上的珠子轻轻晃动,映着灯光,像星星落在了人间。舞台安静,只有她的声音在回荡。这一刻,时间仿佛停住——我们不是在看表演,是在见证一种传承,一种生生不息的热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