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30日上午,偃师文明十二家的张玉芳、谭阿红、寇淑芝三位成员怀揣文化的使命与温情的关怀,走进槐新街道兴隆社区,为三十余名老中青党员带来一场题为《建设好家风 大家齐行动》的深刻党课。这场讲座如清风拂面、润心无声,在党员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不仅传递了思想的火种,更点燃了行动的热情,收获了远超预期的良好反响。</p> <p class="ql-block">讲座紧扣“建设好家风的时代意义”这一核心主题,张老师以“五个需要”层层递进、深入剖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是应对社会新问题频发的现实抉择,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殷切嘱托的政治自觉,是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必然路径,更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她娓娓道来,使在场党员深切体悟到,家风建设绝非一户一家的私事琐事,而是关乎国运兴衰、社会和谐与人心向背的大事要事,必须提升到战略高度,常抓不懈、久久为功。</p> <p class="ql-block">面对从六十余岁老党员到三十多岁青年党员的广泛群体,张老师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直面老龄化加速、婚姻关系脆弱、社会普遍焦虑等现实困境。她指出,破解这些“时代之问”,答案就蕴藏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先贤所倡导的“修身克己”“中庸和谐”“孝亲尊师”等价值理念,正是疗愈现代心灵、重建家庭伦理的文化良方。她深情呼吁:唯有从“成事”转向“成人”,重拾文化根脉,方能实现个体安顿与家庭和睦。每一位党员都应率先垂范,走进传统文化课堂,传承孝悌忠信、勤俭善良之美德,努力做祖宗的好儿孙,也做儿孙的好祖宗,让好家风代代相传、薪火不息。</p> <p class="ql-block">讲座中,张老师巧妙融入近期身边的鲜活案例,尤其聚焦下一代成长中的心理危机与教育困境,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话题引发全场强烈共鸣,许多党员频频点头、陷入沉思。整场讲授过程中,与会者坐姿端正、神情专注,目光中流露出对精神指引的渴求与对现实困惑的思索,生动印证了基层党员对兼具文化厚度与实践温度课程的深切期待。</p> <p class="ql-block">这不仅是一堂党课,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与灵魂的唤醒。它如春风化雨,悄然在兴隆社区党员心中播下重视家风、践行美德的种子。通过文化引领与价值重塑,这场讲座为提升社区文明程度、涵养和谐社会风气注入了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力量,真正诠释了“建设好家风,大家齐行动”的深远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