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同庆,忆昔念今

张爱萍

<p class="ql-block">美篇号42721077,文字张爱萍,图片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双节格外不同,国庆与中秋撞了个满怀,更巧的是,这一天也是我和老伴的结婚纪念日——从1982年国庆至今整整四十三春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年他一身浪花白的海军战士,父母早逝的他,没有什么亲人操持婚事,我们便在部队的小平房里办了“婚礼”。没有婚纱、钻戒,战友们凑了几样家常菜,连长领着大家喊了声“新婚快乐”,就算把彼此的一生栓在了一起。年底他退伍,我们揣着微薄的退伍费回了老家,推开那间屋顶漏雨、四壁透风的土坏房时,我心里没有慌,因为他握着我的手说:“有我在,咱慢慢建个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3年女儿出生,我那时是村里的民办教师,每月19元的工资要掰成几瓣花,产假刚满,我就背着教案去上课,他留在家里洗尿布、哄孩子;放学后一路小跑回到家,接过孩子就去做饭,洗衣,他则扛起锄头往田里赶——三亩薄田,是我们家实在的依靠。日子苦得像嚼生红薯,但夜里看着身边熟睡的父女俩,我总觉的有奔头。1988年儿子降生,家里更热闹了,也更紧张了,可他从没让我和孩子饿过一顿,自己却常啃凉馍去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难熬的日子里,我没放下学习。2000年借着党的政策东风,我考上了陵县师范学院,毕业后转为公办教师,工资涨了,日子终于亮堂起来。如今再回头,那些穷到买不起煤的冬天、累到直不起腰的农忙,都成了刻在岁月里的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我儿孙绕膝,我和老伴每天一块在小区散步。国庆的红旗飘在街头,中秋的月亮挂在天上。这双节同庆的日子,即是国家的好日子,也是我们家的好日子。感恩党给了我们安稳的生活,也庆幸自己和他一起,把苦日子过成了甜。今年的纪念日,要和祖国一起好好庆祝。</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