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教师随笔 书香润心 教育铸魂—鲁家沟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第三十五期

鲁家沟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五千年岁月长河,已是过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皆是希望🌟。</p><p class="ql-block"> 国庆的温度,是历史长河中闪烁的烛光。我们立足今日,回望峥嵘岁月,那些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如同烛火,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们的坚韧与勇气,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强大动力。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些炽热的心魂,永远炽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于书页间回望山河 于幼教中传递热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鲁家沟幼儿园 姚雅丽</p><p class="ql-block"> 当国庆的金风拂过校园,当五星红旗在朗朗书声中猎猎飘扬,今天,我想以一本红色经典为引,与大家聊聊身为教师,如何于书页间读懂祖国,于讲台上传颂热爱 。</p><p class="ql-block"> 这本让我反复品读的书,便是《红岩》。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那些在暗夜里坚守信仰的故事,总能瞬间点燃我心中的赤诚。</p> <p class="ql-block">  江姐面对酷刑,十指钉进竹签却挺直脊梁,那句“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是刻在骨子里的忠诚;许建业身陷绝境,面对威逼利诱始终守口如瓶,从容走向刑场时的背影,是对家国最深沉的告白 。而小萝卜头在监狱铁窗下渴望读书的模样,那双对知识充满向往的眼睛,更让我想起如今教室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们安稳的生活、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童年,正是无数先烈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 。</p> <p class="ql-block">  重读《红岩》,再回望祖国的过往与今朝,心中的感动愈发浓烈 。我们曾在课本里追溯,从甲骨青铜的斑驳纹路中触摸远古文明,在唐诗宋词的锦绣华章里品味中华文脉;我们曾凝视长城砖石的千年守望,追寻长征路上的星火燎原 。</p><p class="ql-block"> 而如今,祖国早已换了人间:“天宫”遨游苍穹,高铁纵横山河,家乡旧貌换新颜,家家户户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戈壁滩上腾空的蘑菇云,到空间站里的“太空课堂”;从泥泞小路到“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高铁网,祖国的每一步成长,都藏着无数人的奋斗与坚守,这与《红岩》中先烈们的执着一脉相承 。</p> <p class="ql-block">  有人问,教师的战场在哪里?不在硝烟弥漫的疆场,而在每一间安静的课堂;教师的勋章是什么?不是金银铸就的荣光,而是学生眼里闪烁的、对知识与祖国的向往星光 。作为师者,我们或许无法像《红岩》先烈那般轰轰烈烈,但我们可以成为“红色种子”的播撒者,将对祖国的热爱,融入每一个教学瞬间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把“爱国”二字写进每一次备课的晨光里,融在每一次答疑的耐心里,落在每一个纯真的笑脸上 。在幼儿园,我们和孩子一起做“小红星”手工,哼唱《我和我的祖国》;我们教孩子认识“中国”的笔画,更告诉他们,这两个字背后,是先烈的坚守,是时代的奋斗,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p> <p class="ql-block"> 三尺讲台虽小,却能承载家国大义;一本《红岩》虽薄,却能传递无穷力量 。这个国庆,让我们以书香润初心,以师者之责,把祖国的故事、先烈的精神,深深镌刻在孩子们心中 。相信终有一天,从我们课堂走出的每一个身影,都能接过爱国的接力棒,成为照亮时代的光,让五星红旗,永远在我们心中高高飘扬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年轮的纹路里 读懂祖国的心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鲁家沟幼儿园 丁小丽</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分享的书籍是梁晓声先生的著作《年轮》,我的分享主题是“在年轮的纹路里 读懂祖国的心跳”。在丹桂飘香的秋日暖阳里,我们迎来伟大祖国76岁华诞,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让我带领大家翻开梁晓声先生的《年轮》,一起开启那段尘封已久的艰难岁月,就像打开一部带着温度的“祖国记忆册”,让我们在年轮的纹路里,读懂祖国的心跳。阅读这本书,仿佛顺着时光的纹路,触摸到了一代人与祖国共同成长的温度。这本书里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却用五个年轻人横跨数十年的人生轨迹,把“爱国”写成了最朴素也最坚定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  他们的故事开始于祖辈们口中“大饥荒”的年代,记得小时候当我把食物残渣掉落在地上时,爷爷奶奶都会提及这个“饥荒”年代,因此,对于1960年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到时时会被祖辈提及,陌生到久久难触其真实温度。小时候以为是口口相传的故事,长大之后才知道却是真实的历史。1960年,正是国家百废待兴之时,《年轮》把这段历史跃然于纸上,当指尖拂过《年轮》泛黄的纸张,王小嵩、郝梅们的身影浮现在眼前,他们从饥寒的日子里走来,带着青春的倔强,也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炽热。在北大荒的冰天雪地里,他们用冻裂的双手开垦荒地,为祖国的粮食安全默默耕耘;在工厂的车间里,他们熬夜钻研技术,只为让中国制造跟上时代的脚步;即便面对命运的波折,他们也从未抱怨,反而把个人的理想,种进了祖国发展的土壤里。</p> <p class="ql-block">  书中的郝梅,哪怕历经磨难,依然用善良温暖身边人,用微小的力量传递希望;书中的徐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敢闯敢试,用奋斗为祖国的繁荣添砖加瓦。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在祖国需要时的挺身而出;在平凡日子里的坚守担当。国庆之际重读《年轮》,仿佛与共和国同龄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用青春刻下的年轮,已成为共和国最坚实的基石。树木的年轮记录生长历程,而国家的年轮则由一代代人的奋斗刻写。从硝烟弥漫的革命年代到盛世华章的今天,爱国主义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但其核心始终未变:对民族命运的责任、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对集体价值的认同。</p> <p class="ql-block">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他们的年轮,刻着个人的成长,更刻着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今天的我们,站在新的年轮节点上,祖国早已不是书中那个蹒跚起步的模样。但《年轮》里那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却从未让人遗忘。它提醒我们,祖国的每一圈年轮,都由无数普通人的奋斗刻就,我们今天享受的和平与繁荣,正是前辈们用青春和汗水换来的。</p><p class="ql-block">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成长于共和国的雨露下,奋进在新时代的朝阳里,是被寄予厚望的国家后备力量,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便是对爱国最好的诠释。而这份精神,也将如同年轮一般,在代代相传中,成为祖国不断向前的力量源泉。</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神州大地,创造了一个强大的盛世中国。让我们以《年轮》为镜,以国庆为帆,把对祖国的热爱,写进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故事里。今日之中国,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时代的新生!愿我们都能从书中汲取力量,愿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能与祖国的发展同频共振,将个人梦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愿祖国的每一圈年轮,都因我们的奋斗而更加厚重辉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姚雅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核/骆海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