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安排都刚刚好

诗心开物社

<p class="ql-block">  入秋了,可以有一些浓郁的菜品,哪怕家里老人有些指标不那么完美,蛋白质的摄入也是必须的。这个周末有时间,自己动手。早市去水产摊,小鲍鱼不知道是自己吐的泡泡还是增氧器的功劳,有鲜活的气息,要用牙刷细细刷净;跑地鸡是乡下亲戚捎来的,听说养了一年多,看到脚踝的脚趾约一寸多,用来炖汤刚刚好;鹌鹑蛋在水里滚到熟,浸过凉水后,更容易完整剥出莹白的蛋身。慢工出细活,时下争论的预制菜,其实我们哪里是不能接受预制菜,我们向往的是该方便时不纠结,如热水冲下就能吃的方便面,而该认真时不敷衍,是慢慢用新鲜材料熬的汤。</p> <p class="ql-block">  灶上的砂锅慢慢热起来,鸡皮先入锅,小火熬出琥珀色的油,抽油烟机开到最大,厨房里还漫开暖融融的香气。鸡块就着油,先炒一炒,这样炖出来的汤更容易油黄黄的,等汤面浮起细密的油珠,把鲍鱼轻轻放进去,不多时,肉边微微卷起,后半场入场的小鲍鱼咬下去便有脆嫩的回弹。不急着大火催熟,只是守着炉火,看食材在时间里慢慢发生者物理和化学的变化。有时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等,我就把这些食材一股脑放在电锅里,预约着,到了时间,虽不那么完美,也有想喝的汤了。</p> <p class="ql-block">  虽有便利的工具,可夫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我只是一个平常的人,治不了大国,有时间就给自己弄点好吃的,精心烹制,时间不够,干净无害的预制菜也能接受,毕竟吃饱饭是王道。而烹饪是一门禅学,慰藉身体如同与情爱的精神欢愉,都要耐着性子,把细碎的心意熬进日常。与写文章也是同理,主料是心头的故事,配料是偶然掠过的思绪,急不得,要等字句在心里慢慢发酵,才能酿成想说的篇章。厨房的烟火气里,藏着最朴素的笃定:切菜时专注于刀刃与菜板的节奏,熬汤时留意火候的明暗,那些生活里的凌乱与浮躁,竟在翻炒与等待中慢慢沉淀。</p> <p class="ql-block">  总有人奔着前面的诗和远方。我们总被推着追赶远方,忙着谈理想、扛责任,却忘了俯身捡起身边的乐趣。或许是午后读一首短诗,字句间撞见恰好的心动;或许是傍晚拍一张晚霞,镜头里留住转瞬的温柔;又或许只是像这样,为自己和家人煮一锅汤,看蒸汽模糊了窗玻璃,鼻尖萦绕着食物的香气,看到老人一边说怕指标超标,一边又解释就着点小酒贴贴秋膘,医生说我可以吃一点,只要不多就行的絮絮叨叨,这些细碎的瞬间,不是生活的边角料,而是支撑我们走下去的精神底气。</p> <p class="ql-block">  年轻人总在学习如何去爱,却鲜少明白,接受爱也是一场成年礼,接受朋友递来的热茶,接受家人留的灯,接受自己为生活花的心思。就像这锅汤,食材与火候相互成全,才熬出醇厚的滋味。就像从小四体不勤的被娇养的女儿,也会洗手做羹,老人慢慢能坦然接受的镜像。幸福从来不是单一的模样,它需要物质的安稳打底,需要情感的温暖相拥,更需要精神的乐趣滋养,三者缺一不可,凑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砂锅底还留着些许汤汁,拌进米饭里,每一粒米都吸饱了鲜香。就算喝茶的人,偶尔也难抵制这份鲜香的诱惑。幸福,有时是轰轰烈烈的奔赴,更多是慢下来的时光里,我们用心对待每一份食材,认真接住每一份暖意,在烟火气里,把日子熬得热度刚刚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