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7日,星期六。我们一行十人,自驾两车,在洪七公群主带领下,赴莱芜区大王庄镇照嘴村爬山。从照嘴2#水库上游的响水湾峡谷(幽冥谷)涉水而上,又从其右侧的山梁而下,环游了一圈。 照嘴村坐落于悬羊吊鼓山脚下,三面环山,由北桥子、南圈、东庄子、猫洞圈、马场5个自然村组成,现有230户人家,以景、张、刘等姓为主。<br> 据村碑记载,清顺治年间景姓来此建村,因村东有粗大石柱顶部凹陷如“嘴”,日出时阳光直射其上得名“照嘴”,石柱今已无存。 其实,小雨一直淅淅沥沥的的下了一夜,早上起床,也不见小雨有停的样子。大家都在群里议论,觉得今天出行爬山已经不可能了,可群主洪七公睡醒后却在群里发声:按照原定时间出行。大家匆忙冒雨出门,赶到集合地点上车。一路上仍不见雨小,大家都做好了下车穿雨衣的准备。<br> 8:39,我们穿过照嘴村,到达了照嘴2#水库大坝北侧,将车停在水库管理房前的空地上。下车一看,小雨竟然停止了。大家非常高兴,都觉得群主洪七公与老天爷的关系肯定不一般。 照嘴2#水库属大汶河水系支流上游。水库坝址坐落在照嘴村北部山谷口上,控制流域面积约 3.2 平方公里,总库容13.4 万立方米,属于小(二)型水库。 我们沿着水库右侧边沿进入了其上游的峡谷。这条峡谷在驴界被称作“幽冥谷”,可能是部分驴友根据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如峡谷幽深、光线较暗、水流声音奇特等因素,再加上在峡谷尽头顶端有一块特别的巨石,很像是个幽灵,被驴友们称作“幽灵石”。<br> 驴友们称其为“幽冥谷”,还可能源于其神秘的传说。传说峡谷内有“老鳖精闹妖”:峡谷中的南槽黑洞深不可测,老鳖精常常掀翻水面,吞噬路人。此外,民间还流传着在峡谷中“夜行人莫回头” ,称夜间走在峡谷中身后会传来呼唤声,回头者会迷失心智。 “幽冥谷”的官方名称是“响水湾峡谷”。因峡谷中有“一潭”“二潭”两处大瀑布,瀑声如雷而得名。峡谷总长约 2.5 公里,平均宽度 30-50 米,相对高差约 80 米。<br> 相传峡谷中有一眼名为“哑泉”的清泉,饮之会失声三日。从前村里有位铁匠林默,在哑泉附近救了一只受伤的山雀。山雀为报恩,赠予他一根金羽,插在风箱上后,林默打出的铁器格外精良,且金羽能抚慰人心。然而,贪心的懒汉王贵偷走了金羽,试图在哑泉“点水成金”,结果金羽变黑,自己也因触怒神灵而失声跌入泉中溺亡。后来,山雀托梦告诫林默“心正则宝真”,并赠予新的金羽。这个故事不仅解释了哑泉的禁忌,也警示了贪婪的后果。 我们进入幽冥谷,立即被眼前的景致所吸引。只见湍急的溪流在形态各异的岩石间奔腾,溪流如银练般在红褐、橙黄色的岩石间飞泻,激起的水花似雪沫飞溅,岩石被流水冲刷得纹理毕现,色泽温润,水下的石影依稀可见。我们就在这灵动的溪水、嶙峋的怪石中开心戏水、悠然前行。 沿着哗哗作响的溪流上行,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小瀑布,每个小瀑布下,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水湾。 大家兴奋异常,在溪流、乱石中蹦跳、腾挪着寻路前行。 此刻,整个峡谷中,哗哗的溪流声、咕咚咕咚的瀑布声,与驴友们的欢呼惊叫声交织相融,瞬间让大峡谷充满了灵动的气息。 驴友们兴高采烈,不停地在这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中,摆出不同的姿势拍照留念。 峡谷间的溪流,并非仅谷底有一股,而是有多股潺潺小溪流与小巧瀑布,自峡谷两侧悄然冒出。它们欢快地跃下石崖,灵巧地绕过巨石,随后倾泻而下,去汇入大股的溪流中。 这时来到了著名的响水湾“一潭”瀑布。只见有一高约 12米的瀑布,从石岩崖壁V型夹角倾泻而下,下方冲刷出直径约15 米、深约5米的近圆形深潭。潭水清澈见底,水流湍急,瀑布跌落声如雷轰鸣,声传数百米,故名“响水湾”。 据当地族谱记载,响水湾峡谷就因此而得名。这一自然现象也衍生出“雷神劈山”的传说 —— 相传玉皇大帝为镇压作恶多端的老鳖精,以炸雷劈死老鳖精,同时也炸开了大山,形成深沟,河水轰鸣不止,遂成响水湾。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莱芜幽冥谷,雨季飞瀑布。</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大小相携连,涛声如擂鼓。</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驴友溪间涉,腾跃迈阔步。</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清泉涤尘心,烦忧刹那无。</font></div> “一潭”瀑布、险崖拦路,根本没法从瀑布处攀爬上去,我们只好绕行,从左侧的巨石上向上攀爬。尽管雨后湿滑,但驴友们攀爬起来,个个兴致勃勃。一贯喜欢爬崖的我更是劲头十足。<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雨后爬山心情爽,</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老头尤胜少年郎。</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攀崖如履平坡上,</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劲头十足喜欲狂。</font></div> 爬上巨石,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龙王庙”,看来是村民为了镇住响水湾峡谷的妖魔鬼怪,不惜重金把龙王爷请到这里来坐镇保平安了。 绕过龙王庙,又下到峡谷中,又有两组较大的瀑布,水流从高处跌跌撞撞地倾泻下来,激起如雪的飞沫。 继续上行,依然是大小瀑布相连,整个峡谷中除了哗哗的流水声、轰鸣的瀑布声,就是驴友们的惊叹的欢笑声。 我们在峡谷中,跋涉攀爬上行,有时候被巨石拦路,别无选择,就是向上攀爬。大家相互帮助,先托上一个人,再依次拉下面的人,一个也不能落下。这就是户外精神。 前行一阵,眼前出现了著名的二潭瀑布。这一瀑布分两级跌落,总落差8米。水流在岩床上形成多级台阶状跌水,冬季这里肯定是非常美艳的冰瀑奇观。 爬上二潭瀑布,向上看,又被一景吸引了眼球。只见一只大鳖蹲在一个瀑布的上端,缩着脖子,睁着无神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前方。这就是以前经常在响水湾峡谷中兴妖作怪的老鳖精吧,被雷神炸死后化成了一块巨石,无奈地看着驴友们在这里游山玩水,再也没有往日兴妖作怪的本事了。 继续向上,峡谷似乎平坦了一些,两侧也没有了陡壁悬崖,溪水欢快地从松树和石块间流出。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攀爬峡谷探幽深,</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溪瀑飞珠震翠林。</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惊雷泻玉千峰应,</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静听清音万虑沉。</font></div> 在群主带领下,我们右转向上,攀上了峡谷的北岸。群主说:我们不能再向前了,前面是崖壁陡坡,上面的石块多是活动的,而且到处是水,攀爬起来很不安全。 听群主一说,我们立即左转朝峡谷前面看去,哇塞,这分明就是一副绝美的山水画啊!<br> 形态各异的褐灰色岩石错落堆叠,纹理粗犷,如天然骨架般支撑起蜿蜒水径。清澈溪水自高处顺岩崖奔涌而下,形成几缕错落的小瀑布,湍急水流撞击石面,激起层层白浪,似碎玉飞溅,潺潺水声宛若自然奏响的灵动乐章。周围绿植繁茂,翠绿的松树针叶鲜亮,杂木、藤蔓交织其间,为冷峻岩石晕染出生机与柔意。整体景致清幽又充满活力,仿佛山野间藏着的一方秘境,尽显大自然的纯粹与静谧之美。 我们攀爬上峡谷右侧的山梁,沿着山脊下行。这时发现天遽然有放晴的意思,天空中的黑云已经淡薄,有的地方甚至微露蓝天了。 下山途中,看到这只羊妈妈领着俩羊宝宝站在高高的岩石上。羊妈妈在中间,伸长脖子东张西望。两只小羊羔站在妈妈的身边,短促又急切的“咩咩、咩咩”直叫,调子微微上扬,尾音还带着一点含混的颤音,每一声都裹着对亲人的期待。看来是她娘仨与羊群走散了,在焦急地呼唤羊爸爸前来救援。 我们下山途中,仍然不时地看到流水从山坡上哗哗地淌下来,形成溪水奔流的景致。 人们常说“水火无情”,确实如此。你看,山水硬是把以前修筑好的上山路冲成了这个样子,可见水的威力有多大。所以,防范水的危害,决不能掉以轻心。 经过一阵急行军,终于走下山来,回到了照嘴2#水库大坝北侧的停车处,开车返回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