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接上篇)贺汝发还给我们讲到他毕业分配来西昌后的那些艰难日子。那时他和汤圆分配到一个叫"跑马乡"的偏僻山乡,因为不通公路,到区里要走80里路,到县里要走120里路,他们一直走了七年。到后来,汤圆都能一天走下这120里路,只是要"两头黑"(从天没亮走到天黑)。他们回家探亲,都是贺汝发"胸前挂着提包,背上背着孩子",走到县里才有汽车。更让我们想象不到的是,他们的大女儿居然是贺汝发自己接生的!当时乡里一个医生也不在,贺汝发他一边看着"接生手册",一边亲手接下了自己的孩子,他说当他包好孩子后,"腿都在发抖"。听了他们的这些经历,大家都感慨良多。是啊,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在我们平凡的人生里,每个人都有自己铭刻在心的不平凡的故事,但不管怎样,我们走过来了。</p><p class="ql-block">为了不让司机太疲倦,当晚我们住在了盐源县。23日一早继续赶路,但快11点时,传来意外的消息:因昨晚下雨,前面公路发生了塌方,"此路不通"了。我们赶到现场,只见几块巨石夹着泥沙压在公路上,路已被完全截断。没办法,"既来之,则安之",算是给这趟愉快的旅程又增加一个小插曲罢。好在刚才在加油站,林朝明同学用他的"经济效益"请每位同学吃了个苞谷,可聊以充饥。经过5个小时的疏通,用炸药炸,用推土机推,好不容易才清理出一条路。当我们顺利通过塌方地点时,大家不禁欢呼起来。</p><p class="ql-block">回到西昌,竟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吃晚饭时,王庆勉同学的夫人、也是3班的同学李宏高到了,她是特意从广州她女儿那里赶回来与大家相聚的。</p><p class="ql-block">这天,是凉山州彝族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晚上,我们乘车出去,准备去参加节日的狂欢。但走到离主会场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就发现已是人山人海,根本无法靠近。贺汝发同学说,以往火把节规模大,每条主街道都有活动,人群不像这样集中。今年因为"非典",只设了一个主要活动场所,所以特别拥挤。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没有下车,只在车上感受了一下节日的气氛。虽然我们走的街道不在主会场附近,但还是到处可见打着火把的人们。据王庆勉、贺汝发同学介绍,烧火把最早是为了驱赶蚊虫,后来才加进了宗教的意思,驱鬼求神,祈愿丰收,期盼生活红红火火。一年一年传下来,到后来形成了有浓郁民族风格和丰富活动内容的火把节。王庆勉学还补充说,在老凉山昭觉一带,火把节还是情人节呢,只要找到中意的,两人就打着火把上山去。</p><p class="ql-block">24日上午,参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先,我们参观了指挥控制中心大厅,观看了介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录像,然后又去发射场参观了发射塔。两座发射塔都不到一百米高,在周围山峰的衬托下,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宏伟、高大,但它们无疑是最先进的和最精确的。就是在这里,西昌航天人把一颗颗卫星准确地送入轨道,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还去参观了火箭实体,由于是贴近观看,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那确实是一个庞然大物。(图11至图13)</p><p class="ql-block">中午回西昌市的"凉山风"餐厅就餐。这家餐厅具有鲜明的彝族特色,菜肴是彝家风味的,盛菜的器皿是彝家风味的,服务员也都是彝家妹子。吃饭时,也有四位漂亮的彝家姑娘唱着彝家的祝酒歌来敬酒。餐厅里有一个小小的舞台,我们在吃饭时欣赏到了地道的彝家歌舞,演员们还展示了凉山各地区青年的民族服饰及新娘装,让我们大开眼界。而最特别的节目要数"抢新娘"了。这个节目要求客人参与,我们这批人推选了王家清同学参加,他戴上头饰后,还真有几分像彝族汉子。只是他的个头太小,被保护新娘的人一拐就拐到了旁边,结果新娘被另外一位客人抢到了。他们按彝家风俗交换了"信物",然后"夫妻"双双把"家"(后台)还。台上抢新娘时,台下的客人也都大叫着助威,笑声、闹声、鼓掌声响成一片。</p><p class="ql-block">下午分班活动,1班到贺、汤家,3班到王、李家。贺汝发、汤圆家住底楼,主要是让汤圆的母亲进出方便。另外,底楼还围了个小院子,种种花草,养养鸡、鸟什么的,让老人家有事做,这也是他们的一点孝心。汤圆的母亲我们在重庆一起玩过两天,现在再次相见,觉得格外亲切。知道我们要来,汤圆他们全家忙了两天,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让我们觉得过意不去。吃饭时,大家频频举杯,真心地向他们全家表示感谢。晚饭后,贺汝发、汤圆送我们到火车站,王庆勉、李宏高也在车站送他们班的同学。</p><p class="ql-block">18点51分,我们乘坐的火车缓缓驶离了西昌。在火车上,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次活动真是一次高规格的、内容非常丰富的同学会活动,令我们终身难忘。为了组织好这次活动,西昌的4位同学:贺汝发、汤光贵、王庆勉、李宏高策划多日,花费了不少精力,每天当大家已在休息、娱乐的时候,他们还在为我们的吃、住、行、游、购、娱操心。还有王家清、谭德荣、王庆勉三位同学,跑前跑后地为大家摄像、留影,热心为大家服务,大家都从心里深深的感谢这几位同学。</p><p class="ql-block">再见了,西昌:再见了,泸沽湖!</p><p class="ql-block"> 2003年7月20日﹣24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加本次活动的同学:</p><p class="ql-block">农65级1班:贺汝发、汤光贵、曾培华、冯小燕、龚昌廷、林朝明、王素芳、郑昌敏、李仲魁、张华瑄、陈林光、万才俊、张素英、陈启来、陈从文。</p><p class="ql-block">农65级3班:王庆勉、李宏高、胡可立、张国华、王家清、鄢家贵、何邦国、黄荣菊、陈能君、江礼信、李昭宜、左宗瑞、谭德荣。</p><p class="ql-block">特邀:刘维荣、周先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附 录 </p><p class="ql-block">附录一:</p><p class="ql-block"> 军垦战歌</p><p class="ql-block"> (根据"铁道兵之歌"歌词改编)</p><p class="ql-block">背上那个行装,走在大路上: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学们哪,你要问我哪里去呀,我们要到7819军垦农场。</p><p class="ql-block">告别了学校旧故居,只见那丛林展现眼前,喜看牛羊成群呀,又见那个"牛眼坪"麦苗儿黄。同志们哪,迈开大步朝前走哇,走在革命的大道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录二:</p><p class="ql-block"> 给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 陈从文</p><p class="ql-block">在美丽的邛海之滨,</p><p class="ql-block">来了一群快乐的"年青人"。</p><p class="ql-block">你瞧,他的头上已长出了白发;</p><p class="ql-block">你看,她的额头已爬上了皱纹。</p><p class="ql-block">可是,他们那热情的话语,</p><p class="ql-block"> 爽朗的笑声,</p><p class="ql-block"> 分明传递着生命的激情;</p><p class="ql-block"> 那旋转的舞步,</p><p class="ql-block"> 欢快的歌声,</p><p class="ql-block"> 你难道没感受到</p><p class="ql-block"> 那一颗颗不老的心?</p><p class="ql-block">是啊,三十多年岁月的蹉跎</p><p class="ql-block"> 刻下了我们青春的年轮。</p><p class="ql-block">你可还记得</p><p class="ql-block"> 校园里那浓郁的桂花香?</p><p class="ql-block">你可曾想起</p><p class="ql-block"> 教室里同窗勤奋求学的身影?</p><p class="ql-block">濆江农场,挥洒下我们的汗水,</p><p class="ql-block">7819部队,磨炼了我们的身心。</p><p class="ql-block">祖国一声召唤,</p><p class="ql-block">我们又义无返顾地</p><p class="ql-block"> 奔向四面八方,</p><p class="ql-block">去书写我们多姿多彩的人生!</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在这风景如画的邛海之滨,</p><p class="ql-block">三十二年的时空距离,</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刻 ——</p><p class="ql-block"> 化作了零。</p><p class="ql-block">不再留恋昨日事业的辉煌,</p><p class="ql-block">也不再感叹人生的艰辛和不平,</p><p class="ql-block">我们畅谈友谊,</p><p class="ql-block">声声祝福带着浓浓的同学情。</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唱起来,跳起来吧!</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再次扬起生命的风帆,</p><p class="ql-block">活得潇洒,活得快乐,</p><p class="ql-block">活得健康,活得精彩,</p><p class="ql-block">去迎接我们生命的第二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录三: </p><p class="ql-block"> 泸沽湖情歌</p><p class="ql-block">男:小阿妹,小阿妹,隔山隔水来相会, 素不相识初见面,只怕白鹤笑猪黑,阿 妹,阿妹,玛达咪,玛达咪,玛达咪………</p><p class="ql-block">女:小阿哥,小阿哥,有缘千里来相会,河水湖水都是水,冷水烧茶慢慢热,阿哥,阿哥,玛达咪,玛达咪,玛达咪…………</p><p class="ql-block">男:情妹妹,情妹妹,满山金桔你最美,你像明月当空照,我是星星紧相随,阿妹,阿妹,玛达咪,玛达咪,玛达咪…….…</p><p class="ql-block">女:情哥哥,情哥哥,人心更比金子贵,只要情谊深如海,黄鸭就会成双对,阿哥,阿哥,玛达咪,玛达咪,玛达咪………</p><p class="ql-block">合:只要情谊深如海,黄鸭就会成双对,阿妹(哥),阿妹(哥),玛达咪,玛达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录四:</p><p class="ql-block"> 关于"通县油路"的说明</p><p class="ql-block"> —— 贺汝发</p><p class="ql-block">三州通县油路工程是我国前总理朱镕基同志的钦点项目,是缩小我国东西部差距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p><p class="ql-block">凉山州通县油路工程建设的总投资:经省计委批准为10.0379亿元,其中国、省补助6.897亿元,共余为州、县自筹。建设规模:省下达1052km,州里实际安排1238.3km,其中一级路1.8km,二级路237km,三级路265km,四级路734.5km,总建设规模中,机拌机铺沥青砼和水泥砼路面占总里程的90%,整个建设任务预计今年底可全面完成。</p><p class="ql-block">本次同学们考察的通县油路为泸盐路(S307线)中西昌至泸沽湖段,全长278km,技术等级为山重2、3、4级不等,总投资近3亿元。这段路改造完工后,将对泸沽湖的旅游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录五: </p><p class="ql-block"> 农65级1班"活动"之后的活动</p><p class="ql-block">在西昌时,曾培华、谭德荣同学就再三邀请我们回母校去看看,于是1班的万才俊、陈启来、张素英、郑昌敏、龚昌廷、王素芳、张华瑄、陈林光、陈从文和曾、谭夫妇一行在峨眉下车,转道去雅安,同学会活动继续进行。</p><p class="ql-block">25日下午,我们回到四川农大——原来的四川农学院。我们已多年未回母校,有的同学毕业后就没回来过。看到母校的变化,我们感到十分欣喜。昔日的𣸣江农场,已有一大片变成了教学区,新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食堂一幢接一幢,还有些大楼正在建设中。在这欣欣向荣的新校区里,已难觅旧时的踪迹,然而根据方位,大家还是判断出"那个粪坑的位置应该是在那里",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惊险"的故事。当年这里是一条上山的机耕道,有一天张华瑄同学拉着一辆空粪车下山,由于路滑控制不住车速,被车推着跳进了这个粪坑里,幸亏车被一块石头卡住,才没有出大事故。事后同学们戏称,她跳了一个"3211"(当年国家跳水队姑娘们做的一个高难动作)。从这件事情,可以想见我们当年"半农半读"的艰辛,而现在我们的学弟学妹们,恐怕很难有这种体验了。</p><p class="ql-block">雅安的雨倒是一如既往地不负"雨城"的名称。我们刚走进老校区不久,一阵风过后,刚才还晴朗的天空就变了脸,下起了倾盆大雨。急忙之中,我们躲进了校门边的一幢学生宿舍。学校的大门已重新修过,新大门比原来气派、漂亮得多。进大门路两边的楼也是新修的,只有那两排桂花树依旧枝繁叶茂,在风雨中点着头欢迎我们。虽然现在不是开花的季节,但我们仿佛仍旧闻到了那淡淡的幽香。(图14、15)</p><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和杨克诚老师同进晚餐。杨老师是当年在农场辅导我们劳动的老师,那时他才毕业几年,现在他已是"博导"了。曾培华去他家时,他刚从地里回来(他是搞玉米的),听说我们来了,不顾疲劳来和我们相聚。老师还能一一叫出我们的名字,令我们惊讶不已。吃饭时,大家频频向老师敬酒,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培养,祝老师身体健康。杨老师介绍说,川农大进入国家"211"工程以后,发展很快,今年秋季在校生可达到两万(我们当年不过一千多人),还有研究生一千多人,博士站十几个。2006年将是川农成立一百周年,我们衷心祝愿母校取得更大的成就,得到更大的发展。</p><p class="ql-block">晚饭后到江边散步。雅安的夜晚比三十年前繁华、热闹了许多,好多街道我们都不认识了。</p><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没去住招待所,十几个人在曾、谭夫妇家里"打挤"。他们家很宽敞,"错层"格局,大家的评价是"舒适、大方、简洁、宽敞、明亮",把很多赞美词都送给了他们。(图16)</p><p class="ql-block">26日一早又是大雨,原定的出行计划都不能实行。王素芳同学力邀大家到她家去做客,于是大家告别了曾、谭夫妇。在雅安,张华瑄、陈林光夫妇转车去了"雅娃"的老家,其余的人直奔成都。车过新津,龚昌廷同学"有家不能回",被大家生拉活扯"估倒"拖到成都,一群人在王素芳、林朝明、郑昌敏三位同学家玩到半夜。第二天重庆方向的同学才返回重庆。</p><p class="ql-block">28日,还没离去的陈从文又和成都的几位同学王素芳、郑昌敏、林朝明去冯小燕家聚了半日。</p><p class="ql-block">这次聚会,先后去了六位同学的家,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分手之际,大家又早早定下约会:明年到成都,上青城山,去体验"青城天下幽"。</p><p class="ql-block"> 2003年7月25日一28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图11、12、1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p> <p class="ql-block">图14、15,回母校。</p> <p class="ql-block">图16,曾培华家。</p> <p class="ql-block">(说明:1,由于原文是打印的,翻制成美篇时文字都连在一起了,中间插不进图片,所以照片只有放在最后。2,集体照和3班同学的照片由王家清同学提供,特此感谢!)</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