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13日下午,我们来到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回车巷,又称蔺相如回车巷,位于战国时赵邯郸内城南门里路西(今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串城街南段)。是一条长约75米,宽2.3米,为古代一车之距,呈东西走向的巷子。</p> <p class="ql-block">相传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故名蔺相如回车巷。</p> <p class="ql-block">蔺相如回车的故事,史书多有记述。其实,真正的回车巷在内的古赵都邯郸大北城的多数遗迹,早已淹埋在今市内6-10米深的地下了。</p> <p class="ql-block">眼下所看到的回车巷旧址,是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邯郸知县萧察根据百姓传闻,在此巷口处的墙壁上书写镶嵌了“蔺相如回车巷”六个石刻大字。(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历史典故:</p><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战国期间秦国常扰赵国,公元前282年秦又遣使入赵,言愿以十五城换赵国和氏璧,蔺相如奉遣携璧入秦,当面揭露秦昭襄王的阴谋并巧计完璧归赵,因为国争誉立功,被列为上卿,位居大将廉颇之上。</p> <p class="ql-block">廉颇不服,认为自己攻城野战功劳最大,而蔺相如不过只有口舌之劳,且出身微贱,扬言见面时总要给他难堪。</p> <p class="ql-block">为此,蔺相如为顾全国家大局,常称病不与廉颇同时上朝争名列,对廉颇处处退让。</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二人途中相遇,因道路狭窄无法相让,蔺相如便主动退入小巷,请廉颇先行。他的门客以为蔺相如胆怯怕死,有的想辞去。蔺相如阻止而问之:廉颇与秦王哪个厉害,秦王那么厉害我还不怕,为什么独怕廉颇?</p> <p class="ql-block">当前强秦不敢轻易进犯赵国,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俩人担负重任,“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p> <p class="ql-block">廉颇闻之很受感动,明白了蔺相如让他的道理,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p> <p class="ql-block">从此两人和好,结为生死之交,同心协力,共卫国家。这也就是为后世广为传颂的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传颂着“将相和”之故事,为历代人民所赞誉。正所谓古诗云:相如回车为赵国,廉颇负荆痛悔过。</p> <p class="ql-block">修建历史:</p><p class="ql-block">明嘉靖《广平府志·卷八古迹志·桥巷类》中即有古迹回车巷的记载:“回车巷,在邯郸县治西南,相传昔蔺相如引车避廉颇于此。”嘉靖志纂成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其时,纂志的长垣县丞陈棐,还为编修好府志,到邯郸等地进行过实地考察,包括赵王城、王郎城、丛台等,这回车巷按说也肯定来过。</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广平知府唐曜取《夏承碑旧拓》于漳川书院,重刻一碑置亭中。</p> <p class="ql-block">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邯郸知县肃察在此巷东口墙上镶有石碑,碑上刻有“蔺相如回车巷”六个大字。</p><p class="ql-block">1957年修民房时将石刻取下镶在水泥座内,十年动乱中,碑及坊均被砸毁。</p> <p class="ql-block">邯郸的当地话,能看懂几个。例如,</p><p class="ql-block">1.夜跟儿:表示“昨天”的意思;</p><p class="ql-block">2.咋类:表示:“怎么了”;</p><p class="ql-block">3.老叶儿:表示“太阳光”;</p><p class="ql-block">4.稀罕:表示“喜欢”的意思;</p><p class="ql-block">5.可呗儿类:表示“可不是吗”;</p><p class="ql-block">6.吃了miu:意思是“吃饭了没有?”;</p><p class="ql-block">7.能嘞不赖:表示有“本事”;</p><p class="ql-block">8.且跟儿:表示“时间长”。</p><p class="ql-block">是不是这些意思,邯郸人最清楚。</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邯郸县志》亦载:“回车巷,在南门里。世传蔺相如引车避颇于此,故名。”</p> <p class="ql-block">乾隆本《邯郸县志》的记述,文字有些不同:“回车巷,在南门内。世传廉颇欲辱蔺相如,相如避车于此,故名。事详宦迹。”</p> <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杨肇基撰《邯郸县志》中也有回车巷在南门里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小巷虽然被保留下来,但却没有古老民居、宅院,没有夹道参天古木。所见到的是两旁现代化店铺。</p> <p class="ql-block">邯郸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后,将回车巷所在地的原赵国古“御街”规划为古赵文化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该街从邯山书院始,到南门外菜市,全长约2华里,已陆续启动建设。</p> <p class="ql-block">李景濂故居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城内中街35号(串城街),原为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教授、北洋大学帮办李景濂的居所,现存建筑占地面积772.65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于1949年后长期作为法院使用,2020年8月被邯郸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设立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始建于清末民初,原为李景濂(1875 -1935)家族宅邸。</p><p class="ql-block">李景濂为邯郸县清代唯一优贡生出身,于1903年考中癸卯科举人,1904年考中甲辰科进士,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总统府政治咨议等职。</p> <p class="ql-block">1949年后,故居被改造为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场所,沿用至21世纪初,民间习称"老法院"。2020年8月经邯郸市人民政府核准,正式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整体院落坐北朝南,现存传统四合院格局,主体建筑包含门楼、正房及东西厢房。</p><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采用抬梁式木构架,墙体为青砖砌筑,屋面保留原灰色机制板瓦,门窗沿用民国时期典型木质竖棂样式。院内现存民国时期地砖约200平方米,院落西南角保留古井一口。</p> <p class="ql-block">回车巷里有个南门里天主教堂,建于2006年的9月,是耶稣圣心堂。教堂坐东朝西,东西长42米,南北宽20米,总建筑面积88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教堂楼顶十字塔高30米,教堂整体是钢结构哥德式建筑,是由刘秀华神父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很多年轻人在这许下爱的誓言。正好来到邯郸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就到这里目睹了一下神圣浪漫的南门里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回车巷里的万宝楼是邯郸串城街改造后保留的历史建筑,主要用于民间艺术展示和活动。它最初是邯郸人日常生活的见证地,曾作为红白喜事的聚集地,现常用于皮影戏等传统艺术表演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城南小院民宿位于邯郸市丛台区回车巷内,是该区域的新晋民宿代表。该民宿以现代化设施、优质服务和便捷交通著称。</p> <p class="ql-block">邯郸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后,将回车巷所在地的原赵国古“御街”规划为古赵文化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回车巷,所在的邯郸道(俗称串城街),是一条战汉风格的历史街区。是古代邯郸城的中心大道,是秦始皇的故里。武灵阁、玉皇阁、秦始皇诞生地纪念馆(朱家巷、秦始皇故里)、蔺相如府、将军府、学步桥、慈禧行宫、邯山书院、张国彦宗庙、王琴堂故居、赵阙、清真寺、河北银行旧址等人文景观荟萃。</p><p class="ql-block">踏入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仿佛来了一次千年的穿越,街道两旁青砖灰瓦的建筑,复刻着古赵风情,学生时代学过的《将相和》的历史典故,没想到就发生在这里。</p><p class="ql-block">巷内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喧嚣,只有手工匠人敲打着铜器的叮咚声,漫步在还原的古巷中,不必刻意追溯,便能在砖瓦草木间感受到回车巷厚重历史的文脉;这里不只是一条复刻的古巷,更是一段鲜活历史的“时光印记”,让每一步行走,都成为与千年文明历史的交融。</p><p class="ql-block">完成于:2025年9月30日</p><p class="ql-block"> 感谢美友关注与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