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喜临忆深情 一纸丹青谢旧恩———致吾辈同窗与弟子

河东田夫文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双 节 喜 临 忆 深 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 纸 丹 青 谢 旧 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致吾辈同窗与弟子</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光回溯至2019年,新中国七十华诞的礼炮犹在耳畔回响,我亦怀着对时代的敬意与对笔墨的热忱,举办了那场个人画展。本是一己之欢,未料消息传开后,当年的同窗挚友、昔日的授业弟子,竟纷纷寄来书画作品以示祝贺。</p><p class="ql-block"> 那些从全国各地辗转而来的卷轴与宣纸,载着跨越数十载的情谊,沉甸甸地落在案头。有同窗挥毫写下“艺树常青”的祝福,笔锋间仍是当年课堂上互赠习作时的洒脱;有弟子临摹了我早年教他们的《墨竹图》,枝叶间藏着“师者传道,弟子记恩”的赤诚;更有久未谋面的老友,将对家国的礼赞与对旧友的牵挂融于一幅《硕果丰收》,皴擦点染间,尽是岁月沉淀的深情。</p><p class="ql-block"> 彼时捧着这些作品,心中暖意翻涌。我当即决定将这些赠贺之作编辑成《挥笔抒丹青》画册,既是为建国七十周年留下一段笔墨见证,更是要将这份情谊妥帖珍藏,再一一寄回诸位手中,让大家看见彼此的心意在纸上流转。于是,我逐一审阅、精心排版,在每幅作品旁细细标注下作者姓名与当年的点滴回忆,仿佛借着笔墨,又与大家重走了一遍青葱岁月。</p> 作品排列不分先后 同学 赵南南作品 同学 韩珍水作品 同学 王定锁作品 同学 关生成作品 同学 贾庆庠作品 同学 李焕堂作品 同学 要守文作品 同学 贺保国作品 同学 杨长生作品 同学 王时敏作品 回学 黄海涛作品 同学 吴书文作品 <p class="ql-block">  可世事总难尽如人意。画册付梓后,琐碎事务接踵而至,工作室搬迁、家事又生变故,诸多杂事缠身,竟让邮寄画册的计划一再搁置。待我终于腾出手来,翻找当年记录着地址的通讯录时,才发现它早已在数次整理中遗失。那些熟悉的名字跃然纸上,我却再也寻不到对应的地址——有的同窗毕业后便断了联系,有的弟子早已迁居异地,辗转打听数次,得到的也多是“久未联络”的消息。</p><p class="ql-block"> 这一搁,便是数年。每当我翻开那本厚重的画册,看见一幅幅饱含心意的作品,心中便涌起难以言说的憾疚。本该早早送到大家手中的感谢,竟成了压在心头的一桩心事。我无数次对着画册上的名字出神,想着你们是否还记挂着当年的约定,是否会疑惑那份承载着祝福的画册,为何迟迟未到。</p> 学生 王云亮作品 学生 赵建中作品 学生 刘国芳作品 学生 李志强作品 学生 翟通轩作品 学生 吴殿魁作品 学生 程 奇作品 学生 靳东泓作品 学生 卫文明作品 学生 王俊明作品 学生 范怀保作品 学生 马宝全作品 学生 黄娟玲作品 <p class="ql-block">  如今,借着这方平台,我将这些作品一一发出。不为弥补过往的遗憾,只为向当年寄来祝福的每一位同窗、每一位弟子,道一声迟来的“谢谢”。谢谢你们在建国七十周年的特殊时刻,以笔墨为礼,赴我一场书画之约;谢谢你们在岁月流转中,仍记得当年的师生情、同窗谊,让那段青春岁月,因这一纸丹青而愈发鲜活。</p><p class="ql-block"> 或许我们早已散落天涯,或许岁月已改变了彼此的模样,但这些书画里的温度与情谊,从未因时光流逝而褪色。愿这迟来的分享,能让你们看见,当年的心意我始终珍藏,那份跨越山海的祝福,早已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p> 学生 韩 军作品 学生 吳国荣作品 学生 张西云作品 学生 卫俊法作品 学生 李志勇作品 学生 曹恒冲作品 学生 张俊生作品 学生 焦 明作品 学生 卢文斌作品 学生 原志坚作品 学生 李春耕作品 附《挥笔抒丹青》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