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忆 (八十八)

华祖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诺 木 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b><b style="color:rgb(1, 1, 1);">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出差探亲等原因多次经柴达木盆地进出西藏,而行驶在这条109国道上就必然要经过一个地方--诺木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地处西部青藏高原,被周围昆仑山当金山日月山等群山怀抱着,面积达25万多平方公里,盆地内资源丰富,钾盐及各种稀有金属应有尽有,是我国宝贵的资源宝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一九六九年八月一日,我们部队从西宁经青藏线进藏,第二天翻过日月山后就一头扎进了柴达木盆地。行军第四天,我们的车队在茫茫戈壁中慢慢蠕动着,中午时分,来到了一处只有孤零零几间土坯房的地方停下,车队要在这儿休息吃午饭,听指导员讲,这里就是诺木洪兵站,吃过饭后要继续赶路,下一站就是格尔木兵站,我们要在格尔木休整两天。</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我们的指导员真是见多识广,吃饭期间,他向我们讲在解放初,赫赫有名的西北悍匪乌斯曼就是在这儿被我军的两名战士擒获的,当时,这个惯匪在新疆大肆袭击杀掠我解放军官兵,而被毛主席朱总司令下令通缉,结果被解放军一路追杀到此遭擒,后被押送乌鲁木齐公审枪决。指导员接着又讲了一个惊天大秘密,他说,在我们吃饭的地方往北几十公里,就有一个大监狱,里面关押着很多重刑犯,而且很多还戴着沉重的脚镣手铐。由于地处戈壁大漠中,这里那时就是无人区,所以对这些犯人的看管并不严,你就是让他跑,他也不敢,因为他知道,一旦离开了监狱,在茫茫大漠中在烈日的炙烤下,要不了多久就会死翘翘了,所以这里根本不会发生越狱逃跑事件。听指导员这么一说,我们觉得非常好奇,真想跑去看个究竟,可马上要出发去格尔木了,只好等有机会去一探虚实吧。</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以后多次进出柴达木,途经诺木洪时总要凝神向那个方向观望,心想着最好过去看一眼,无奈自己只是个乘客,无法作主,只能望着灰蒙蒙的远方而独自想象着,不知那里边的哪些犯人们究竟是怎么个状态。</b></p><p class="ql-block"><b> 时间来到八十年代初,随着严打的到来,一则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国家为有效管理因严打而羁押的罪犯,就把一大批重刑犯发配到了诺木洪这个边陲之地,同时也为了改造这批犯人,让他们自食其力,对这个监狱进行了大改造,兴修水利,改良土壤,让戈壁荒漠上长出庄稼来,监狱名称也改为诺木洪农场了。不过那些刚到这儿的犯人们,看到他们所处的环境不由得个个失声痛哭,都以为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真的是永无出头之日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然而,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些犯人在监狱及农场管理人员的监督帮助下,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不长的时间内把东西长约20公里,宽约3~4公里的诺木洪农场办成了戈壁滩上的绿洲。他们在海拔近3000米的高寒干旱之地,开垦出了6.3万亩农田,并建成5000多亩的防护林,修建了灌溉渠,最高年份粮食产量一度达3000多万斤。其他农作物也接连试种成功,尤其是引进了西北地区经济作物枸杞的种植成功,不但产量高,品质还特别好,并培育出了自己特有的黑色枸杞,因它富含花青素及其他营养成份,受到了市场的追捧。现在农场光枸杞的一项其年收入就达150亿元之巨。昔日的大监狱,今天成了柴达木盆地的一颗璀璨明珠,真的令人感慨万分。</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