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沂蒙煎饼 嘎嘎香

yingzi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天气下着下雨还带着些许凉意,我们穿着素雅的绿色花卉旗袍,像是从老街巷里走出来的烟火诗人,不施粉黛,却笑得格外明亮。有人端着一盘热腾腾的煎饼,有人竖起大拇指轻声夸赞“香!”那一刻,空气里不只是麦香,还有人情的暖意。我站在一旁,忍不住也伸手拿起一张,薄如纸,韧如布,咬一口,酥脆与柔软在齿间交织——这哪是煎饼,分明是沂蒙山风揉进面里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走进工厂,机器低鸣,面团在传送带上缓缓前行,像一条蜿蜒的小河。两位师傅站在操作台前,合力托起一张刚出炉的巨大圆饼,足有脸盆大,边缘微微翘起,泛着金黄的光泽。她们穿着同样的绿色花纹旗袍,在这片钢铁与蒸汽的天地里,竟毫不违和。那不是表演的装束,而是一种郑重的仪式感——仿佛穿上它,才配得上这份传承的手艺。她们笑着,眼神里是熟练与骄傲,那张大饼,不只是产品,更是手艺的勋章。</p> <p class="ql-block">姐妹高高举起一张刚烙好的煎饼,像展示战利品,又像在致敬土地。另一位静静站在她身旁,目光温柔地落在那张饼上,仿佛看着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旗袍的袖口沾了点面粉,她也不在意,只是笑着说:“火候刚好。”我凑近闻了闻,焦香中带着谷物的清甜,那是机器无法复制的温度。原来,最香的煎饼,从来不是最快出炉的那张,而是用心守着火候、一锅一锅烙出来的那一份踏实。</p> <p class="ql-block">快到中午时,一群人又聚在厨房里合影。她们依旧穿着那身绿色花卉旗袍,手里捧着各式各样的煎饼,有的卷着咸菜,有的夹着鸡蛋,笑容像阳光一样洒满了整个空间。背景里锅碗瓢盆整齐排列,食材堆叠有序,像一场关于味道的盛宴正在悄然进行。没有人说话,但那种默契和欢喜,早已写在了眼神和手势里。我忽然明白,沂蒙煎饼之所以“嘎嘎香”,不只是因为水好、面好、火候好,更是因为做它的人,心里有爱,手里有劲,脸上有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天走下来,我闻过麦香,见过火光,也听到了笑声。原来最动人的味道,从来不只停留在舌尖。它藏在旗袍的褶皱里,藏在厨房的烟火中,藏在一群普通女性日复一日的坚持里。看看沂蒙煎饼,嘎嘎香——香的不是一张饼,是一群人用生活煨出来的热气腾腾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