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15日,这是个被岁月镌刻的日子。今年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津知青支援新疆建设60周年庆典》</span>在馨悦大酒店盛大举行。</p> <p class="ql-block"> 会场布置得格外温馨,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这场盛典的隆重。尤其是大银幕上不断播放着战友们今昔精彩的真实生活片段,把我们带到了那难忘的峥嵘岁月……让我们又回到年轻时代……住地窝子,吃苞谷馍,在戈壁荒原上挥洒汗水、并肩奋斗开发苇湖的日子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许多战友默默擦拭着眼角的泪水,那是对青春岁月的深深眷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60年过去了,我们滨海13位女战友曾怀揣着理想与热情,奔赴新疆那片广袤的土地,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段段壮丽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如今时光流转,我们13位女战友仅剩下我们6个人了(其中一名战友因病未到)。我们虽已两鬓斑白,但那份战友情却永远长青。愿我们各自安好,幸福健康!</p> <p class="ql-block"> 85岁崔宝龙大哥 代表知青致词</p><p class="ql-block"> 尊敬的九零团王萍书记,杜芳主任,秦老师,</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上海战友,兄弟团场战友,外地战友,天津战友,知青亲属 ,战友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相聚在这里,共同纪念天津知青支援新疆建设60周年</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代表大会筹备组,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鞠躬) </p> <p class="ql-block"> 向为新疆建设做出贡献的知青们致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向当年关心过,帮助过知青的老战友,老朋友,老领导,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向生活在外地的天津战友,致以亲切的问候,欢迎他们常回家看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向因身体不适 ,没能到会的天津战友表示衷心的问候,祝他们早日恢复健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向故去的39位天津战友,表示深深的怀念,尽管他们倒下的方式不同,但是,他们都为九零团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不会忘记他们。</p> <p class="ql-block"> “支边”是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远航,</p><p class="ql-block"> 60年前,178名天津知青,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揣<span style="font-size:18px;">理想和热血,踏上西行的列车,一路高唱“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歌曲,奔赴遥远的新疆博乐农五师九零团 ,来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九零团一穷二白,满目荒凉,面对重重困难,无一人退缩,那时的大环境与现在不一样,观念和认知也不相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人们的精神支柱就是一本书, 大家都叫它“红宝书”,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带上它,那时人人“学雷锋”,“唱红歌”,最响亮的口号就是:“为人民服务”,那时,经常唱的歌有:“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直到现在,很多知青还喜欢唱红歌,可见,那时的“毛泽东思想”是多么的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那时家家过苦日子,破房烂屋,缺吃少穿,可人们总是精神饱满,干劲十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天津知青也是一腔热血,与老职工同吃同住,同甘共苦,挖渠修路,开荒造田,草场放牧,割麦挥镰,战天斗地,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 90团对知青的培养还是挺重视的,有的早早就进了演出队,后来又有很多知青当了老师,教书育人,不少的知青被提了干 ,各个部门都有知青的身影,有的当了连长,指导员,有的当了校长,书记。还有的当了处长,团长,他们受到了培养,得到了锻炼,学到了本领,增涨了才干,学会了自强不息,坚韧果敢,从不惧怕任何困难和挑战,用青春和汗水,用坚韧和奉献,书写了一段永不褪色的壮丽诗篇,九零团的每一寸土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都留下了知青的足迹,也结下了知青与90团的深厚情谊,不可否认,知青为90团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和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新疆,富饶美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生活幸福。作为见证者,我们也倍感欣慰和自豪, </p><p class="ql-block"> 战友们,60年沧桑巨变,但初心不变,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那段支边岁月永远是我们的生活动力和宝贵财富,很多知青回城以后,之所以能事业有成,一帆风顺,这的确与在九零团的那段经历有关。</p> <p class="ql-block"> 还有的知青选择了永远留在新疆,成了真正的“新疆人”,献了青春献子孙,为他们点赞!</p><p class="ql-block"> 有的知青在文革中,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甚至被迫害致死,但他们有大局观,忍辱负重,不卑不亢,宽容大度,砥砺前行,为他们点赞</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一甲子,弹指一挥间,再回首,怎不令人泪湿双眼,感慨万千!所有的苦都吃了,所有的难都受了,‘青春流逝了,身体受损了,两鬓斑白了,但对祖国的忠诚始终不变,天津知青支援新疆建设的壮举,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史册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为当年天山脚下的津们儿女,作为一代不可复制“知青人”,我们向全国所有“上山下乡”的知青们致敬, 向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致敬,向那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致敬。</p> <p class="ql-block"> 这段历史应当被铭记,这种精神应当被传承。</p><p class="ql-block"> “知青运动”空前绝后,不会再有</p><p class="ql-block"> “知青精神”浩气长存,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 “知青人”爱党爱国, 一片忠心!</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兄弟姐妹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我们有幸,在90团,相识,相知,同命运,共患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很多还结为了夫妻,如今,虽然有的天各一方,却始终彼此牵挂,思念对方,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知青经历,刻骨铭心,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知青友谊,情同手足,地久天长 ,</p> <p class="ql-block"> 天津知青和上海知青,亲如兄弟姐妹,永远是一家, 天津知青和上海知青的友谊万岁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以毕杰为组长的筹备组,为大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毕杰和刘工最为辛苦 。大会在准备过程中,也得到了广大战友的认可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 筹备组决定,今后不再搞大型的纪念活动,以后相见的机会可能不多了,希望大家珍惜这最后的一次大团聚,不流泪,不悲伤,多鼓励,多关照,多拥抱,多拍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后,愿以三句话与大家共勉: </p><p class="ql-block"> 一愿 第二故乡九零团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 二愿 知青精神永存,</p><p class="ql-block"> 三愿 战友们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