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也是唐诗最后的余晖。它里面暗含的平等意识以及对统治集团的颠覆与清算,宛如一道黑暗中破晓的曙光,当时的唐王朝气数已尽,统治集团腐朽至极,各地官员和节度使势力盘踞错节。当时唐王朝统治黑暗,赋税沉重,且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且上升渠道被门阀世家垄断,众多有识之士无法完成阶级跃迁的梦想,因此纷纷开始起义。其中,黄巢便是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黄巢原本是私盐贩子出身,但才思敏捷且好学,因此很快便从中脱颖而出。但由于唐朝当时科举制度不完善,世家门阀依旧拥有很大势力,导致朝堂上的高官皆为名门。当时的唐王朝国祚两百多年,已近末路,朝堂上的黑暗以及百姓的民不聊生可想而知。再加上天灾连连,就差一个导火索,就能让唐朝重新回到魏晋南北朝那种群雄割据的年代,唐朝的根基也会全部破坏掉。而这个人,就是黄巢,他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虽然后来他死在自己人的手中,可他的起义无疑是敲响了大唐王朝的丧钟,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此时萎靡不振。在黄巢死后仅仅20多年,朱温就篡了唐朝皇帝的位置,改国号为大梁,中国从此陷入了更为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 唐朝晚期,徭役繁多,战乱频繁,藩镇割据越发严重,各地豪强越来越不服从中央管理,官员也借此机会讹诈百姓。虽然出现过短暂的中兴时期,可惜大唐的陨落已成定数。当时的贵族官僚奢靡成风,经济凋敝之下,他们竟然还能如此挥霍。可惜,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总是维持不了太久。一场席卷各地的黄巢大起义,彻底摧毁了唐王朝的根基,使得唐朝失去了江南这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随后,藩镇割据越发严重,各地之间相互讨伐,人民四处逃难、民不聊生。黄巢在攻破长安后也开始行暴虐之事,侵占百姓财产,奸淫妇女,并大行烧杀抢掠之事。由于农民起义军的不得人心,唐军很快就重振旗鼓,迅速夺回了长安,并与沙陀骑兵结盟,将农民起义军团团包围。黄巢只得赶回山东老家,最终在狼虎谷中自杀。但很多人觉得黄巢死因成谜,认为自杀之说不可信。但黄巢起义把天下门阀扫荡一空,无疑是给宋朝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士大夫阶层开始崛起,从此世间不再能有世袭的贵族。</p> <p class="ql-block">菊花最后凋零在了泥土之中,可它化作的香泥却护住了千千万万株花草,算不算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即便,那些冲天的金菊已经沾满了鲜血,可它却代表了千千万万个草根阶层颠覆皇权的梦想,以及对腐朽势力的反抗。即便是在今天,这两句诗读起来仍然觉得气势磅礴。它里面蕴含着那种摧枯拉朽的豪迈气势、对于特权阶级以及官僚阶层的那种高高在上的蔑视态度以及对于统治者的傲慢至今读起来仍然振奋人心。菊花,这一在秋天自然开放衰败的花,在黄巢的笔下,竟然也如此浪漫。农民起义的旗帜插遍了整个大唐的江山,满城之中尽是戴着黄头巾披着金甲的勇士。唐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新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了---</p> <p class="ql-block"> 唐朝,世人皆推崇华丽丰硕的牡丹,对于开在路边、惨兮兮的菊花,那是隐士才喜欢的东西——这倒不是当时的人欣赏不了菊花的美,而是唐朝的整体风气就是这样。不过,在当时的上层,也流行将菊花冲泡茶水——这倒是和自古以来的文人情调莫名地一致。唐朝时期,菊花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作用也逐渐从药用转为观赏。各种颜色的新品种纷纷涌现,成为大众喜爱的花卉和文人墨客托物言情的牵挂。中唐时期的元稹、白居易就有不少赞美菊花的诗篇,到了晚唐,就更多了,当时的人们还流行在重阳节那天举办赏菊活动,这一习俗哪怕直到今天都有遗存。不过,像黄巢这样把菊花捧向一个新高度的、以一种革命性的精神代表于世的还是独此一份。这代表着黄巢磅礴的胸襟、傲视群雄的霸气以及把食利阶层视为粪土的不屑。唐朝时期封建王朝还处于上升期,能喊出这样的口号,哪怕在现在都很难得。当冲天的香气冲破整个长安之际,便是安居乐业、天下大同的新生局面。</p> <p class="ql-block"> 只可惜,黄巢虽然摧毁了世家门阀以及唐王朝的根基,可他终究还是个凡人。金黄的菊花被染上鲜血,在唐军的铁蹄之下,它的幽香也只能进入泥土,封存在孕育百花的大地之上。这也就说明,如果没有士人的领导和知识分子的支持,靠单纯的农民起义是很难推翻腐朽的旧王朝的。黄巢兵下本质不过只是一群流寇,目光短浅不说,对征服地区的百姓也是极其残忍,这最终导致了他们失去人民的支持。唐王朝最终还是剿灭了叛军,黄巢也最终死在大唐覆灭的前夜。百花的香气最终还是掩埋了菊花的幽香,尽管这“百花”与原来的百花有所不同。也就是说,靠滥造杀业换来的菊花的幽香,根本就不可能抵抗得了代表了群众和新兴势力的力量的群花的芳香。</p> <p class="ql-block">菊花最终残败在了大唐覆灭的前夜,在一片混乱之中,唐王朝也走向了它的末路,群雄开始纷争,篡权的朱温原本也是朱温部下,却在黄巢失势后归降唐军。更加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来临,这个时候,中原地区可谓乱作一片,57年的时间竟然出了五六个朝代,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各地政权,混乱程度相比唐末有过之而无不及。直到北宋时期赵匡胤取代后周并扫平天下,才完成了基本的统一,但由于五代后晋儿皇帝石敬瑭的骚操作,导致重要的战略要地燕云十六州一直处在辽朝境内,双方拉锯了上百年。黄巢的农民起义军,最终还是被时代的铁蹄所践踏。也许,孕育菊花的,是背后那千千万万朵百花,而菊花庇护的,也是千千万万株花丛。农民起义的根基,就是广大的万千群众,而这万千群众也要有着不同的成分以及统一的、坚定的目标,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菊花最终落幕在了夕阳之下,新的政权开始雄起。黄巢终究不是唐朝的帝王,更不是宋代的赵匡胤。他的出身与经历限制了他的思维,而他最终也没完成取代唐朝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百花的香气将冲天的菊花碾碎,群芳的色彩重新绽放在新生的大地之上。也许,对于她们来说,不论是菊花还是牡丹,都仅仅是她们之中的一员而已。当新生的牡丹重新绽放在被群花簇拥的大地之上,这才是她们最想见到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若我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花中隐士的菊花最终还是不能代替牡丹的地位,被人民抛弃的农民起义领袖最终会被推翻。作为统治者和执政官员的要求从来不是独树一帜,而是不脱离民众的实事求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