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科学科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了科学的启蒙教材,三年级开始比较正规的科学教材。从《学林》到《王朝霞》,从扬帆到53,都开始进军这一领域,极尽出题之能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发现:科学科目的教学是极具挑战性的。首先,教材的广度和语文科目好有一比,天文地理,鸡毛蒜皮无所不包;其次,教材的深度堪比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科目,虽然仅仅是浅尝辄止,但足以让老师焦头烂额;最后,kaoshi的时候可能还会出现安全,道法科目的题目,让人哭笑不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拿苏教版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研究土壤》来说吧,教材的知识点很简单,思维导图如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等做题的时候就没有这么简单了,题目的内容上课的时候好像都讲过,但仅仅是浅尝辄止,没法深入,没法面面俱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深入了孩子们根本听不懂,面面俱到一节课根本讲不完,讲完了孩子们也啥都记不住。我是他们的科学老师和体育老师,哄哄说说把一两节体育课也上成了科学课,但还是感觉不够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小练习就有好几道题有待商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选择题第5小题:土壤中的小动物被称为“功臣”,不是因为他们能()。其实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但标准答案是C直接制造腐殖质。难道小动物的排泄物不是腐殖质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判断题第三题:为了培养独立的能力,我们可以自己去水边观察土壤。先不说表达让人感觉很别扭,抠字眼的话都是病句,但为什么标准答案是错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算万算没算到,人家会出图片题。我让孩子们记住红薯,西瓜,花生,仙人掌这些常见植物喜欢砂质土;芦苇,水稻,荷花这些常见植物喜欢黏质土;其他的通通喜欢壤质土。但人家出了图片题,咱的孩子都多少年没见过水稻了,能做对着实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教材把实验操作作为了重点,实验探究题占了40分。我们平时确实没有做过实验,即使做了实验,囿于条件限制,也不是很规范。对于诸多细节,也确实难为了孩子们。30多分都算是高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还发现:科学教材对很多概念表达上也不是很准确:“砂”“沙”傻傻分不清楚,盲猜大颗粒的是“砂”,小颗粒的是“沙”,可是我没有证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然条件下形成20厘米厚的土壤,一般需要成百上千年,但有些资料上又是成千上万年,一点都不严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小练习总体情况来看,一班好于二班,男生好于女生。我猜大概因为男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多一些吧,因此要学好科学还是要多走进大自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外上课认真听讲也很重要。老师毕竟见多识广,简简单单的两三页教材要讲一节课,补充了许多细节和考点,只有认真听,思维跟着老师走,才能有较大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于成绩,虽然我自己不能淡定,到还是奉劝各位家长淡定,毕竟我们都在摸索的阶段。对于老师,孩子们考好了,怕他们不知天高地厚,不重视;考差了,怕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信心。两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将努力探索教法,深刻钻研教材,和孩子们一同成长,和家长们一起加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