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佳客》 中国国粹之京剧

健康笑杨虎群

京剧(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br>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形成了“班曰徽班,调曰汉调”的演出格局,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地交流、融合,形成了唱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腔调、念白以京汉语言为主、湖广音加中州韵的京剧。<br>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也作“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打击乐伴奏为主(鼓板、大锣、铙钹、小锣)。<br> 京剧的脚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现已不再立专行。各行当内部还有更细的划分。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br>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br>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br> <h1><p><b> 《思佳客》</b></p></h1><h3> 中国国粹之京剧</h3><div><b> 生旦青衣意韵长,</b></div><div><b> 丑角花脸艺精强。</b></div><div><b> 琴弦雅奏呈龙跃,</b></div><div><b> 鼓板佳音现凤翔。</b></div><div><b><br></b></div><div><b> 梅郝马,</b><span style="color: inherit;">①、②、③、</span></div><div><b> 叶萧杨。</b><span style="color: inherit;">④、⑤、⑥</span></div><h1><b> 梨园流派竞荣光。<br> 中华瑰宝传承葆,<br> 京剧明朝更炜煌。</b></h1><div><br></div><h3> 注:</h3><h3> ①、旦行 梅派(梅兰芳)<br> ②、净行 郝派 (郝寿臣)<br> ③、生行 老生 马派(马连良)<br> ④、生行 小生 叶派(叶盛兰)<br> ⑤、丑行 萧派 (萧长华)<br> ⑥、生行 武生 杨派(杨小楼)<br><i> </i></h3><h3><i> 2025年9月28日于南京<br></i><i> 龙榆生谱晏几道体<br></i><i> 《词林正韵》第二部</i></h3><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br></div> 中国京剧邮票 《京剧旦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反映中国京剧的表演艺术,于1983年7月20日发行的,志号为T.87的特种邮票。 <br> 《京剧旦角》邮票全套8枚,分别是:<br> 《拾玉镯》里的角色孙玉姣,属花旦闺门旦;<div> 《秋江》中的人物陈妙常,闺门旦;<br> 《白蛇传》中的角色白素贞,花衫刀马旦;</div><div> 《十三妹》中的十三妹,刀马旦;<br> 《秦香莲》中的秦香莲,青衣;</div><div> 《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花旦;<br> 《西厢记》中的主角崔莺莺,青衣闺门旦;</div><div> 《穆桂英》中的穆桂英,刀马旦。<br></div> 《京剧丑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为了宣扬中华民族的京剧艺术,于2001年2月15日发行的,志号为2001-3的特种邮票。<br> 丑行分为文丑和武丑两种,因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粉块,又叫“小花脸”或“三花脸”。丑角在剧中表情生动滑稽,给人以深刻印象。<br> 这套邮票图案分别是:<br> 文丑:汤勤《什头刺汤》中的人物;<div> 武丑:刘利华《三岔口》中的人物;<br> 文丑:高力士《贵妃醉酒》中的人物、</div><div>蒋干《群英会》中的人物;<br> 武丑:杨香武《三盗九龙杯》中的人物、</div><div>时迁《时迁盗甲》中的人物。<br></div> 《京剧生角》特种邮票由国家邮政局于2007年3月10日发行,志号2007-5,全套包含6枚邮票。<br> 生角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门行当,其中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等。<br> 其中代表老生的有:“蔺相如”来自《将相和》、“宋士杰”来自《四进士》;<br> 代表小生的是:“周瑜”来自《群英会》、“许仙”来自《白蛇传》;<br> 代表武生的是:“高宠”来自《挑滑车》、“任堂惠”来自《三岔口》。<br> 《京剧净角》特种邮票由中国邮政于2008年2月23日发行,属京剧行当系列第四套,志号2008-3。全套共6枚,设计者为原杉杉,<br> 净角是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总体上分三大类:正净(铜锤花脸、黑头)、副净(架子花脸)和武净(武花脸)。<br>这套邮票图案分别是:<br> 徐彦昭取《大保国》剧目中的造型,为铜锤花脸;<div> 包拯取《铡美案》中的造型,为黑头;<br> 廉颇取《将相和》中的造型,为铜锤花脸;</div><div> 张飞取《芦花荡》中的造型,为架子花脸;<br> 曹操取《长坂坡》中的造型,为架子花脸;</div><div> 杨延嗣取《金沙滩》中的造型,为武花脸。<br></div> 《梅兰芳舞台艺术》是我国最早的京剧邮票,发行于1962年8月,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设计精品之一。<br> 《抗金兵》图案是梅兰芳扮演擂鼓助威的梁红玉;<div> 《游园惊梦》图案中梅兰芳饰演的是杜丽娘。<br> 《霸王别姬》图案是梅兰芳饰演虞姬舞“双剑穿梭”式子的形象;</div><div> 《穆桂英挂帅》图案是梅兰芳饰演的穆桂英手托黄色帅印亮相。<br> 梅兰芳像图案是梅兰芳的一幅彩墨画像和梅兰芳的亲笔签名;</div><div> 《天女散花》图案是梅兰芳饰演的天女边歌边舞。<br> 《生死恨》图案呈现了梅兰芳扮演的韩玉娘坐在纺车旁边,渴望宋兵早日收复失地的情态;<br> 《宇宙锋》图案是梅兰芳饰演赵艳容金殿装疯,正唱“倒卧在尘埃地信口胡言”时的身段。<br></div> 《马连良舞台艺术》是中国邮政于2009年11月28日发行的特种邮票,志号2009-29,由刘钊设计,北京邮票厂影写版印制,包含《借东风》和《赵氏孤儿》两枚,面值均为1.20元。邮票采用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和荧光喷码技术,发行量1049.91万枚,发行背景为纪念马连良拜师科班入行梨园100周年。 京剧脸谱<br> 1964年第1期《集邮》新邮预报推出了这套京剧脸谱邮票。<br>但当时恰值“现代革命样板戏”运动,这套“古代帝王将相面孔的邮票”受到指责,尽管仅剩最后一枚即可印制完成,邮票发行局还是在当年12月8日进行了销毁。<br> 1980年1月25日,这套邮票重新设计发行. 至此,延误了16年的“京剧脸谱”邮票正式问世。邮票编号为T45,其枚数、内容与“特62”相同。<br> 《京剧脸谱》邮票全套8枚,分别描绘了孟良、李逵、黄盖、孙悟空、鲁智深、廉颇、张飞、窦尔敦的脸谱形象。<br> 中国京剧艺术普通纪念币 中国京剧艺术普通纪念币<br> 面额:5元,直径:30毫米 发行量:6000万枚<br> 京剧艺术是我国国粹,其角色的行当划分严格,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这枚京剧艺术纪念币主图正是生角形象。<br> 《同光十三绝》是晚清画师沈蓉圃绘制于清光绪年间的工笔写生戏画像,该画作参照清代中期画家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中的戏曲人物,用工笔重彩绘制而成。正如景孤血在《题十三绝图咏》中所评“墨彩如生,吹气欲活”。<br> 《同光十三绝》是一幅工笔写生戏画像。该画绘有老生、武生、小生、青衣、花旦、老旦、丑角,均是画家选择的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徽调、昆腔的徽班进京后扬名的13位著名京剧演员。该画原图高约三尺,长有丈余,所绘人物形态自然,各具表情,衣帽须眉,真实细腻,通过绘画中演员之扮相、面部之表情及服饰之特点等,生动地展现出每位演员的人物性格特点,此画的诞生又为研究京剧早期的服饰、扮相和各行角色的艺术特征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