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比萨因为斜塔而出名,在一天最热的时候我们来到比萨,但进城前需要先乘坐公交车 这是比萨城门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比萨城北面的比萨大教堂广场。 进入广场,首先是洗礼堂。形状像一个鸟笼子。 比萨大教堂正在修缮,不开放。 该塔始建于1173年8月9日,建造工程历经数次中断,1370年才正式建成,比萨斜塔为比萨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是世界遗产比萨大教堂广场的组成部分,也是意大利比萨市的地标性建筑。 比萨斜塔倾斜的的确非常厉害,整个广场都是拍照的人,各种搞怪的动作都有,最常见的是侧面支撑斜塔的动作,还有背塔的,抱塔的。更有手拿一个冰激凌桶,把斜塔拍成冰激凌。 比萨斜塔是一座罗马式建筑风格的八层白色大理石钟塔楼,地面以上总高度56米,从基底算起的总高度58.36米<br> 整座建筑为中空圆柱形砌体结构,从下至上,共有213个由圆柱构成的拱形券门。其中最下层是实墙,底层有圆柱15根,刻绘着精美的浮雕。中间6层则是31根圆柱,用连续券做面罩式装饰;最上一层的圆柱为12根,向内收缩,作为结束。 塔内有螺旋式楼梯,连通所有的回廊,可达塔楼顶部 比萨斜塔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次会议决定,将比萨斜塔、大教堂、洗礼堂和墓园一起组成的比萨大教堂广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173年8月9日,比萨斜塔地基正式开始动工。比萨斜塔原设计为垂直树立,塔身盖到第三层的时候开始向北倾斜约0.25度。博纳诺·比萨诺让人把比萨塔北面的立柱和拱门建高些,以便和倾斜相抵。随着施工的不断进展,当建到第4层以上时,塔开始向南倾斜,并且倾斜速率不断增加。 1178年,比萨斜塔第四层完工后,工程暂时停。13世纪,人们决定再次修建这座钟塔时发现,塔身已经向北倾斜了大约17.78厘米,为了纠正倾斜的塔身,工匠们不断在它的南面加高石料,1278年,钟塔已建到第7层,只差最后一层没有加盖时又被迫停工了,塔体已经向南倾斜约0.6度。 1360年,距离上次建设时隔82年后,建筑师Tommaso di Andrea Pisano接手比萨斜塔的建造工程。当开始建造顶层的钟室时,比萨斜塔倾斜增加到约1.6度。1370年,钟塔正式建成,但顶层完成后,整个塔身的倾斜却急剧加快。 14世纪,人们为了防止塔身继续倾斜,将南北两边的台阶建成了不同的数目,以达到平衡,最后南面整整比北面高出86.34厘米。工匠们在北面放置了一口更大些的钟,比萨塔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钟楼。此后的比萨斜塔没有再继续倾斜而是不断下沉,到了19世纪,它已经下沉了25.4厘米,最底层的一部分已经被埋在泥土里。 1817年,两个英国建筑师Cresy和Taylor用铅垂线测量的塔体倾斜已经达到了近5度,塔顶突出地基3.8米 1838年,意大利建筑师阿勒桑德罗决定出手拯救这座建筑。他的方案是把地基周围的泥土挖出来,让大理石柱子重见光明,但工程刚进行没多久,大量积水就漫上来了,已经五个世纪没有动弹的斜塔又倾斜了2.54厘米,有证据表明由此引起塔体倾斜增加约0.25度。 1933年,墨索里尼命人把水泥浇灌进比萨塔地基。1934年,人们在基础下钻了36个孔,并将80吨水泥浆注人到比萨斜塔地基中,结果倾斜非但没有得到纠正,相反却突然增加了30弧秒,斜塔向南的位移突然增加10毫米。<br><br> 从比萨斜塔地基就能明显看出,南侧比较低。位于比萨斜塔入口右侧墙上有碑铭,记录了比萨斜塔开始建造的年代:“此钟楼奠基于公元1174年8月”。 到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的工程师们在斜塔的地基上钻了好几百个洞眼,灌注了80多吨水泥浆,试图稳固塔身。然而并不成功,塔身反而进一步倾斜。 从20世纪50年代,由于人们开始从下砂层大量抽取地下水,从而加速了比萨斜塔塔基沉降和倾斜的速度。从1973年起,意大利政府禁止人们在以比萨斜塔为中心,半径1.5千米的范围内抽水,来保护斜塔。 当1975—1976年间,相关部门关闭了比萨斜塔附近的大量抽水井之后,比萨斜塔倾斜的速率明显减缓。到20世纪90年代初,基础的倾斜大约为5.5度,倾斜的速率为6弧秒/年,即塔顶的水平位移速率为1.5毫米/年。 1990年1月,意大利政府出于安全考虑,关闭了比萨斜塔。意大利政府集中12年的时间,耗资约2500万美元,对斜塔进行修缮。 2001年12月15日,比萨斜塔重新对游客开放,古塔修复费用高达600万欧元,提前开放是为了从售票中获取收益以维持开支。<br><br> 2007年,整个比萨斜塔纠偏行动才完工 。2014年,比萨塔北侧高55.22米,南侧为54.52米 。2023年8月,比萨斜塔已被“扶正”约46厘米,倾斜度恢复到19世纪初水平。<br><br> 比萨斜塔的顶层一共放置了7座大钟,每个钟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其中最大的钟于1655年铸成,重量达3.5吨 现代建筑设计师一般认为是比萨斜塔的选址不当才导致了塔体的倾斜。比萨大教堂建筑群落被选定在比萨市的最高点,但这并不是建教堂的好地方,尤其是建塔的位置,是两条河流冲积留下的松软沙土地。这种沙土地的土层强度差,难以承受用大理石砌筑的沉重的塔身,另一方面,塔基的基础深度也不够(只有3米深),年深日久自然造成塔身出现不均匀下沉。 比萨斜塔与旁边的比萨大教堂、洗礼堂一起成为比萨城的标志。这三座形体各异的建筑均为白色大理石建造,空券廊装饰,风格统一和谐,构成了一个建筑整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建筑中的杰作 出了比萨广场,已经是下午三点多,在城门边的中餐馆吃午饭。 午饭后,旅游大巴开往米兰。<div><br></div> 远处的山脉就是亚平宁山脉。 晚上住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