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海口市龙华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专题培训活动</p><p class="ql-block">智能赋能教育·创新引领未来</p><p class="ql-block">主办:海口市龙华区教学研究室联办: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工作小组</p><p class="ql-block">我校9月30日上午,王健、郑仕敬、蔡五洲、赖州异、王道蓉、卓小慧、王月红、王瑜参加在金宇学校培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音频转译:</p><p class="ql-block">一、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现存问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课时安排冲突,教师本科课程任务重,难腾出时间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且不知如何将其融入现有课程。</p><p class="ql-block">2. 缺乏配套教学资源,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所需的平台、学科工具及实验资源不足。</p><p class="ql-block">3. 资金投入压力大,人工智能教育建设常需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资金,普及难度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相关政策与课程规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多地政策支持:北上广深等城市出台人工智能教育纲要或政策,大多规划每学期开展4课时、每学年8课时的人工智能课程。</p><p class="ql-block">2. 海南省具体方案:海南省教育厅发布2025-2027年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及应用指南,明确多项关键举措。</p><p class="ql-block">- 构建课程体系: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与信息科技、通用技术等课程融合,由省电化教育馆、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牵头明确学段目标、内容,建设省级课程资源。</p><p class="ql-block">- 开发校本课程:鼓励中小学与高校、科研机构、AI企业合作,结合地域和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p><p class="ql-block">- 推进课程开设:采用“试点-扩大”模式,每学期开设不少于4课时,可从信息科技课程中抽取4课时开展AI通识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各学段课程要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国家教育部指南要求</p><p class="ql-block">- 小学阶段:认知上侧重体验与兴趣培养,技能上强调基础应用,思维上培养AI基础思维,价值观上注重文化感知与安全习惯。</p><p class="ql-block">- 初中阶段:认知上侧重理解技术逻辑,技能上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思维上发展工程思维,价值观上深化伦理认知。</p><p class="ql-block">- 高中阶段:认知上强化技术战略,技能上注重创新应用,思维上强化系统思维,价值观上强调践行社会责任。</p><p class="ql-block">2. 海南省细化要求</p><p class="ql-block">- 小学1-2年级:侧重感知体验与兴趣启蒙,激发学生对AI的好奇心。</p><p class="ql-block">- 小学3-4年级:侧重技术认知与简单应用,引导学生用AI解决简单问题。</p><p class="ql-block">- 小学5-6年级:侧重人机交互和基础应用,帮助学生认识人机交互过程。</p><p class="ql-block">- 初中阶段:侧重原理认知与深度应用,通过项目实践理解AI工作原理并解决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 高中阶段:侧重前沿应用和项目创作,培养创新能力与人机协同问题解决能力,强化AI伦理教育,构建小初高一体化分层递进课程体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教学支撑与平台使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教学平台优势:构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平台,实现“轻场景、轻教学、轻管理”,适配行政班教室,课程以视频流形式呈现,含自动带题头的活动实验,降低教师备课和授课压力,提升课堂趣味性。</p><p class="ql-block">2. 平台核心功能</p><p class="ql-block">- 课程覆盖:涵盖1-12年级课程,每年级每学期4课时、每学年8课时。</p><p class="ql-block">- 实验体系:包含感知实验、微格认知实验、原理探究实验,适配不同学段需求。</p><p class="ql-block">- 工具支持:提供图形化编程、Python编程、AIGC等工具,点击即可调用。</p><p class="ql-block">- 数据看板:供区域管理员和学校领导查看听课数据。</p><p class="ql-block">3. 账号申请与登录</p><p class="ql-block">- 申请:扫描二维码,填写信息(含电子邮箱),账号会发送至指定邮箱,可通过手机号查询申请进度。</p><p class="ql-block">- 登录:登录海南智慧教育平台,在“人工智能”栏目点击“进入教学中心”,首次需绑定账号,后续可直接用海南智慧教育平台账号登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课程案例展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小学三年级《未来职业梦想家》</p><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知识上让学生了解文生图、图生图工具工作流程;技能上掌握工具使用生成未来职业照;情感上体验AI表达梦想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授课流程:以“职业猜猜猜”游戏引入,引导学生描述梦想并尝试绘画,引入文生图工具生成职业照,通过IP虚拟人视频讲解AI绘画原理,再用图生图工具上传学生照片生成专属职业照,最后视频总结升华。</p><p class="ql-block">2. 初中七年级《警惕疲劳驾驶助手》</p><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知识上了解疲劳驾驶检测技术流程及与人脸识别的差异;技能上掌握面部动作识别训练工具操作与AI模型验证;情感上感受AI守护生命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授课流程:以疲劳驾驶事故视频引入,讲解检测四步原理(面部检测-特征提取-状态检测-预警设计),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AI判断疲劳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录入图片训练检测模型,最后总结AI守护生命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六、特色课程与未来展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特色课程建设:学校可依托实验室方案打造特色课程,融入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等AI技术,结合课程、实验、教具等体系,该方案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与高校联合打造。</p><p class="ql-block">2. 未来愿景:未来属于掌握AI的新人类,需推动学生从小学AI,学校将以政策为指引,持续推进AI教育,助力学生遇见更大未来,后续相关资料会发布至交流群,教师可扫码入群领取账号密码</p> <p class="ql-block">音频转译:</p><p class="ql-block">中央电化教育馆与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教育合作介绍</p><p class="ql-block">一、合作背景与体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中央电化教育馆与科大讯飞是人工智能教育方案唯一战略合作伙伴,2020年开启首期合作,2025年签署第二期战略合作。双方依托央馆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涵盖素养框架、课程标准、小初高系列课程、师资培训及教学评价,构建完整体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落地推进方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试点评选活动:每年4-10月开展央馆人工智能规模试点应用区(校)评选,由教育部教育资源发展中心发布,目标包括探索教学机制、壮大师资队伍、发挥试点引领作用。其中,一个区需至少5所试点应用校可申请相应荣誉;同步组织优秀课例申报,教师可申请全国人工智能培训师,学校可申请人工智能培训基地。</p><p class="ql-block">2. 平台与方案配置:依托“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服务平台”,提供三种方案配置,分别是纯软件/实验/线上方案、软硬件结合方案(含软件、课程、用书、轻量化硬件)、全量实验室建设方案(针对区域先进或头部学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体系架构与核心内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合作与开发主体:科大讯飞提供技术支持,中央电化教育馆联合北师大等师范名校共同开发。</p><p class="ql-block">2. 核心组成:包含课程体系及配套用书、线上教学与实验平台、多样化教具系统、师训体系、赛事与区域活动、评价手段,最终实现教师“能教会教”、学生提升AI素养、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p><p class="ql-block">3. 课程细节:依据国家中小学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素养框架开发,含大模型专题、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主题课程,部分AI科普课程已上架国家智慧教育平台AI学习专栏,获白部长表扬;配套教材由教育部资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联合师范高校教研员、一线教师及AI技术人员,北师大出版社出版,获教科院认可且海内外广泛应用。</p><p class="ql-block">4. 教具分类:分基础教具(贯穿小初高,支持多样化项目式实验)与特色拓展教具(针对AI+无人驾驶、AI+具身智能等主题,供学校特色化建设选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配套支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赛事活动:依托教具与课程,可参与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分小初高三个组别及市赛、省赛、国赛三级,讯飞对应“智能博物”项目,目前覆盖全国28个省级单位。</p><p class="ql-block">2. 学生素养评价:联合北师大与科大讯飞开发AI素养评价报告体系,采集学生课堂学习、编程成果等多维度过程数据,生成含学习总结、素养评价结果等内容的报告。</p><p class="ql-block">3. 师资培训:平台开放194节全国优秀课例及课程指导、专家讲座等资源,配套线下团队协助课题共研、公开课开展等,打造“新手-骨干-名师”培养体系,支持申报央馆人工智能优秀课例与培训基地;同时可组织企业研学活动,邀请教师、领导参观合肥科大讯飞技术研发中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区域落地案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武汉经开区:入选央馆试点应用区,试点应用校超16所,实现100%开课,积累100多个优秀课例,学生编程成果4万+,科技类获奖超2600项,入选全国创新案例。</p><p class="ql-block">2. 苏州:以“试点标杆打造”带动区域建设,市、区教育局制定试点校建设标准,全区学校AI课程开课率超90%,成为常规规模化课程,入选首批试点区并在全国AI大会分享经验。</p><p class="ql-block">3. 上海黄浦区:2024年发布AI课程指南与规划,科大讯飞提供技术支撑,完成区域平台建设,26所学校开课,开课率达90%。</p><p class="ql-block">4. 海南进展:省馆已标准化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配置清单与需求,每间实验室预算30-60万,学校可按路径申报建设。</p> <p class="ql-block">陈传荣主任:</p><p class="ql-block">一、区域教育现状与评价变革</p><p class="ql-block">1. 小考成绩公布延迟原因:因小学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参照中学评价模式,采用“报考率×总合格率”的综合指数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A、B级评定,全市共44所A级学校,需等待市研究院10月完成教育机构分析后公布成绩。</p><p class="ql-block">2. 中小学成绩表现:今年中考全省800分以上人数新增4000余人,海口新增2070余人,其中龙华区新增400人,占全省1/10、全市1/5;中考总平均分从去年627分升至644分,与美兰区的差距从13分缩小至7分左右。但小学总平均分与美兰区的优势从5分多缩至3分多,薄弱学科集中在乡镇及城区薄弱学校,存在紧缺学科教师配置不足问题(如部分乡镇仅1名音乐教师,道法课开课率低),甚至出现“体育老师代教生物、地理”的情况,导致生地会考分数被拉低。</p><p class="ql-block">3. 典型改进案例:新坡中学通过教师努力与教学探索,生物、地理学科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中考成绩从400多分升至近500分,差生率从30%-40%降至13%。</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人工智能教育推进重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核心目标:推动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有效、有质、有机”结合,通过工具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技术沦为“新瓶装旧酒”(如年轻教师仅用PPT替代传统教学,未明确教学目标与编者意图)。</p><p class="ql-block">2. 观念转变要求:强调人工智能教育是“必选题”,校长、教研员、教师需带头学习AI知识与技能,摒弃“AI替代教师”“屏幕替代黑板”的误区,将AI作为“智能助手”,聚焦能力培养与情感关怀。</p><p class="ql-block">3. 实践方向:各校需结合校情、学情选择AI教育切入点,探索智能备课、精准教学、个性学习等应用;现场设有省便教馆带来的AI设备体验区,可参考实验区经验推进实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后续工作部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二次培训:各校需结合本校特色组织AI教育二次培训,2026年2月前实现阶段性提升,2026年9月覆盖全区中小学。</p><p class="ql-block">2. 计划提交:10月15日前,各校需将人工智能应用计划报送至区教研室邮箱(海口龙华教研室首字母小写@163.com)。</p><p class="ql-block">3. 示范课评选:下学期3月将组织人工智能教育示范课评选,同时提及龙华区在教师培养上的优势——提前颁发区骨干教师证书,获省级认定,助力教师课题申报与职称评定,推动“科研兴校、科研兴区”。</p><p class="ql-block">四、会议收尾</p><p class="ql-block">培训活动内容丰富,达成预期效果,负责人呼吁校长与学科骨干带头落实工作,同时感谢中央电教馆人工智能工作小组专家团队的分享、金宇学校的支持及参会人员的参与,宣布培训会结束。后续还提及将推动龙华区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教育示范区,相关资料会发布至交流群,教师可扫码入群获取。</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