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井景区</p><p class="ql-block">位于瑞金城西的沙洲坝镇沙洲坝村,这里伟人史迹丰富,文物景观独特,“红井”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驻沙洲坝后,这里成为中央政府等党政领导机关在瑞金的第二个驻地。现有革命旧址和纪念性建筑物2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毛泽东、张闻天等在这里进行了一系列治国安邦的伟大实践,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人才,1934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领导机关从这里迁往瑞金云石山(长征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瑞金革命遗址红井革命旧址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旧址</p><p class="ql-block">1933年9月,中央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检查各项财政收支的执行情况;1934年2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将中央审计委员会改由中央执行委员会直接领导,并制定颁布了审计条例,选举阮啸仙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会后,该机构就在这里驻设办公,领导苏区的审计工作,直至1934年7月。</p> <p class="ql-block">本旧址原系杨氏廉太祠堂,建于1890年,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悬山顶,小青瓦屋面,二厅一井,上下进栋四间房,左右各一厢房。红军长征后,房屋被毁,1953年重建,占地面积515·9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97年10月,国家审计署、江西省审计厅、赣州市审计局、瑞金市人民政府、瑞金市审计局对旧址进行了修复。1998年5月,被国家审计署确定为“全国审计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实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瑞金革命遗址。</p> <p class="ql-block">为庆祝建党100周年,2021年4月,在国家审计署关心指导下,中国审计博物馆、江西省审计厅、赣州市审计局、瑞金审计局对旧址及陈列进行了改造提升,重新布展。</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旧址历史陈列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天井</p> <p class="ql-block">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阮啸仙同志办公室兼住室(1934年2月一7月)</p> <p class="ql-block">阮啸仙同志简介</p> <p class="ql-block">阮啸仙同志生平事迹介绍</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办公室兼住室(1934年2月一7月)</p> <p class="ql-block">审计员办公室兼住室(1934年2月一7月)</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1934年2月20日公布实施的《审计条例》</p> <p class="ql-block">红色审计从这里启航</p><p class="ql-block">一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历史陈列</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事业,是伴随着党的诞生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从无到有,逐步创建并发展起来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审计的最初尝试始于早期工人运动组织中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从财政人民委员部审计处到中央审计委员会,新生的红色政权,为加强财政经济监督,防止贪污腐败,逐步建立起具有较高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审计机构,构建了包括部门单位内部审计在内的比较完备的审计监督制度和体系,制定颁布了中国红色政权第一部审计法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紧张而有序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审计监督工作,使苏维埃政府成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这一时期审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为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审计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央苏区的审计工作,是人民审计事业之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是人民共和国各级审计机关之根。红色审计从这里启航。中央苏区审计工作的光荣传统,激励着一代一代审计人薪火相传,砥砺奋进,人民审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span></p><p class="ql-block">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党中央成立了中央审计委员会,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将新时代审计工作推向新的发展征程。</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创设机构</p><p class="ql-block">建党之初,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省港大罢工的工人组织就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为革命根据地审计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土地革命时期,由于经验不足和长期的游击战争环境,各根据地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的财政不统一,财务管理较混乱,贪污浪费现象时有发生。为扭转这种局面,各级地方苏维埃政府成立了财政(经济)审查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为加强财政财务监督,先后设立财政部审计处、审计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等审计机构。其规格地位逐步提高,独立性权威性逐步加强,最终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包括部门单位内部审计组织在內的软为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早期审计监督组织</p> <p class="ql-block">中央苏区的审计机构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审计处机构</p> <p class="ql-block">瑞金县苏维埃政府经济审查委员会的印章(仿制)</p><p class="ql-block">瑞金县苏维埃政府经济审查委员会证件(复制)</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复制)</p> <p class="ql-block">审计委员会</p><p class="ql-block">1933年9月15日,中央人民委员会召开第49次会议,决定成立以中央工农检查部代部长高自立、中央内务部代部长兼司法部副部长梁柏台、中央国民经济部副部长吴亮平为委员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隶属于中央人民委员会,专司审计职能。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使审计职能从财政管理机关中独立出来,标志着审计监督制度发生了新变化。</p><p class="ql-block">高自立(1900一1950)、梁柏台(1899一1935)、吴亮平(1908一1986)简介。</p> <p class="ql-block">中央审计委员会</p><p class="ql-block">“二苏”大会通过的《中央苏维埃组织法》,把预、决算的审查与批准权划归中央执行委员会,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中央审计委员会,其成员由5至9人组成,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任命,设主任、副主任各一人,其他人员按需设置。中央审计委员会地位的变化,标志着苏区审计体制的重大变革,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地位和权威。</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组织系统图》(1934.2)</p> <p class="ql-block">《中央审计委员会组织体系图》</p> <p class="ql-block">苏区的内部审计机构</p><p class="ql-block">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选举党的中央审查委员会成员,林伯渠、阮啸仙、滕代远为委员,选举林伯渠担任中央审计委员。</p><p class="ql-block">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强化内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始终存在于苏区党的机关、政府各部门、单位和群众团体,构成了苏区完整的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贪污浪费、节约经费支援革命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阮啸仙(1898一1935)生平介绍</p> <p class="ql-block">中央苏区时期使用过的算盘</p> <p class="ql-block">中央审计委员会印鉴(仿制)</p><p class="ql-block">宁化县济林区苏维埃政府检查印章(仿制)</p> <p class="ql-block">苏区标语:士兵委员会有审查军队财政之权</p><p class="ql-block">各级组织成立相应的审查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建章立制</p><p class="ql-block">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审计法制建设。在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建立之前,地方苏维埃政府先后对加强财政经济监督作出了决议、指示。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制定了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苏维埃审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标准。1934年2月,制定颁布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是革命根据地审计法制建设最重要成果,标志着苏维埃审计工作步入了依法审计的轨道。</p><p class="ql-block">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p> <p class="ql-block">审计条例</p><p class="ql-block">1934年2月20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签发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图为《审计条例》封面、封二原件照。《审计条例》正文19条,是根据原件整理打印出来的,与原件的格式相同,“……”省略号为原件模糊或无字迹,无法整理。本资料来自国家图书馆,根据“陈诚档案缩微胶卷”复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审计条例》明确规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计机关的职能,审计范围、审计程序,审计规则以及规范审计的表格,簿记等。</span></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红都亮剑</p><p class="ql-block">苏区审计机关建立后,围绕预算、决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财政的统一,反贪污浪费斗争,积极开展审计工作。中央审计委员会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审计项目,审查、稽核中央和各级苏维埃政府预决算,审查中央各机关、团体的财政收支,审查国家企业财务收支,开展对节省运动的专项审计监督,开展反贪污浪费斗争,配合工农检察部查处一批贪污腐败分子,有效规范了财政收支,遏制了贪污浪费和腐败现象,有力支援了苏区的“反围剿”战争,促进了苏维埃廉政建设,使苏维埃成为“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审计工作的结果在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刊载报道,开创了审计公开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审查中央各机关团体的财务收支</p> <p class="ql-block">审查国家企业的财务收支</p> <p class="ql-block">开展节省运动的专项审计监督</p> <p class="ql-block">福建工联对陈日兴乱用工会银子决议(复制)</p><p class="ql-block">三联收据(复制)</p><p class="ql-block">节约开支财务记账薄(复制)</p><p class="ql-block">中央苏区时期的会计帐册、表格(复制)</p> <p class="ql-block">开展反贪污浪费斗争</p> <p class="ql-block">查处的一批贪污腐化分子被《红色中华》报公开曝光(复制)</p> <p class="ql-block">审查中央各机关团体的财务收支</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一一薪火相传</p><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撤离中央苏区后,中央审计委员会工作被迫中止,但苏区审计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审计基因继续得到传扬和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各革命根据地借鉴苏区审计经验分别建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处等审计机构,出台相关审计制度,开展审计工作,起到了反腐防弊、维护财政纪律的作用,有效保障了革命战争的胜利。</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延续革命战争年代革命根据地的审计工作的做法,一度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内设立审计机构,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工作由财政部门的监察机构和银行、税务等部门,结合自身的管理职能进行。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有权威的经济监督体系。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明确规定,在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成立。之后,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相继成立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完善宏观调控,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的审计</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的国家审计</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历任审计长</p> <p class="ql-block">第五部分:部分时代新篇</p><p class="ql-block">为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2018年,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每年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p> <p class="ql-block">全国各省、市、县各级党委相继成立审计委员会。图为中共江西省委、赣州市委、瑞金市委成立审计委员会的报道和文件。</p> <p class="ql-block">第六部分:根脉永续</p><p class="ql-block">为了弘扬苏区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宣传苏区红色审计,1997年8月,审计署、江西省审计厅、赣州市审计局和瑞金市审计局联合启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旧址修复工作,把中央审计委员会旧址打造成为全国审计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各级审计机关领导和审计干部纷纷前来寻根溯源,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初心使命,继承红色基因,引导激励广大审计人员在重温历史中传承审计精神,在赓续传统中激发昂扬斗志,不断推进新时代审计事业向前发展。</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p> <p class="ql-block">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p> <p class="ql-block">审计署领导参观旧址</p><p class="ql-block">革命传统教育活动</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从中华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到中国共产党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审计监督工作,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审计工作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顺应不同时代革命战争和政权建设的需要,始终围绕党和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一代一代审计人砥砺前行,接续奋斗,人民审计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审计工作成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审计工作迎来新的重要发展时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开创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更加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审计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