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皇藏峪、霸王祠、陋室公园、和县镇淮楼</p> <p class="ql-block">皇藏峪--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萧县境内。景区内山崖陡峭,峰峦绚丽,洞泉百出,山幽林茂,古木参天,以“奇、秀、险”著称,素有皖北小黄山之称。</p> <p class="ql-block">马趴泉</p> <p class="ql-block">青檀王--树龄3500年,是已知中国最古老的一棵青檀树,堪称“中国青檀之王”。</p> <p class="ql-block">携子抱孙古银杏--树龄约1500年,高约30米,胸围153厘米,同根三主干粗细有序,生年有序,犹如祖孙三代。</p> <p class="ql-block">皇藏洞--传说刘邦兵败彭城,带残兵败将十余人来到此处,只见前面绝壁挡道,后有项羽追兵,刘邦忽见峭壁上现出一洞,便急带残兵藏身洞中。刘邦称帝后,这个山洞就叫做“皇藏洞”。</p> <p class="ql-block">乌江--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兵败后,在此自刎,使乌江镇成为历史名镇,镇内现存霸王祠、衣冠冢等遗迹,传承了浓厚的“霸王文化”。</p> <p class="ql-block">霸王祠--位于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的凤凰山上,为纪念西楚霸王项羽而建。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就地墓葬了其残骸和血衣,后人在此建亭祭祀,称“项亭”。唐初建祠,南宋命名乌江项羽庙为“英惠庙”。</p> <p class="ql-block">碑廊--共有碑刻一百二十多块,收集了古今名士怀念西楚霸王的各种题诗,孟郊、杜牧、苏舜钦、王安石、陆游等均在这里留下了墨宝,毛泽东手书的杜牧《题乌江亭》也刻嵌于其中。这些碑刻不仅展示了中国书法的魅力,涵盖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还体现了文人志士对项羽的不同评价和情感,有的颂扬其勇猛豪爽、宁死不屈的精神,有的叹息其未能卷土重来。</p> <p class="ql-block">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p><p class="ql-block">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p> <p class="ql-block">力拔山兮气盖世</p><p class="ql-block"> --武中奇 书</p> <p class="ql-block">霸王别姬--中国历史上极具悲剧色彩的经典典故。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于垓下,虞姬为不拖累项羽突围,拔剑自刎,以死明志,成就了一段悲壮佳话。</p> <p class="ql-block">抛首石--据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率残部二十六人退至乌江畔,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与汉军展开最后搏斗。他见追兵中有曾经的部下吕马童,遂自刎并将首级送予吕马童。后人在此处立一高2.5米的巨石,上镌刻“抛首石”三个绿色大字,以示悼念。</p> <p class="ql-block">乌江亭--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相争时,项羽兵败垓下,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曾劝他“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渡江,最终自刎于此,乌江亭因此闻名古今 。</p> <p class="ql-block">驻马河--原名止马河,项羽被困垓下,突围至河边,将乌骓马赐予乌江亭长,乌骓马因恋主心切,不食不饮,毙于此河,时人为赞乌骓马气节,便称此河为驻马河。</p> <p class="ql-block">西楚霸王灵祠--- 祠内有2.6米高的仿青铜霸王立像,上方悬“叱咤风云”横匾。霸王祠是楚汉文化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人们给予这位落败英雄以少有的宽容和崇敬,史家以王侯的规格为他立传,文人墨客也在此留下了众多诗词碑刻。</p> 西楚霸王衣冠冢 <p class="ql-block">三十一响钟亭--每年除夕和农历三月三霸王庙会期间,当地老百姓会来霸王庙焚香并撞钟三十一响,以祭奠三十一岁时自刎的项羽。</p> <p class="ql-block">陋室公园位于马鞍山市和县陋室东街,是一座以刘禹锡的《陋室铭》为主题的文化公园。唐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建造了陋室,并在此写下《陋室铭》。</p> <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p> <p class="ql-block">戟门</p> 和县文庙 <p class="ql-block">和县镇淮楼--始建于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初为军事瞭望台,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历史上,南宋名将刘锜曾在此布防抗金,元末明初朱元璋驻师和州时与将领登楼饮酒赋诗,留下《登镇淮楼》一诗,抗日女英雄成本华也在此英勇就义。</p> <p class="ql-block">镇淮古街四牌坊--明代朝廷为表彰曾官拜四川巡按的马如蛟而建,原牌坊在“文革”中被毁,现牌坊系2015年秋在原址上仿建。牌坊材料为汉白玉,四个面分别镌刻“六世承恩”“祖孙进士”“父子同科”“两朝旌表”等碑额,以表彰马如蛟一家的忠节。</p> <p class="ql-block">镇淮古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