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县第三期“组团式”赴莱芜区胜利小学培训第三周活动纪实

剪爱

<p class="ql-block">从9月22日到26日,转眼又是一周。作为康乐县第三期“组团式”赴莱芜区胜利小学学习的成员,这段日子像一颗种子,悄然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9月24日,康乐县教育局石主任,为胜利小学培训的教师带来关怀和期待。在这秋意渐浓的时节,教育局领导的到来如一缕暖阳,满含关怀地洒在我们这些参加跟岗培训的教师心间。那一句句暖心的问询,是对我们培训生活的真切关怀;那一次次恳切的交流,是对我们专业成长的深深期许。这份关怀,让我们在异乡的培训日子里倍感温暖;这份期待,更化作我们深耕教学、精进自我的动力源泉。我们定不负这份关怀与期待,在跟岗培训中汲取养分,将所学所悟带回岗位,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专业的姿态,在教育之路上稳步前行,为培育栋梁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班级文化令人耳目一新。每个中队都以英雄命名,低年级的绘本墙画满了童真的英雄梦,高年级的“班级议事角”则让孩子们学会表达与担当。我曾在一个教室外驻足,看孩子们自己设计的“星火成长树”,每一片叶子写着一个目标,每一颗果实记录一次进步。原来,红色教育可以这么柔软,又这么有力。</p> <p class="ql-block">这一周,我们多次参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研活动。学校推行的“三研工程”——研课标、研教材、研实施,不是走形式,而是真研讨、真碰撞。片区教研共同体让资源流动起来,而“名师+”工程更是为青年教师搭起了成长的阶梯。听说五年来教师累计获奖六百余人次,我一点都不惊讶。在这里,教研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让课堂不断进化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听评课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学校安排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法等多门课程的听课机会,每节课后都有深度评课。他们不只评“这节课讲得好不好”,更关注“为什么这样设计”“教材逻辑如何把握”“学生思维有没有被激活”。评课像一场专业对话,有诊断,更有发展。我看到老师们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生在互动中真正动起来、想起来、说出来。这样的课堂,知识才不是死的。</p> <p class="ql-block">最难忘的是这周临时接手体育和科学课的经历。我们起初心里打鼓,怕学生不熟、不配合,可一进教室,孩子们齐刷刷喊“老师好”,眼神亮亮的,像星星。一节课下来,他们跑、跳、实验、讨论,笑声不断。下课时一个小男孩跑过来问:“老师,你明天还来吗?”那一刻,我们忽然懂了什么叫“被需要”。原来教育最动人的部分,不在讲台多高,而在心与心的距离有多近。</p> <p class="ql-block">这一周,我不断在想:什么是好的教育?胜利小学给了我答案——它不必喧嚣,但要有根;不必花哨,但要有光。他们把红色文化变成孩子眼里的光、心里的火,用五年时间慢慢打底色,用每一天的细节去成全每一个“红星”的闪亮。这种扎根土地、面向未来的教育实践,不仅值得学习,更值得带回我们的校园,种下属于康乐的那颗星火。</p> <p class="ql-block">校门口那座红色牌坊,上面写着:“我为胜利而来,胜利因我精彩。”风轻轻吹过,树影斑驳,我忽然觉得,这句话不只是写给学生的,也是写给每一位走进这里的学习者。我们为学习而来,而这段经历,终将让我们的教育人生,因这一程“胜利”而更加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