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记忆 美好定格——欧原摄影沙龙作品展

WGR

<p class="ql-block">2025年欧原摄影沙龙作品展于9月28日下午举行开幕式,今年我幸有三幅反映景庭生活的组照入选。当天阳光正好,凉亭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格外宁静,红顶拱廊间透出几分江南韵味。展牌上写着“时光记忆,美好定格”几个字,底下是醒目的日期——2025年9月28日。主办方是古龙三村党总支和居委会,而我们欧原摄影沙龙的老师则负责具体策展。走进展区,仿佛走进了一段被光影定格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我提交的三幅组照,第一张是《景庭花卉》。黑底衬托下的花朵像从夜色里浮出的生命,粉红的轻盈如呼吸,白色的优雅似低语,黄的明媚、紫的沉静、红的热烈,各自绽放却不争不抢。它们不是温室里的标本,而是小区花坛中真实存在过的身影,是我清晨散步时用镜头悄悄记下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第二幅是《景庭彩云》。有一天晨练结束后,我抬头看见天空的云朵像棉花糖般蓬松,又像羽毛般轻盈,有一天傍晚,站在家里露台上见到彩色的云朵飘在小区高层建筑之上。我按下快门,仿佛也把那一刻的天空之美收进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第三幅《景庭健身》由五个小景构成:有位年轻的爸爸教女儿在器材上拉伸,多位老年居民在打拳,有人慢跑在林荫道上,还有人在溜狗散步。这不只是运动的瞬间,更是生活节奏的合奏。我常在清晨遇见他们,如今他们的身影成了展览中的一部分,鲜活、自然,带着景庭特有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庭艺苑展室,我的两幅作品已挂在墙上。黑色展架衬着照片,城市与自然在方寸间交融。几位参观者驻足观看,我站在不远处,心里悄悄泛起一丝欣慰——我的眼睛曾看见的美,现在也被别人看见了。</p> <p class="ql-block">我请曹老师为我拍张合影。站在自己的作品前,穿的是那件常穿的条纹T恤衫,笑容不为镜头刻意,而是发自内心。背景里,画作静静悬挂,人群低声交谈,艺术的气息在空气中流动。这张留念照,不只是纪念参展,更是纪念一段用镜头走过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站在一幅组照前,那是展览中特别设置的“景庭印象”主题墙,集合了多位居民的日常影像。阳光从高窗洒落,打在浅色瓷砖和木质地板上,明亮得让人想眯眼。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展览,而是在回望自己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有位老年居民指着墙上的照片笑着说:“这不是我打拳那会儿嘛!”他满脸惊喜。这些画面原本只是我偶然捕捉的日常,如今却成了别人记忆的钥匙。摄影原来不只是记录,它还能唤醒共鸣,让平凡的日子在别人眼中也闪闪发亮。</p> <p class="ql-block">开幕式前,冯介忠老师把我介绍给上海老年大学摄影社的几位老师。冯老师说王老师退休前是上海师大的教授,攝影沙龙里他的年龄最大,今年已85岁了,笑着说我“这几年拍得越来越有味道了”。我有些不好意思,只说“我只是喜欢拍拍小区里的人与花卉景色,自娱自乐而已”。但心里明白,每一次快门,都是对生活的重新凝视。</p> <p class="ql-block">戴永新老师戴着蓝棒球帽,穿红Polo衫,笑容爽朗。我们站在满墙作品前,背景是山川、人物、街景交织的视觉长卷。今天能和一位摄影界的高手合影留念是一件开心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我请他看了我的作品,他站在《景庭健身》前看了一会儿,点点头说:“拍得真,有生活味。”没有太多专业术语,但这句“有生活味”,比任何赞美都让我踏实。摄影沙龙的意义,或许就在这里——不追求宏大叙事,只忠实地呈现我们共同经历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我和上海师大苏智良教授的老同学唐老师愉快的交谈。</p> <p class="ql-block">沙龙的叶老师一直忙着拍摄会前交流的瞬间。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蜂,在人群间穿梭,取景、对焦、按下快门。他知道哪些笑容值得留住,哪些眼神藏着故事。这些照片将来也会成为档案,记录下这个下午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徐书记和冯老师与参会嘉宾丁老师交谈</p> <p class="ql-block">两位沙龙老师在花束前合影,一个穿花衣,一个穿蓝绿裙,笑得像春天的花一样灿烂。她们身后挂着的照片丰富多彩,这不只是摄影作品展览,更像是邻里间的一次节日活动。</p> <p class="ql-block">两位沙龙老师聚在作品前说:“这张照片把我们小区拍的太美了!”她们的笑容里有种被看见的喜悦。最好的展览,就是让人在别人的照片里认出自己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鲜花、红牌、玻璃门后的光影,两位居委干部在装饰前合影,笑容纯粹。这样的瞬间,比任何获奖感言都更贴近摄影的本意:留住美好,分享快乐。</p> <p class="ql-block">戴帽子的沙龙负责人陆老师与新加入沙龙的挎包的青年朋友交流,神情专注。他们不说话,但眼神里有交流。艺术有时不需要声音,只需同频的凝视。</p> <p class="ql-block">冯老师陪同嘉宾丁老师认真观看参展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会的沙龙成员站在画作前,或看或聊,神情放松。他们穿得随意,却带着对美的认真。展览不是高高在上的殿堂,而是家门口的文化客厅。</p> <p class="ql-block">陆老师和施震明老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观赏作品</p> <p class="ql-block">老朋友见面亲切握手致意</p> <p class="ql-block">开幕式会场布置得庄重又温馨。发言席上几位老师依次讲话,观众席上坐满了街坊邻居。墙上挂满参展的摄影作品,花篮静立一旁,整个空间流动着一种朴素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参加开幕式的朋友们整齐坐着,目光专注。这场展览,属于每一个愿意停下来看一眼生活之美的普通人。</p> <p class="ql-block">会议主持人居委小嵇</p> <p class="ql-block">主席台上的老师们围坐一桌,桌上矿泉水瓶在灯光下泛着微光。他们不是明星,却是这个社区文化生活的支柱。背景的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我们熟悉的住宅区景象,部分参展作品展示以及参加布展老师们的辛苦劳动过程。</p> <p class="ql-block">徐书记拿着麦克风发言,笑容亲切。她身后是满墙风景,仿佛在说:这片土地的美,值得被看见,也值得被讲述。</p> <p class="ql-block">《大家古美》杂志的丁老师的发言带来的不仅是媒体的关注,更是一种记录的坚持——把普通人的光影故事,变成时代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上海老年大学摄影社的戴永新老师发言时戴着蓝帽子,穿红衫,声音沉稳。他说:“摄影是心与眼的协作。”台下掌声轻轻响起,像一阵风吹过湖面。</p> <p class="ql-block">陆文老师是小区摄影沙龙的负责人,他戴着草帽发言,他说:“摄影不是少数人的艺术,而是大众的生活表达。”这句话,成了我们这群人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居委刘丽君最后宣布影展开幕时,手握红色麦克风,神情庄重。那一刻,掌声响起,像春天的第一声雷,唤醒了整个空间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开幕式后,大家聚在一起拍全家福。没有固定站位,没有刻意安排,只是笑着挤在一起。灯光温暖,这一刻,我们不只是参展者,更是一群共享时光的家人。</p> <p class="ql-block">总支书记和参会嘉宾、沙龙负责老师们合影,背景是花束与横幅,笑容自然流淌。这些照片将会成为一段共同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居委会和党总支的同事们也拍了合照,站在电视屏幕前,画面定格在树影婆娑的瞬间。他们不是演员,却是这场文化活动最坚实的后台。</p> <p class="ql-block">手持相机,不断寻找目标,拍摄照片的叶老师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李老师为开幕式制作的视频,反复在屏幕上播放,营造喜庆热烈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为了记录这次活动,李老师在安装录像器材</p> <p class="ql-block">沈洪老师在观看他拍摄的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沈洪老师制作的精彩视频</p> <p class="ql-block">10/3下午,冯老师的老朋友古美街道摄影组的孙老师,其老伴张老师是我的70多年的老同学,一起来参观摄影展,交流摄影心得体会。</p> <p class="ql-block">度过了愉快的下午时光</p> <p class="ql-block">照片提供:叶南伟,王家莲,俞震康</p><p class="ql-block">视频提供:李永基,沈洪</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王国荣</p><p class="ql-block">文字修饰:A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