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古镇位于四川巴中市恩阳区,离巴中市中心约17公里。这里有成片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代古建筑群,这里曾创立过苏维埃政府,留下很多革命旧址。 2025年9月14日我们从巴中光雾山下来后准备去南充阆中古城,傍晚时分途径巴中恩阳服务区,听见当地服务区的保洁阿姨说:这里的古镇整修的很好,城市环境也相当不错,离服务区仅4公里,可以去游览。于是我们临时决定去这里的恩阳古镇看一看。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在古镇附近的餐馆用过晚餐后,便步行来到恩阳古镇。走过起凤桥我们便来到了恩阳古镇,漫步于夜色中的恩阳古镇, 灯光璀璨, 斑斓光影把古镇打扮的如梦如幻。 原来这里有夜晚的夜游恩阳河游船,最近因恩阳河在疏浚和加固修建二岸的驳岸,所以夜游恩阳河的游船项目暂停了。但站在这起凤桥上吹着阵阵凉风,看着不断变化璀璨的光影也是很美的。 夜色中的恩阳万寿宫。 夜幕下的恩阳老街,1933年红军在此凿刻的标语仍保存到现在。 我们在恩阳古镇夜游后觉得这里值得在白天再细细的一游,所以就决定在恩阳古镇住下来白天继续游览。9月15日上午我们来到昨夜路过的万寿宫,这万寿宫是清道光八年(1828年)建造的,是江西商人作为会馆集资建造的建筑,虽经200年风雨,仍屹立在起凤廊桥头,现为巴中市文物保护单位。 沿着河边码头一路步行来到古镇的正街入口。 参观古镇的老房子,墙上还有文革时期的标记。现也成为了珍贵的遗迹。 现在的老房子里还有居民住在这里,据他们介绍,这砖泥砌成的灶台也有百年多的历史了。现今的人们知道文物的价值了,所以他们都很好的保护每一处不可移动的遗迹,这也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恩阳革命法庭旧址。1933年,红军占领恩阳后在此设立恩阳县苏维埃政权,工农旅馆成为革命法庭的办公地点。 沿着古镇的石板路我们继续前行至胡家大院,这建筑由恩阳古镇桐油商人胡氏家族兴建,也是古镇上最具代表的古建,已有220多年的历史。现正在进行修缮保护施工。 建筑为二进式四合院,有前后两个天井,加之是依山建造,院内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建筑整体为穿斗梁架结构,歇山式小青瓦屋面,属川北干栏式建筑,总占地面积7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这里也是曾作为中共六大代表胡大才的故居。 沿着石级继续向上,在台阶旁的石墙上到处可见1933年当时红军再此建立政权进行政治宣传的石刻标语,在恩阳古镇这些石刻标语有20多处,现都成为了历史文物保护起来。 一条石板路将古镇连起来,恩阳古镇历史上是川东北重要的水码头和物资集散中心,以水运繁盛著称。恩阳河作为米仓古道的重要节点,承担着连接川陕渝的物资运输任务,曾有“小上海”之称。从密集的街铺可见当时的繁荣景象。 这里是恩阳县委旧址,1933年徐向前、李先念等领导人在此创建了红军各级革命机构,并留下了35处红军文化遗址和18处旧址,包括恩阳特别市苏维埃政府遗址等,这些遗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这些革命旧址,在1933年至1935年间恩阳约有3万人参加红军,8000余人牺牲,为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老一辈的革命先烈为建设新中国献出了他们的一切,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 这条街上都是当年的苏维埃政府的旧址;有县委、交通局、银行、法院、法庭等,体现了当时完整的政权机构。 沿着正街往南走不远左转就来到了禹王宫街。这里也是米仓古道上的第一镇,当年的货物就是从恩阳河码头运来后通过米仓古道向汉中地区运送的。 禹王宫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36年,距今已有189年了,在它的砖墙上还清晰可见当年定制砖的印记“禹王宫”三个字。禹王宫是当年湖广会馆的一部分。现为巴中市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昨晚看了古镇的夜景,今天上午又参观了恩阳古镇的一些主要景点,又回到了昨晚经过的起凤桥,白天看廊桥也不错,以后恩阳河二岸的驳岸修好,河水上涨一些后会更好看。恩阳古镇现为4A旅游景区,不收门票,古镇的建筑保存的很好,印证了恩阳服务区保洁阿姨的话;非常值得来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