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人生

老师儿

<p class="ql-block"> 橡皮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师,他碰我胳膊了!”</p><p class="ql-block"> “老师,他回头说话!”</p><p class="ql-block"> 此起彼伏的“报告”声,像课堂中不变的背景音。我看着眼前这些稚气未脱的小豆丁,他们清澈的眼睛里,满是急于发现他人过错的敏锐,脑袋之中都是怎样“报告”的谋划。不知不觉间,一些孩子仿佛活成了铅笔盒里那块橡皮的模样——终日在奋力擦拭与修正他人的错误中,一点点消耗自己,最终变得小小的、脏脏的,被遗忘在角落,最终被丢进垃圾桶。</p><p class="ql-block"> 这不禁让人深思:人生,难道也要在执着于他人的错误中不断内耗,最终耗尽所有可能,将自己的人生也一并丢弃吗?这“橡皮人生”的悲剧,让一个个天真、鲜活的生命渐渐干瘪,最终“清除”出局。</p><p class="ql-block"> 如何帮助孩子们放弃这“橡皮”的宿命呢?或许可以从温和地减少“小报告”开始。教育的要义之一便是引导他们早早认清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体”:你,才是你人生故事的唯一执笔人,应将精力投注于内在能力的提升与人格的塑造,而不是紧盯他处,耗费人生。</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并非提倡对伙伴的错误漠不关心。真正的帮助,应如春风化雨,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善意的提醒,是彼此砥砺、共同前行。它绝非那种紧绷的、带着怨气的监视与纠正。</p><p class="ql-block"> 橡皮:终日盯着他人的瑕疵,在狭隘里磨损了本该无比丰盈的青春。最终,被那名为“时光”的铅笔盒,无情地抛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