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于1946年6月在上海设立办事机构,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简称周公馆。周恩来、董必武等曾多次在这里会见各界人士并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阐述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的一贯主张,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中国共产党人在周公馆开展的革命斗争为我党扩大和巩固革命的统一战线、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原为《新华日报》职工宿舍,1946年4月由董必武以6根金条租下后,对外称“周公馆”。因国民党当局禁止悬挂“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标识,故以周恩来名义命名。1947年3月谈判破裂后,周公馆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后成为民盟总部机关。</p> <p class="ql-block">1946年~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在这里工作、生活,并曾在此接待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吴铁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钧儒、黄炎培等交换意见。</p> <p class="ql-block">会客室,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同志曾在这里亲切会晤了张澜、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柳亚子、许广平等各界进步人士,办事处还多次在这里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通报形势,阐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统一的正确立场。</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室内陈设非常简单,床上被子是办事处成立时发的,办公桌上是周恩来为上海各界人士于1946年10月4日为举行李公朴、闻一多公祭时,在追悼大会上亲笔写的悼词和他阅读的一些书刊。周恩来经常在这里工作到深夜。</p> <p class="ql-block">陈家康、李维汉同志办公室兼卧室</p> <p class="ql-block">卫生间和淋浴间</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外事人员的办公室兼卧室,陈列着收音机、英文打字机、油印机和编辑出版的《新华周刊》等物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阅览室</p> <p class="ql-block">编辑部</p> <p class="ql-block">乔冠华、龚澎夫妇办公室兼卧室</p> <p class="ql-block">集体宿舍</p> <p class="ql-block">董必武同志办公室兼卧室,这里也时常作为接待许多南来北往同志的临时住处,床位不够时,就加铺或打地铺。1947年3月1日,面对国民党当局对周公馆的封锁,这里举行了最后一次党支部大会,由董必武同志布置任务和进行气节教育。</p> <p class="ql-block">女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男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办事处陈列馆,1946年5月,随着国民党政府回迁南京,周恩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亦迁至南京,设立中共代表团南京办事处,同时在上海设立驻沪办事处,又称"周公馆"。周恩来、董必武领导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工作人员,在艰苦危险的条件下,为揭露国民党政府假和谈、真内战阴谋,宣传和平、民主主张,发展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工作。</p> <p class="ql-block">展览厅分为“办事处的设立”、“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正义主张”、“团结各界人士、壮大爱国民主力量”、“撤离上海”四个部分,采用了图片、文物、版画、触摸屏等多种形式,生动讲述当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送给民主人士沈钧儒的瓷如意</p> <p class="ql-block">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穿过的呢大衣。周总理注重仪表,可他的衣物却少之又少,绝大部分都是坏了后缝缝补补继续穿着。这件周恩来曾经穿过的呢大衣,就是其中一件。1958年冬,周恩来就这件呢大衣送给他在南开大学学习的侄子,考虑到大学生不适合皮毛里,就让邓颖超把皮毛里拆掉后给侄子。</p> <p class="ql-block">中共沪办事处从设立到撤离,虽然只有短短10个月,但是在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下,在艰难复杂的形势下,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各民主党派、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当时办事处使用的别克汽车</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在上海展览,以周恩来在上海工作、生活、战斗的历史足迹为脉络,通过图文史料、文物藏品,带领人们沿着伟人的足迹,追忆那些不平凡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除了陈列解放前周恩来在上海指导中共各方面的工作,扩大共产党影响,更是在解放后,规划和指导上海经济,基建发展,从这些珍贵照片中可以看到上海高速发展的原动力。</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少年,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他为中国的明天而革命;中年,他于外交场上挽回了大国尊严;老年,他为新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p> <p class="ql-block">国庆前,参观这个红色景点,不忘革命先烈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生命,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生活,非常值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