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点点滴滴往日云烟往日花,天地悠悠有情相守才是家。上小学五年级时,教语文的任吉茂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他从部队复员来到学校教了几年学后就结婚了。记忆里有点像欧洲人,他个头不高可能不够一米七,皮肤特白,头发微黄,黑眼球也是黄的。会跳舞,学校每年年终搞活动他都会即兴跳一段舞蹈活跃气氛,还能写一手好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时数学语文比较简单,我的数学虽然比不上语文,但还算可以。有同学喜欢做数学题,讨厌写生字,背成语 ,背课文,尤其是隔周一次的作文课,让多数人感到头疼,不知写什么好。语文课本身就是我喜欢的,每每上课我会认真听讲,学生字,学成语,划分段落,写中心思想,朗诵课文精彩片段,写作文等等,这些我都喜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十年代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生活用品和食品供不应求,副食品更是少之又少。老师的小孩过周岁生日要请客吃饭,苦于没有几个像样的菜肴,听说我母亲在机场生产科做豆腐,便很难为情的想让母亲帮忙买点豆腐。后来老师很高兴的说,豆腐入口细嫩柔软太好吃了,是那天的主打菜,给生日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之后老师可能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也没啥好东西答谢,只能在学习上给予多多的关照,经常问我哪里有不懂不会的问题,要及时的对老师讲,千万不要不好意思,总而言之对我比以前更好了。我也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越学越有劲,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了。就在小学最后一个秋季快要毕业时,老师业余时间给我特意用棉槐条编制了一个比较大一点的手提篓子家用。记得母亲说,有了这个篓子盛东西太好了,装得多胳膊拐着也方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转过年来升了初中,班主任张翠环老师教数学,她大概40岁左右已有3个孩子,非常严厉,不过对我还挺好的。六年级数学不算太难学起来还行,到了七年级有点难度了,我便不愿学了。尤其是代数,二元一次方程还有几何证明题等,简单的会做,难一点的就不会了,慢慢地她就不喜欢我了。记得有一次课后踢毽子,恰巧我在兴头踢得起劲时,老师走了过来看到后阴着脸说:数学学得不咋样,毽子踢得倒不错。顿时,我无地自容,羞愧难当,悻悻地走进教室。这是我从上学以来第一次被老师批评,课堂上她又含沙射影的说了几句难听的话,从此以后我就特别怕她,越怕越不愿学。后来她找我帮忙买豆腐,可能是觉得有点欠人情吧,对我的态度有所改变,不再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相对于班主任张老师的严厉让我害怕,那么,副班主任语文老师任庆达则让我欢喜,可以无拘无束的跟他说话。因为他本来就对我很好,有次下课后把我叫到教室外面,对我说:看你不笨挺聪明的,作文写得不错。知道吗?有低年级的老师把你的作文拿去当范文,怎么就不能把数学成绩提高一些呢!这话让我无语又无奈,其实我也想学好,可就是不感兴趣听课老走神儿,没办法学不进去。老师说:学不进去也要学不能放弃,现在是打基础的时候,不然上了高中更难学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谆谆教导让我很感动,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老师的心意和期望,为自己争口气。后来经过认真听课,不懂就问同学,还别说成绩真的比以前好多了,有了较大的进步,两位班主任老师也很高兴 ,尤其是张老师难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些年一般家家户户都烧柴草或者是烧煤做饭,很少用煤油炉子的。一是买炉子要花钱,二是煤油太贵了。庆达老师得知我父亲是机场管地勤修飞机的以后,硬着头皮开口找我帮忙弄块铁皮,之后他自己亲手把炉子制作成功了。打那以后对我更好了,只要是语文课上有问答题,他总是等前面的人答错了再叫我来回答,久而久之同学们都说:是不是提前知道老师要提问你,所以都已经准备好了。我说绝对没有,这怎么可能呢。直到初中快要毕业时,他也找我帮忙买豆腐,并说了好多关心的话,要我主动多写作文,加强练习,一定要记住:记叙文六要素的口诀是:“六要素,要记住,年月日,写清楚;环境清,人物有;起因前,脉络连;写结果,别含糊”,其核心对应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大要素。这会儿,14岁的我才悟懂了庆达老师的良苦用心。后来他还开玩笑说:你就像块豆腐,洁白如玉;好吃不腻,纯洁美丽;豆腐入口,回味无穷;清淡养心,温润可人。又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蹦蹦跳跳,逗人玩、逗人乐、逗人笑。我也调皮地说,那我和豆腐不就成了“逗福”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尽管在学校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可就是没有入上共青团员。因为我年龄小上学早,共青团员必须要满15周岁才能入团,所以不符合要求也就没资格,为此让我很是苦恼了一阵子。庆达老师得知道后劝我说:不用着急,等上了高中再入团是一样的,你肯定能入上。用毛主席的话说:你们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话既感动又鼓励给了我精神上最大的安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毕业照我们统一穿“校服”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4年初中临近毕业前夕,学校自己用石头垒的猪窝,养了四五头猪,饲养员全部是五年级以上各个班级的同学,两人一组轮流喂养。中秋节这天学校给每一个学生分了二两猪肉,同学们个个脸上的笑容就像盛开的花朵,灿烂无比,可爱美丽。然后各自拿回家把肥肉切下来炼猪油留着包包子,瘦肉吵了好几顿菜呢。更令人没想到的是,学校找缝纫裁剪师傅,为全校各个年级的同学们量体裁衣,采用斜纹全棉布匹上黄下蓝,军服款式。要知道那个年代“校服”二字从未听说过,可把同学们高兴坏了。再说当年我的这所学校是莱山公社河北村独自创办的民营七年制学校,老师有公办也有民办。班主任张老师就是公办的,她是文革前期的老三届毕业生,上图照片前三排右一就是她。尽管她很严厉我也很怕她,现在想想老师都是为我好,就像父母一样恨铁不成钢才会发脾气批评的,否则谁愿意找气生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早已迈进了甲子耳而顺之年。回首往事历历在目,青春一去不复返,唯有活在当下,有颗童心,忘记年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身体健康,开心就好😀🥰</span></p>